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京津冀:改革新尖兵于家堡

2016年05月17日 09:00   来源:人民日报   

   在天津滨海新区海河湾畔、城市核心,46平方公里的中心商务区被天津的母亲河紧紧环绕,两岸鳞次栉比的高楼华厦艺术感与现代性兼具,隐然已有国际化都市之风。在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的核心地带,有一片叫作于家堡的半岛,是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核心区。因此,在人们的习惯中,总喜欢把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这片充满活力的区域称为“于家堡自贸区”。

   滨海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在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等国家五大战略叠加的促进下,于家堡以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跨越前行,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4亿元,较2014年翻一番,是“十二五”开局年2011年的17倍。以金融创新为主导,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商、科技互联网产业为双翼,于家堡把握时代脉搏,作为先行者大胆探索前行,新兴产业之舰已然扬帆起航。

   全面改革前沿——

   抢占制度创新“高地”

   近两年在天津,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天津发展看滨海,滨海的核心是于家堡”。肩负着“为地方谋发展、为国家试制度”的历史使命,于家堡坚持围绕推进自贸区制度创新、自创区政策创新和“双创特区”服务创新下功夫,锐意深化、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果斐然。

   “不做优惠政策的洼地,而是要抢占制度创新的高地。”滨海新区区委常委、中心商务区管委会主任郑伟铭说。

   于家堡积极转变政府服务意识和模式,在全国首创“政府动态跟踪式服务体系”。这套体系包括三方面:一是“专家+管家”指路式的行政服务,36名专兼职管家一对一服务企业,使行政审批实现真正一站式,秉承“企业动嘴、企业跑腿”的理念,由政府招标精选的注册代办、会计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领域专业服务机构则为企业提供专业领域的延伸服务,最大可能地降低企业成本、提供便利;二是“团队+基地”指导式的规划服务,一个专业化的政府服务团队和金融、会计、律师三大基地,为企业提供业务方向指导和政策对接服务,贯穿企业整个经营周期;三是“平台+联盟”指引式的产业服务,以整条产业链为抓手,促进同一产业链上下游要素整合、企业交流,推动产业链自身造血。

   整套体系创造了良好区域服务生态,迅速吸引了多种产业落户和大量人口导入,“服务为王”的良好对外形象已经初步建立。

   服务“领衔”打造区域核心竞争力,在行政领域改革上,于家堡也同样果实丰硕。于家堡“一颗印章管审批”为重点的审批体制改革,努力推动了“三大率先”。率先搭建“双创通”企业服务平台;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推出网上预约预审系统;率先实现企业设立、综合受理、国际贸易、国地税联办“四大单一窗口”。

   2015年6月,京东的股权众筹项目“言几又”就感受到了审批体制改革带来的“商务区速度”,仅用9小时便完成了以往至少要三个月才能完成的全部注册流程,当日就拿到了“三证合一”的执照。

   对外开放门户——

   打开通向世界新窗口

   海航出海投资UBER(优步),成为天津历史上境外投资总额规模最大的“出海”;百合网“联姻”世纪佳缘,成为拆解VIE架构回归境内典型案例;方正保理发行了国内目前单笔规模最大,也是天津自贸区首笔以保理融资债券为基础的资产证券化项目……一年以来,天津市近90%的创新型金融案例发生在于家堡。

   在国务院对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定位中,中心商务片区的主要任务,是重点发展以金融创新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作为天津自贸区核心区,金融业是于家堡的龙头产业也是最大的特色。在跨境投融资、资产证券化、股权众筹、REITs基金、持股平台、阳光私募、产业及并购基金以及新型资产管理公司领域,于家堡形成了一批全国领先、区域首创的典型服务案例,逐步奠定了于家堡作为北方地区重要金融“出海口”的地位。

   在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基础上,于家堡“自选动作”搭建起“1+3+1+N”跨境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帮助企业更好“走出去”。平台涵盖了1个投行化的政府专业服务团队,跨境金融服务机构、专业中介机构、海外项目投促机构等3类市场化服务主体,1个海外投资项目库,以及若干跨境投融资综合服务案例,在跨境金融各领域形成了完整的服务链条。

