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京津冀一体化”并不是要打造一个巨型都市,而是建立一个以北京为核心的多个城市组成的生态系统以及“1小时交通圈”,但问题在于北京如何将资源分享给其他城市。
参考消息网7月26日报道 西媒称,中国已经制定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城市化计划。政府希望将北京打造成为一个拥有1亿人口的巨大都市区的中心,目的有两个,一是激活北方发展落后地区的经济,二是疏通北京。
据西班牙《国家报》7月24日报道,这一名为“京津冀一体化”的计划主要基于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省大部的一体化,并不是要打造一个巨型都市,而是建立一个以北京为核心的多个城市组成的生态系统以及“1小时交通圈”。中国政府正在新建高速公路和铁路,但将如此辽阔的区域连接更紧密的关键是高铁。
报道称,具有如此重要意义的计划在中国并不鲜见,此前每届领导人都留下了自己的“遗产”,从改革开放带动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到推动上海经济改革并触发了长江三角洲的经济腾飞,再到将目光转向西部,振兴了西安、成都、重庆等多座城市。目前中国政府则聚焦在北部,这里(除了北京和天津)的发展与沿海地区相比落后不少,由于一向依赖重工业,导致目前正面临工业转型带来的种种问题。
根据北京市规划委的解释,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定位中,北京将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将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将是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北京规划委也承认,目前京津冀三地的一体化和工业合作程度还不够,导致三地人民生活水平间存在很大差异。举例来说,天津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河北省的3倍还多。
中国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檀认为,京津冀一体化计划是“可行的”。首先,中央政府将负责这项宏伟的工程,而非各地方政府。其次,北京目前已经处在工业、人口和资源的“瓶颈期”,无法再承受任何压力。
北京的人口已经从2004年的1490万增长至2015年底的2200万,11年间增长了近50%。拥堵、污染、缺水和就医难等问题几乎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日常基调。
报道称,北京对京津冀一体化计划持非常欢迎的态度,因为其周边地区的发展或将为其自身的疏通提供可能性。这项计划中最重大的举措之一就是在2017年将北京各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迁入北京通州行政副中心。根据通州政府的介绍,到2020年,通州的国际化城市框架将初步搭建,非首都功能疏解将取得重大突破,和谐亲民的生态环境将全面建成,届时,将基本建成资源配置高效、地域特色鲜明、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宜居示范区。
尽管包括新建铁路和机场等在内的一些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其他如便民服务数量和质量等方面仍存在未知数。中国的商品房建设远远超前于高效的交通网以及医院、学校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很多新的居民区,尤其是河北省,住着成千上万的人,却因缺乏资源而无法享受到各种服务。
叶檀指出,不能仅依靠交通将市中心的人“运出来”。公共服务至关重要,但问题在于北京如何将这些资源分享给其他城市,而其中主要障碍之一就是户口。当“环京津贫困带”仍继续存在时,人们还是会不断涌向北京。(编译/韩超)
资料图片:建设中的北京行政副中心中心商务区(2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