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刘约胜站在盛满草柳编制品的家中小院里接受媒体的采访。 曾洁 摄
坐落在山东临沂的薛庄一村包揽了全国宠物篮等草柳编商品的八成销量,200余户人家的小村庄年销售额达到6000多万元。老板刘约胜说,近年来国内兴起的环保热潮带动了这种纯天然植物编织品的销量。
记者22日起跟随山东省文化厅组建的“2016年中央媒体文化山东行”采访队伍走进了这个把流传600多年的老手艺与当代电商“嫁接”的小村庄。
薛庄一村超过半数的农户以编织宠物篮、草帽、收纳盒等草编和柳编制品为主业,全部销售业务都在网上实现。每天下午两点多,邮政、申通等10余家快递公司就会进村取货,发往全国各地。
图为年轻老板,29岁的王玉成正在与客户网上攀谈。 曾洁 摄
“刚开网店时,销量可没这么好”,村中“第一个吃螃蟹”的刘约胜告诉记者,2011年刚起步的时候,一天只能收到一或两个订单,快递公司的“触角”也没有伸到小村庄,他只能带着商品辗转到镇上和快递员“碰头”。
近两年间,草柳编商品,尤其是宠物篮越来越受到国内消费者的喜爱,给这个有着600多年草柳编织历史的村庄带来了商机,他们编织的宠物篮等商品销往北京、杭州、新疆等多地。刘约胜和同行都认为,这跟国内近年来的热词“环保”有很大关系。
草柳编制品取材自杞柳等天然植物,生产过程全由手工完成,商品散发着植物的味道,得到注重养生、喜欢亲近自然等消费者的青睐和信任。刘约胜分析说。
王玉成和妻子周问在家中匆忙地打包商品,等待快递公司前来取货。 曾洁 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薛庄一村1404亩耕地中有1100亩用于种植杞柳。无污染的草柳编产业为频遭环境污染威胁的临沂市创造了新的商机。临沂市政府近年围绕草柳编行业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资金上的支持。
该地政府注重对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选派大批年轻爱好者到山东省文化厅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班,还定期举办“中国柳编商品交易会”,吸引河南、安徽、河北等地同行交流互动临沂市已建起了“中国柳编文化艺术馆”,陈列多种创意型的柳编作品。
目前,薛庄一村240户人家中有146户是“淘宝户”。收益可观的草柳编行当吸引年轻人重回故乡,做起了自己的品牌,当上了店主、老板。刘约胜的儿子就辞去了深圳的工作,回乡协助父亲经营网店,并学习草柳编这门老手艺。
王玉成和周问的家中客厅也被草柳编制品“侵占”,俨然成为库房。 曾洁 摄
说到目前的困难,刘约胜说,目前草柳编生意越来越好,也衍生出了恶性的价格竞争。他呼吁尽快成立草柳编商业协会,对价格进行统一协调,遏制不良竞争。
同时,记者发现该村普遍以家庭为单位从事草柳编行业,家里的房屋和院子既是编织商品的“工厂”,也是从事客服、洽谈的“办公室”。大多数村民家里已是“篮”满为患,客厅里、院子里,甚至灶台上都码放着成品、包装盒和快递单。
庙山镇镇长徐希武说,草柳编制品容易失火,放置在家中存在较大的风险,目前庙山镇正在兴建“柳编工艺电子商务园”,希望今后能引导村民们把库房、编织区、交易区转移到规范化的场所。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