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警方商罪科讹骗案调查组署理总督察潘岳谦(左一)及高级督察王浩。香港《文汇报》记者庄礼杰 摄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暑假将至,初出茅庐的毕业生及青少年求职心切,有不法分子近日在社交网站发帖招揽电话上台代理甚至申请贷款代理,员工不虞有诈垫支申请,骗徒得手逃之夭夭,苦主平白负债,单一损失达95万元(港元,下同),有受害人更只有14岁。香港警方呼吁求职者应对报酬异常优厚的工作持怀疑态度,不应随便披露个人资料及签署文件。
香港商业罪案调查科署理总督察潘岳谦称,骗徒常见通过社交媒体刊登招聘广告,近期手法包括向事主提供虚假的粮单及工作证明,唆使及陪同到财务公司借钱,谎称“帮公司借钱是工作一部分”及“毋须承担任何风险”,花言巧语哄骗事主答应,但骗徒取得款项便失去联络,事主要负上高息债务及背负行使虚假文件的刑责,或会要求事主在表格上填写个人资料,盗用其资料申请借贷,蒙在鼓里的事主数月后收到财务公司追款信,始知受骗。
香港警方今年首四个月接获13宗求职骗案,16名受害人损失金额合共近120万元,数目是去年同期的三倍以上。去年全年,受害人大部分年轻及缺乏工作经验,介乎14岁至57岁;今年首四个月,受害人年龄则介乎20岁至49岁。14岁少女去年8月在网上被招聘代购价值6000元游戏点数,以赚取佣金港币360元,受害人替骗徒购买游戏点数后,虽收到佣金,却与骗徒失去联络,损失本金及网购手续费,共6000多元。
至于损失金额最大的一宗个案发生于今年,一名47岁男子应征为“购买手提电话”的职位,他以个人名义申请信用卡并借贷购入多部电话,被骗达95万元,该招聘广告指每买入一部手机,有1000元佣金。
有骗徒更吩咐事主代买电话服务,诱骗其以个人名义“上台”购买新机连合约,成功注册后骗徒连SIM卡取走电话,再以该帐号购买大量网上商品,让事主承担月费及其他费用。至于声称聘请“私人助理”的骗徒,以报章广告或朋友介绍寻找猎物,在面试时要求应征者交出信用卡作为“财务背景审查”,但转头便取去卡非法签帐将之“碌爆”(刷爆),令求职者无辜负上所有卡数。
在大型社交网站平台搜寻输入“求职”、“找工作”等字眼,很容易找到五花八门的招聘专页或群组,多以“弹性工作时间”、“高薪厚职”和“赚快钱”等字眼作招徕。潘岳谦形容,骗徒得手逃去无踪,受害人不但得不到工作薪金,更要承担债务,如无力偿还更会被申请破产,个人信贷纪录被“画花”影响日后申请专业行业职位的机会。
香港警方建议求职者,面试时如遇要求缴交行政费、按金或申请贷款,应提高警觉,切勿提供个人资料,财物应保管在视线范围;面试前资料搜集有关公司的背景及业务性质,如查核其公司注册,地址或名称与面试地点是否?合,填写任何表格应仔细阅读表格上的入职要求或合约条款,如有怀疑切勿填写及签署,如有人答允给予报酬异常优厚的工作,或劝阻不要告诉亲友,更应抱持怀疑态度,提高警觉。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