工人在丰台德鑫嘉园17号楼安装折叠电梯轨道。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本报记者 耿诺 实习生 马婧
从2012年起,本市就计划在有条件的老旧楼房安装电梯,但一直进展迟缓。记者昨日从市重大办、市住建委获悉,相关调研正在进行,希望能在城区内每个区选一栋老楼进行试点,安装厢式电梯,从而为老旧小区破除“加电梯难”探出新路。
为什么从2012年到现在都5个年头了,加装上电梯的老楼还是寥寥无几?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探因:“一二楼吃亏得不着好,怎么点头同意?”
昨天中午11点多,敲开慧忠北里114楼1单元一层一户人家的门,记者询问加装电梯的事,被业主“咣”地一声甩了门:“不同意!就不同意!”
这个单元外的地面上,有一块“补丁”。5年前这里曾经是北京首个试点加电梯的小区,可是在开始打地基以后,因为一层居民反对,所以只能临时封上,至今仍没有动静。
“老旧小区改造说要加电梯,一二楼吃亏还得不着好,挡了人家的采光,听着噪音还用不上;要是和楼上关系不那么好,当然更不同意了。”居委会的一位工作人员说,这片儿说改造已经说了很多年,关于加装电梯的征求意见都过不了。
2010年,市住建委、市规划委、市质监局和市公安局消防局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北京市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的若干指导意见》,允许旧楼加装电梯,以满足老、弱、病、残、孕等住户群体对楼宇垂直交通的便利性需求。在2012年启动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中,又提出了有条件可以加装电梯的概念。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除了个别区域,大面积的老旧楼房都没有被惠及。
问题卡在哪儿?一位从一开始就介入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设计师说,要加电梯,最需要攻破的有俩问题。第一是解决“钱”的问题,一部厢式电梯几十万,得有人出,以后得有人花钱管;二是解决“人”的问题,老旧小区改造很多项目需要居民100%同意,如果因为要在人家门口开电梯井而被一楼拒绝,改造工程中的其他项也有可能被搁置。
目击:曲线“自助” 多地试点安装代步电梯
一上午,丰台区槐房德鑫嘉园17号楼1单元里,有三组工人在楼梯上打孔,固定住一条一条银色的金属轨道。这种智能代步电梯在北京还是首次试点。
听到有动静,住在隔壁单元3楼的孙大妈忍不住下来凑个热闹。这种代步电梯,看上去只是地铁里无障碍电梯的缩小版。整个轨道大概占了楼道14厘米的宽度,再加上能站人的一块自动开合的板子,最宽也不过占用楼道35厘米。电梯分为10截,是接力式的。老人站在一楼楼道平台以后,将通过第一截电梯上的小平板,被送到第二层平台,然后需要在平台上换第二截电梯,再往上走。如果住在6楼,就意味着要换10次。
“这样倒好,比那种一个椅子直接送人上顶层的好,能同时运好几个人上去。”凑热闹的还有18号楼的许春芝大妈。她已经围着施工方安道利佳公司的现场负责人问了半天。。
面对安装电梯难的问题,邻居们开始想招曲线“自助”。此前东城区东花市北里小区12号楼3单元的邻居们还自筹安装过座椅式电梯,也是依托楼道内现有的步行梯,通过固定轨道往上走。和平里七区38号楼3单元的邻居集资安装了代步电梯,3家共同分担了16万的费用,解决了3楼、4楼三户老人上楼难的问题。
“这个好,不用征得一楼同意了,而且价格便宜。厢式电梯怎么也得五十来万,这个十几二十万就能做成。”一位老邻居说。
追问:老楼加装电梯 今年再推试点
近日,几位负责给老楼装电梯的设计师去西三旗调研时,遇到了一位“天天写提纲”的老奶奶。
“没辙,4楼太高了,我每天都得写个提纲,下楼一趟干什么、买什么。”头发全白的老奶奶揉着膝盖说,“要是忘了一样,再折腾一趟,可真吃不消。”
虽然困难重重,但本市今年仍旧有计划试点给老楼加装厢式电梯。“一些老楼的楼道太窄,加装了代步电梯以后反而会有隐患,所以要能装电梯,还是尽量配标准厢式电梯。”一位建设系统相关负责人说。
据来自市残联的消息,本市将为居住在一层的重度肢体残疾人安装液压升降平台,老旧小区多层住宅将安装外挂电梯。
无论是外挂厢式电梯,还是楼道内代步电梯,都在选取试点安装的老楼,而且瞄准了城六区。“我们将努力疏导住户,争取在每个区都确立一个试点,今年施工今年就能用上。”一位主管单位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