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二胎妈”剖宫产遭遇凶险大出血 喷血像开水龙头

2016年04月26日 16:12   来源:武汉晚报   

  怀孕36周的“二胎妈”在省妇幼剖宫产时发生大出血,血流如注;经7名医生5个小时的紧急抢救,母子终于获得平安。

  34岁的张微(化名)是孝感人,和老公一直忙着打拼事业,6年时间5次怀孕都选择了人流,到31岁时才剖宫产生下儿子。去年,她惊喜地发现自己又怀孕了,自认为有过生娃经验便没有去做产检。直到一周前肚子隐隐作痛,她才跑到当地医院检查。结果发现胎盘完全覆盖在宫颈口上,是凶险的前置胎盘,医生建议她到省妇幼分娩。

  19日,怀孕36周的张微到省妇幼做产检。超声检查把医生惊出一身冷汗:胎盘像树根一样穿透了子宫壁,与外面的膀胱紧紧黏在了一起。“这是所有胎盘植入中情况最凶险的一种,会造成产时大出血,死亡率高达70%。到时候,鲜血就像扭开龙头的自来水管一样,很快就可流出数千毫升,大人小孩的性命也危在旦夕。”省妇幼产科主任肖梅赶紧把她收治入院,准备手术。

  孩子顺利地取了出来。随即子宫切口开始大量涌血,几秒钟出血量就达到了上千毫升,产妇命悬一线。产科、麻醉、放射介入等专科的7名医生整整抢救了5个小时,总算保住了大人和小孩。术中共输血5000毫升,有10个矿泉水瓶之多,相当于把全身的血换了一遍。

  “近年来,疤痕妊娠、凶险性前置胎盘和胎盘植入的发生率足足增加了10倍。”肖梅说,门诊统计发现,超过八成人有剖宫产史。除此以外,高龄妊娠、有多次人流刮宫史、宫腔感染等都是导致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肖梅提醒“二胎妈”们,定期产检非常重要,切不可以“过来人”自居,而掉以轻心。

(责任编辑:魏敏)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