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自贸试验区“周岁”:构筑开放合作新高地

2016年04月21日 21: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林春茵 刘可耕

  1873年4月,万国公会在福建平潭牛山岛上修建的灯塔启用,照亮台湾海峡,“五口通商”打开国门。百余年后的今天,当年的偏僻小岛平潭已经开行首列“台(湾)平(潭)欧(洲)”海铁联运列车,串联起海陆“丝绸之路”,开启开放合作的新通道。

  去年4月21日,包括福州、平潭、厦门三个片区的福建自贸试验区挂牌运作。一年来,平潭片区成为福建自贸试验区在“一带一路”视野下构筑开放合作新高地的鲜活例子。

  福建既是连接台湾海峡东西岸的重要通道,也是太平洋西岸航线南北通衢的必经之地。“自贸”叠加“海丝”的双轮驱动之下,福建为加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拓展新途径。

  互联互通方面,“台平欧”辐射中西亚约10个国家,欧洲28个国家;“台厦蓉欧”国际客运班列本月内也将在厦门启动,搭建台湾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桥梁;福州港、厦门港加速对外合作,均与马来西亚最大港口巴生港签署友好港合作意向书,共同推动航运物流业发展;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新增6条东南亚航线,“海丝”航线达到18条。

  制度创新方面,福建自贸试验区的“负面清单管理”、“单一窗口”和全国首创的“统一申报、集中查验、分批核放”的通关检验模式,更是推动向海而生的福建与国际进一步接轨。

  作为推动自贸试验和“海丝”合作的重要载体,福州片区内的“海丝商城”定位于“打通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通道”,目前已经入驻100多家企业。享受自贸新政,阿根廷籍侨商黄瑞奇感言,高效通关报检免去了侨商们资金回笼和物资流通的顾虑,而去力拓保税展示交易和跨境电商版图。

  在福州片区,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更是成为了福建与东盟拓展海洋产业合作的新平台。该海交所营运一年来,已实现线上总交易量约3.7亿批次,交易总额超过2400亿元(人民币,下同)。

  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主席江雄表示,作为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首批支持的项目,“海交所”目前已发展境内外会员350家,已在马来西亚设立分中心,越南和缅甸分中心也在积极筹备中。

  福州片区的国际平行进口汽车保税交易中心内,一批来自中东地区的平行进口汽车引人注目。“通过江阴整车进口口岸‘最快只需一天’的快速通关、实施保税展示交易,公司资金压力大幅减轻。”汽车进口商吴国渊说,“而通过消费行为,自贸红利最终惠及市民。”

  今年3月,“印象马六甲”项目在印尼开建。厦门片区管委会官员练更生告诉中新社记者,该项目涉及13亿元的投资,片区正大力鼓励融资租赁企业“走出去”参与项目建设。

  与此同时,一批“海丝”文化国际交流基地纷纷落户福建自贸试验区各个片区。总投资达33亿元的平潭海洋文化中心已经动土,建成后将成为“海丝”沿线的重要文化旅游项目。位于澳前旅游休闲区的平潭国际海洋商贸产业园一期项目,则进入了地勘阶段。

  一年来,福建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对外开放前沿优势,建设“海丝”核心区,打造面向“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开放合作新高地,成效显著。数据为证,近一年来,福建对“海丝”沿线国家投资额达13.8亿美元,增长2.7倍;对“海丝”沿线国家出口1838.4亿元,同比增长4.2%,高于同期福建出口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王子威)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