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纪念“4·20”芦山强烈地震三周年活动在雅安市芦山县举行,各界人士深切悼念地震遇难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英勇献身的烈士。
鲜花寄托哀思,亦是展望未来。三年来,芦山地震灾区成为众多重建者、志愿者心之所系,走过灾难,春绿芦山,灾区在坚强中崛起,在涅槃中重生。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3月底,2419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中已完工2301个,完工率95.12%;累计完成投资754.15亿元人民币,占规划总投资的95.24%。
数据的背后,蕴藏着受灾个体生活与生计的重建故事。三年来,民众重建房屋,那些曾经“站立的废墟”被敞亮的新房替代;当地政府发展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构建民众未来的生计;学校里引入感恩教学、音乐教学,重建的是孩子们的心灵。
2015年年底,家住芦山县芦阳镇的肖丽搬入了新居,还为自己的新宝宝预留了书房。肖丽在那场地震中失去了独子,随着新宝宝的降生,肖丽一家跨过痛苦,迎来希望。在宽敞明亮的新房中,伴随新宝宝一声“妈妈”,肖丽的家所有“要素”再次缝合。
三年来,当地政府将城乡居民住房建设首位推进,目前城乡居民住房重建全面完成,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完成率均达到90%以上。
“在外面打工时虽然拿着不错的月薪,但总心神不定,经常想着家,于是干脆回乡创业”,地震之后,芦山县清仁乡芦溪村村民竹金龙,在当地政府和公益基金的帮助下,办起了长毛兔养殖场。
三年来,芦山地震灾区同步奔康致富势头初现,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民众的生计实现了“造血”式维持。数据显示,2015年雅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18元,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95元,增长9.9%。
竹金龙说,家乡受灾之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帮助,回首三年自己的心灵也得到“重建”,“我创业成功之后,会成立一个公益机构,照顾那些大山里的孤儿。”
房屋重建不易,生活与心灵重建更不易。重建之路漫长,所幸的是,中新社记者在芦山地震灾区三年的跟踪采访,时常见到的是那里的人们坚强与乐观的一面。
(责任编辑:王子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