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18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目前企业仍是我国技术创新的主体。从全国的统计来看,企业研发投入占到77%。他透露,激励科研人员走出大院参与“双创”成未来一段时间转移转化行动的重点。对此,业内专家认为,我国科研不接地气,科研激励不到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撑服务体系仍不完善,专家们建议借鉴国际专利池经验提高转化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王志刚透露,“现在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从全国的统计来看,企业研发投入占到77%,转化这一块绝大多数是企业作为供给方和接受方。现在高校也有很多老师,包括一些研究院所和其他的一些科技人员本身成为成果产生和成果转化的主体。随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出台和转移转化行动的推动,会进一步促进高校院所和科技人员转化科技成果。”
“以前我们总觉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科研活动的‘副产品’,希望通过专项行动的实施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变成科研人员的主动行为。”有中科院某研究所的业内人士26日向《经济参考报》记者坦言,他透露,“日前院里宣布将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行动’,内容涵盖项目选择、资金支持、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政策环境和文化氛围建设等多个方面。”
据了解,目前,国内一些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成果闲置浪费情况比较严重,转化为生产力的总量还不高,一些科技创新成果要么锁在抽屉里,要么走的仍是一条作品到奖品再到废品尴尬路径。在有的人眼里,科研成了“自娱自乐”的活动,科技创新成果在权威杂志上发表了,由相关部门鉴定通过并且获奖了,随之有望的是职称晋升、科研经费下拨、重点学科确立,至于成果能不能转化为生产力,反而不受重视。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