   在金融创新屡创佳绩的同时,于家堡在国际贸易与跨境电商产业上也得到了长足发展。遵循着“重运营、轻仓储”的发展思路,于家堡致力于打造以“产业联盟、公共平台、专项政策”为核心内容的跨境电商公共服务体系,整合跨境电商全产业链条,产业链整体发展,走出了一条新路。

   目前,关、税、汇、检、商、物、融一体化的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已然建立,跨境电商联盟聚集日韩及京津冀等地跨境电商代表企业80余家。

   于家堡环球购则积极探索跨境电商O2O、传统贸易、分送集报三大跨境贸易模式,成为促进贸易升级、积极发展进口商品保税展示交易的突破口,在滨海新区掀起了一股“异国购”的热潮。

   协同发展先锋——

   打造京津冀企业总部聚集区

   近日,一场特殊的“搬家”备受关注,稳坐全国跨境支付第一把“交椅”的首信易支付将总部迁入了于家堡。作为目前境内支持银行卡种最多、覆盖范围最广的电子支付平台,此次易支付的战略转移、“举家而迁”正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而易支付的喜迁仅是于家堡迎来京冀企业“落户潮”的一个缩影。据统计,在该区域2015年新注册的企业中,四成来自京冀两地。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要的国家战略,更是摆在于家堡面前的一个重大历史机遇。

   机遇垂青,还需实力“应门”。围绕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特别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这一主题,于家堡充分利用自贸区体制优势和“双创特区”的政策优势,以及交通优势和载体优势,加强京津滨发展轴联动。

   十年发展,于家堡“中心”概念也愈加显现。60余座现代化楼宇拔地而起,其中22栋楼宇已然竣工投用,以高性价比为京冀企业提供高端、舒适入驻空间。同时,随着综合交通、能源保障、生活配套、社会事业等领域一批重大项目的竣工投用,医疗教育无忧、宜居国际都市的形象也让京冀企业的员工愿意来、留得住。

   北京到于家堡有多远?去年,于家堡高铁开通,每天约12对城际列车往返于北京和于家堡之间,高效、便捷的一小时同城化交通圈形成,进一步促进了京、津、滨之间的商务人流、旅游人流、居住人流的交通往来。

   一切仅仅是开始,于家堡正用更多的努力扮演着协同发展先锋的角色。目前于家堡正探索建设京津冀总部集聚区,同步面向全国加快聚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企500强的全国总部、功能总部和区域总部落户。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建设成体制先进、机制灵活、高度开放、环境优越、功能完善、产业高端的京津冀总部集聚区和服务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示范区。

   创新创业特区——

   注入发展创新驱动力

   “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滨海新区未来5年工作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宗国英在介绍新区“十三五”时期创新发展路线图时如是说。

   在于家堡建设“双创特区”,正是天津以试点促全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依靠体制特、机制特、服务特的优势,于家堡建立了一个政府引导、市场服务、要素齐全、充满活力、创新创业体系安全高效的“双创特区”,实现了优质项目和人才不断聚集,为于家堡以及滨海新区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创新驱动力。

   作为全市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引擎,“双创特区”突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体制特色,在体制机制、人才引进、国际资金集聚使用等方面先行先试重大改革创新举措;市委、市政府赋予“双创特区”十条含金量十足的政策,10亿元“双创”发展资金让入区企业看到“真金白银”的支持;“企业动嘴、政府跑腿”的特色服务与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企业发展“护航”。

   自去年9月21日挂牌以来,大批创新型企业迅速聚集到这片创业热土。至今年3月21日半年时间里,在于家堡注册的双创企业达1781家,腾讯、阿里云客、百度、紫荆花、中信国安等11家重量级众创空间落户,储备各类优质项目近900个,一批“独角兽”企业正蓄势待发。通过“一张绿卡聚人才”“就业即落户”“集中+分散性人才公寓体系”等措施,吸纳创新创业人才5000余名。

   “你或许没有钱、没有背景,但只要你有创业的激情与勇气,有创新的想法与点子,于家堡就帮助你实现梦想。”郑伟铭表示。“双创特区”将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政策体系,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让“双创”成为滨海新区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创、宜行、宜游的京津冀企业总部聚集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标志区、创新创业特区和天津市滨海新区核心区。于家堡朝着这个方向,一路奔跑前行。

(责任编辑:秦宇雯)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