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伟:辽宁工业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表面看是速度问题,根子则是结构性问题 沈殿成 摄
中新网沈阳8月17日电 (记者 沈殿成)辽宁工业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表面看是速度问题,根子则是结构性问题。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李士伟作如上表示。
东北老工业基地推进新一轮全面振兴以来,国家文件中明确了辽宁省发展定位,要求辽宁全面优化经济结构,“加减乘除”一起做,形成多点多业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在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辽宁如何做到“加减乘除”一起做,辽宁省工信委副主任李士伟17日在省政府新闻办发布会上予以了阐释。
做好“加法”。今年5月下旬,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总体考虑是把《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和“双创”紧密结合起来,以激发制造企业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为主线,以建设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平台为抓手,围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关键环节,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有效改善供给,释放新的发展动能,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中国制造”竞争新优势。目前,辽宁省工信委已经制定了具体落实工作方案,目前正在履行报批程序。
做好“减法”。当前重点任务就是推进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实现脱困发展。2016年,全省要实现化解粗钢产能602万吨,化解煤炭产能1327万吨的目标。同时,要做好去库存、降成本等有关工作。
做好“乘法”,就是补齐发展短板,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实现倍增效应,推动供需结构升级。推进供给结构升级,围绕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提升中高端消费品供给能力,培育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推进需求结构升级,发挥品牌影响力,围绕健康消费、文化消费、旅游消费和信息消费,开发适应市场需求、满足消费结构升级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引领消费结构升级。加强品牌基础建设,鼓励企业追求卓越品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辽宁制造整体形象。
做好“除法”,就是精益求精,指导企业提质增效。近日,国家11个部委印发了《关于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的指导意见》,提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示范引领和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加强管理,内部挖潜、降本增效、开源节流、苦练内功,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和质量管理方法,实现管理增效和创新增效,提升发展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有力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提质增效。辽宁要结合工作实际,做好落实工作。
工业被认为是辽宁的立省之本,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当前,正值辽宁推进新一轮全面振兴、加快制造强省建设的关键时期,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李士伟介绍说,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已经编制出台,意在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突破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不断优化工业供给结构,努力扩大工业有效供给,实现工业供需协同发展,为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支撑。(完)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