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中国的自贸试验区版图从上海扩大到广东、天津、福建三地,中国自贸试验进入2.0版。如今,广东自贸试验区已经满周岁。经过一年的改革实践,广东自贸试验区围绕构建高标准规则体系、促进高端产业聚集、深入推进制度创新、深化粤港澳合作等,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广东自贸试验区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截至去年12月底,广东自贸试验区地区生产总值超2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超1000亿元,税收收入超500亿元;在贸易便利化方面,海关平均通关效率提高50%以上;在投资管理体制方面,绝大部分企业注册登记1天内可办结。
国际投资贸易:高标准规则体系初见雏形
一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围绕构建高标准国际投资贸易规则体系,在投资、贸易、金融、法治、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推动六大制度创新,积极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在投资准入管理体制方面,广东自贸试验区对标国际通行规则,开展内资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管理试点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等一系列制度创新,90%以上的外商投资项目实现备案管理,绝大部分企业注册登记1天内可办结。
在贸易便利化监管模式方面,广东自贸试验区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出“互联网+易通关”、 “智检口岸”、“智慧海事”等创新举措,海关平均通关效率提高50%以上,检验检疫查验率降低90%。
在金融服务体系方面,广东自贸试验区推动人民银行出台30条金融改革创新政策,自贸试验区境内外双向投融资渠道有效拓宽。截至2015年年末,区内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备案金额约逾1000亿元。
在国际法律服务机制方面,省政府出台了自贸试验区管理试行办法,各片区在全国率先成立自贸试验区法院。目前,广东自贸试验区拥有国内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仲裁员名册,仲裁员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受理案件当事人来源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全年仲裁标的总额超过200亿元,逐步构建起以诉讼、仲裁、调解为主渠道的多元化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
粤港澳深度合作:标志性港澳企业纷纷落户
广东自贸试验区挂牌后最引人关注的就是粤港澳深度合作方面。从挂牌到2015年年底,自贸试验区新入驻港澳资企业共2507家,汇丰、恒生、东亚、嘉里、周大福等一批标志性企业落户。
广东自贸区先行先试推进粤港澳服务行业规则衔接以及从业人员资质互认,港澳地区专业类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按CEPA协议经备案或许可后在区内开展业务。目前,自贸区内企业成功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粤港跨境缴费通业务顺利开展,粤澳两地支付结算系统顺利对接,粤澳保险机构在横琴可相互提供跨境车险服务,横琴口岸实现与澳门24小时通关。
国际航贸产业发展:航运物流企业数增长三倍
广东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国际贸易航运产业加快发展。南沙港区三期主体工程已完工,新开辟15条国际班轮航线、10个“无水港”,新设航运物流企业1100多家,是自贸试验区获批前企业总数的3倍。跨境电商、融资租赁、各类交易平台建设已初具规模。
现在,各类金融机构纷纷入驻广东自贸试验区,并在区内搭建各类跨境金融服务平台。目前,广东自贸试验区已经集聚了广东省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前海股权交易中心等10余个重大金融资产交易平台。
广东自贸试验区加强了与珠三角和港澳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东莞、佛山、肇庆等珠三角各市也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溢出”效应,多方位承接自贸区辐射带动,积极复制推广改革创新经验。(记者 唐珩)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