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十年磨一剑 “数字”见锋芒

2016年05月24日 11: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刘家宇

  中新社天津5月24日电 (记者 刘家宇)2006年5月,中国国务院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天津滨海新区成为继深圳经济特区、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如今,十年过去了,滨海新区什么样?

  “一”条发展新路:大工业带动“大经济”

  滨海新区地处中国华北平原北部,背靠北京、天津两大都市,面向渤海。过去十年,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舞步,开发开放的大戏每天都在这片22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演。

  从昔日的盐碱滩涂到今天的工业重镇,滨海新区的发展之路并非靠“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起步。相反,其制胜法宝是先引进大企业,再聚集中小型配套企业,最终实现工业体系的全面形成。

  目前,新区累计吸引14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平均每半小时就有一家企业在天津自贸试验区注册,每一秒钟就有1.7万元人民币(下同)的资本在这里聚集。

  2015年4月,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滨海新区设立运行。由于实行了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外商投资管理模式,外资企业进入滨海新区发展更加踊跃。统计数字显示,2015年,天津自贸区新设外资企业657家;今年一季度,新设外资企业196家,注册资本536.3亿元。

  “八”大产业崛起:工业由“大”到“强”

  天津历史上虽是工商业城市,基础较好,但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使得工业体系不完整,传统工业陈旧、落后。滨海新区成立之初即瞄准先进制造业,发展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通过大项目、好项目带动产业转型和结构优化。

  目前,天津滨海新区已形成航空航天、电子信息产业、汽车、石化、现代冶金、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高新纺织等八大优势产业,其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90%。

  汽车制造是滨海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包括一汽丰田、一汽大众长城汽车、清源电动车、星马汽车在内的5家整车制造企业、140余家各类配套企业,已在新区落地生根。2015年,新区生产整车99.6万辆。随着一汽丰田、一汽大众的增资扩产,“十三五”时期新区整车产能有望达到200万辆。

  航空航天产业在滨海产业布局中占有重要位置。随着空客A320、A330,新一代运载火箭,超大型航天器,空间站等项目的相继落户,天津航空航天产业亦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突破和跨越。按照《天津市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实施方案(2015-2020年)》,到2020年,航空产业规模达到1400亿元,航天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

  “五”大机遇叠加:滨海再出发

  “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2006年5月26日,天津滨海新区获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肩负起“探索新的区域发展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全新使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天津滨海新区迎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自由贸易园区、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带一路”建设五大历史机遇。

  过去十年,滨海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2015年达到9270.31亿元,是十年前的5.7倍。

  “十三五”期间,滨海新区提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的目标。天津滨海新区区长张勇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主动下调增速,是为转型升级腾出空间。“集中力量把新的增长点培育起来,把新的增长动力建立起来,使发展更有效益、更有活力、更有后劲。”到2020年,基本实现国家赋予的功能定位,率先建成小康社会。(完)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