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期满”后,中国自贸区何去何从?

2016年06月01日 09:43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天津5月31日电 题:试验“期满”后,中国自贸区何去何从?

  新华社记者 李鲲 邓中豪 韦慧

  按照中国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上海自贸区2至3年的“试验期”即将走完,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3至5年的试验旅程也已走过了1年多,试验“期满”后,中国自贸区何去何从?

  31日,正在天津举行的第十届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上,围绕中国自贸区的改革方向与前景展望,国家有关部委和四地业内人士齐聚天津,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中国自贸试验区未来发展方向必将是与全球规范相一致的典型‘自由贸易区’,简单来讲就是把‘试验’两字去掉。”南开大学副校长佟家栋说。

  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运行,“自由贸易”一词首次出现在中国内地区域的中文官方名称中,但同时也加入了“试验”二字,并写明了试验时间。2015年4月,上海自贸区扩容,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挂牌运行,中国自贸试验区的面积扩展到近480平方公里,且均有写明试验时间。

  挂牌运行以来,四大自贸区平均两三天就有一项制度创新落地,作为新的对外开放高地,它们“试验”成果不俗。据海关总署加贸司副司长李志辉介绍,2015年,四个自贸区进出口总值1.7万亿元,占全国7%左右,征收税款1700亿元,约占全国的10%。

  佟家栋认为,过去几年来,几个自贸区在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形成规范化、法制化的市场经济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是与国际上典型的自贸区相比,中国的自贸试验区目前对资金的跨国流动管制仍然较为严格、开放度较低。

  佟家栋说,实现贸易自由化、国际投资便利化、金融自由化是典型自由贸易区的主要特征,而这些也是中国自贸区仍待进一步努力实现的方面。

  上海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院院长赵晓雷说,根据国务院的部署,上海自贸区2-3年的试验期限将近,但“建设成为开放度最高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园区”的工作仍在继续,届时需要国家顶层设计相应跟进。

  佟家栋表示,自贸区的制度建设是一件长期的事情,可以探索将目前自贸试验区的虚体机构设置,向自由贸易区的常设实体机构转变。

  虽然关于未来中国自贸区的机构设置,不同专家有着不同的观点,但是,形成共识的是,中国的自贸区在二线严格管住的前提下,一线应该大胆放开,进一步对接高标准国际贸易规则,打造世界营商环境的高地。

  南开大学中国APEC研究院院长盛斌表示,不同于以税收优惠等措施吸引制造业并出口加工贸易的开发区模式,新一代的中国对外开放模式——自贸区模式,是以政府职能转变、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金融开放、法制建设等为激励,吸引高端制造业与服务业,并鼓励产能合作,全方位的营商环境是自贸区建设的关键。

  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政府及公共服务总监喻莺说,优良的营商环境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全球经济竞争中获胜的关键因素,营商环境的建设是涉及经济社会改革、对外开放等众多领域的系统工程。

  “市场主体的蓬勃发展,企业主体拥有较强获得感,其背后是政府执政思路和理念的创新,以及能够提供完备的制度安排和服务,这些都是中国自贸区应该继续推进的。”喻莺说。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黄茂兴表示,未来,中国的自贸区应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对标高水平国际贸易规则,完善并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加快扩大服务业开放,并创新金融监管制度以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