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家住嘉善的钟志坚带着家人乘坐G7302次列车来到上海虹桥站,并打算在这里转乘G14次列车,开启一场暑期亲子旅行。但他怎么也没想到,原本作为旅途中转站的上海虹桥却将成为他惊喜旅程的起点,他幸运地成为了京沪高铁五周年的幸运旅客。
自2011年6月30日至今,京沪高铁正式通车运营已满五周年,而作为京沪高铁最南端的上海虹桥站,自开站起已向全国各地运送了超过2亿1500万人次的旅客。五年来,作为国内仅有的盈利高铁线路,京沪高铁实现了运能运量的连年增长和配套服务转型创新,成功地将优质、便捷的高铁服务融入了千家万户的日常旅行生活之中。
自2011年6月30日第一声鸣笛至今,倏忽已过5载。京沪高铁客流连连攀升,更以5岁“稚龄”唱起京沪间沿线交通出行主角,一举成为全国高铁运营标杆。上海虹桥站位于京沪高铁的最南端,是集铁路、航空、地铁、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京沪高铁一路走来,成为上海城市发展新地标。让我们用数据来看看京沪高铁这些年究竟给旅客出行带来了多少变化。
运能体量之变,高铁运营公交化
北京与上海分属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中心,两地间交通效率对推动全国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京沪高铁通车前夕,上海至京津地区每日仅有1.58万个席位,如今仅北京一地每日就有席位4万余个,其中京沪高铁贡献运能3.6万余个席位。
高铁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主要得益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公交化的开行模式。按照2016年“5.15”铁路运行图,从6:39-19:00时,日均有42趟京沪高铁列车从上海虹桥站发出(北京南、天津南方向39趟,青岛方向3趟),平均19分钟不到就有一趟列车发出,而最短的发车间隔仅有5分钟。
高铁的“公交化”历程在上海虹桥站体现得尤为明显,纵观上海虹桥站5年来发展,2011年京沪高铁首发“7.1”运行图,上海虹桥站日常开行列车194.5对,其后,随着哈大、沪汉蓉、杭长、合福、宁安等高铁相继开通,直至2016年“5.15”运行图,上海虹桥站已实现日常开行列车253对,较2011年增加58.5对,增幅为30%。如今的上海虹桥站,每日运营时间内平均2分多钟就会有一趟列车驶离或到达上海虹桥站,列车开行方向则覆盖了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和华南等全国大部分省区,基本实现了“公交化”运营。
客流运量之变,高铁出行大众化
运能的增长随之而来的就是客流运量的攀升。运营5年来,随着全国高铁网络的日渐成熟,上海虹桥站开行的列车对数和通车方向的不断刷新,旅客发送量同步实现了“蛙跳式”增长。2011年,上海虹桥站仅有京沪、沪宁、沪杭三条高铁,日均旅客发送量在6万左右。到2016年上半年,上海虹桥站日均客发近14万人次,单日最高纪录则超过25万人次,分别较2011年增长133%和317%。可以说,高铁正受到越来越多旅客的青睐。得益于此,高铁的拉动和辐射效应,也因客流的增长而日渐显现。
如今的京沪间铁路运输,除高铁外,还有包括动卧、特快、普快在内的各等级列车并存,可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旅客的出行需求。从客流实际情况来看,日常情况下高铁日均客发8066人次,占比85.8%,动卧列车客发627人次,占比6.7%,普速列车客发710人次,占比7.6%。5年间从无到有,高铁逐渐成为了成京沪间陆上出行的绝对“主力”。
时空距离之变,陆地飞行当日达
上海到北京间相距约1300公里,可谓“千里迢迢”。1954年首开京沪间列车,全程时间36小时39分。经数十年发展后,旅行时间被不断压缩,直至动卧列车已可做到“夕发朝至”。2011年,两地间的陆上旅行迎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京沪高铁运行时间最短不到5小时,做到了千里京沪一日达。
京沪高铁重新定义了两地间的时空距离,也深刻地改变着两地人民之间的交通方式,大包小包的“搬家式”出行越来越少,轻装简行的商务一族越来越多。今年5月15日京沪间加开夜间高铁后,每日首班和末班列车间隔超过12小时,上午出发,下午办事,晚上返程的超快节奏出行也已成为可能。
沿线辐射之变,高铁拉动人财物
根据铁路部门提供的数据,2015年全年上海三大火车站共发送旅客超过9400万人次,到发合计近2亿人次,其中高铁动车旅客占比约2/3,仅此一项就相当于2011年客发总量的2倍,是上海市常住人口的5倍多。高铁的发展使上海市对外交通越发便利,也进一步巩固了上海市作为全国经济、文化、交通枢纽的地位。
高铁拉近了城市时空距离,也促进城市之间交流更加频繁。
京沪高铁不仅是连通两大经济圈的经济大动脉,也是贯通沿线旅游景区的大通道,便捷的交通不断刺激着市民走出家门,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以山东地区为例,因地处京沪高铁中段,距离上海和北京均只有2小时路程,正是最佳的高铁旅游半径,使京沪高铁上曲阜、枣庄、泰安等地成为旅游热门站点,乘坐高铁到曲阜游“三孔”、登泰山观日出、去枣庄逛台儿庄古城的游客连年增长。据调查,今年“清明”小长假,山东共接待游客2721.6万人次,同比增长13.5%,实现旅游消费199.7亿元,同比增长15.1%。
服务革新之变,精准服务人性化
连续增长的客流需要成熟的高铁运营服务配套。针对高铁旅客节奏快,时间观念强,自助需求突出的特点,在京沪高铁5年来的运营过程中,铁路部门不断优化完善运营服务举措,方便旅客出行。
从京沪高铁开通伊始的“七易”服务,到2015年全新推出的“心尚”服务品牌,铁路部门一贯将服务好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作为客运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在上海虹桥站,铁路部门特别设置了“心尚”雷锋服务站和爱心服务区等,外部有一个儿童游乐区,内置舒适的座椅和国际标准的母婴哺乳室,并配有轮椅、担架、输液架等设施,可为不同需求的旅客提供温馨服务。虹桥站“心尚”服务团队组建以来,已服务了超过5000名重点旅客,是重点旅客旅行途中的“温馨小家”。
随着高铁和科技手段的发展,铁路部门把“互联网+”思路应用到客运服务中,相继推出了微信、微博和APP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又在上海虹桥站推出了免费WiFi接入服务,并随后在整个上海铁路局范围内推广,让旅客在候车之余轻松上网,获得更多服务资讯。
作为全国设施最为先进的高铁车站之一,上海虹桥站全站共配备自助取(售)票机107台,互联网购票体验区2个,自助进(出)站检票闸机222台,客运自动扶梯117部、垂直电梯42部。在此基础上,上海虹桥站按照“目之所及皆有指示”的标准,构建了一套空中、半空、地面相结合的立体导向系统,在全站3层站区张贴了203处地标指示,标注中英双语提示和大致走行距离,并安装了30余台3D智能指路机,可以打印路条进行实景导航,无论是购票、乘车,亦或是下车换乘,旅客都可方便地自助完成。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