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大考”后,上海自贸区下一步做啥

2016年08月30日 10:09   来源:解放日报   

  石良平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上海市政协特聘委员、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曾任上海海关学院副院长、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院长。研究专长为宏观经济分析和贸易投资理论研究。著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模式研究》等专著和教材十多部,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和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等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一等奖。

  ■现在国家成立的四个自贸区,各有不同的战略目标。天津自贸区的目标是,着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广东自贸区的目标是,立足于面向港澳的深度整合;福建自贸区的目标是,着重于进一步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结合国家已经确立的把上海建设成为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的战略要求,在上海自贸区内率先试验服务业扩大开放和符合新规则的服务贸易,应该是最有条件的

  ■建立自贸试验区并不断扩区,其本意就在于通过自贸区来测试国际上最高标准的贸易规则在中国的可行性。因此,自贸区的第一要务就是,积极探索与国际贸易新规则的衔接程度,并测试这种衔接可能会遇到的各类问题,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为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这些新规则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也为中国在更大范围内参与国际协定谈判、与更多国家建立新规则条件下的自由贸易区提供经验

  上海自贸试验区运行快三年了,现在正是进行三年总结、规划未来蓝图的好时机。在评价三年运行成绩单时,一个重要的标准是“不忘初心”,也就是说要紧扣国家当初设立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基本目标。

  上海自贸试验区并不是现有“综保区”的一种简单升级,而是国家对接国际投资贸易新规则的一种制度试验,因此就有了“自贸试验区不是政策优惠洼地,而是制度建设高地”一说。在上海自贸区的总体方案中,设定五大目标,即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投资领域开放、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完善法制领域制度保障。经过三年实践,我们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其他几个目标方面,或多或少都与当初设定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其中最值得花力气的是,通过服务业开放促进服务贸易发展。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额占全球比重仅为6.1%

  近20年来,基于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全球国际贸易出现高速增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出现下降,但国际贸易中服务贸易的增长势头不减。据统计,全球服务贸易总额已从1995年的2.38万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9.80万亿美元,20年间增长了3.12倍,超过全球国际贸易总额的增长幅度;服务贸易占比也由1995年的18.6%上升到2014年的20.9%。

  服务贸易增长之所以超过货物贸易增长,一方面是因为服务的附加价值高,贸易升级必定会提升服务贸易份额;另一方面是因为互联网技术的接入,使国际分工从传统制造环节向生产性服务业等高端环节延伸,从而引发全球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带动了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中国的服务贸易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5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为7130亿美元,占贸易总额比重从2011年的10.3%迅速上升到15.4%。之所以出现快速增长,首先要归功于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加入wto后的2001年到2014年,中国服务业年均增长速度为10.6%,超过gdp的增长速度。预计未来5年,仍会保持年均10%的增长水平。其次,与近年来服务业不断对外开放有关。从引进外资结构看,近年来服务业的外资数量已经超过制造业。从开放的领域看,外资可以进入的服务业领域不断扩大,旅游、运输、国际货代、会计事务、资产评估、出版、印刷、建筑、房地产及物业管理、音像制品、餐饮、娱乐、维修、咨询、广告、医疗、教育、租赁、商检、工程设计等领域均已不同程度地向外资开放。

  尽管服务贸易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与货物贸易相比,它仍然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一个短板。目前,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球比重约为15.1%。但中国国际服务贸易额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只有6.1%,与货物贸易相比差距很大。在服务贸易引领全球贸易的趋势下,这个短板会逐步拉大我们与发达国家贸易之间的差距,也会使我国国际贸易长期停留在附加价值低的领域。

  相对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服务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规则密集型。规则,或者说贸易政策,对服务贸易的影响不可小视。当今世界,对服务贸易发展有重大影响因素的,就是以美国为首的、正在进行的3t协定谈判(tpp、ttip、tisa)。以tisa为例,这个由51个wto成员国(其中欧盟28个成员国被视为1个单独成员)参与的服务贸易协定谈判,已经基本达成了成员国必须在“基本上所有模式和行业”内开放服务业。所有外国服务提供者及其产品将获得国民待遇,只有很小范围的服务业(在负面清单上标明的)可以除外。由于参与tisa谈判的成员国的服务贸易额覆盖了全球70%的服务贸易,因而协议一旦达成将主导全球未来的服务贸易走势。

  中国曾于2013年9月提出加入tisa谈判的申请,但最终没有获得批准。拒绝的主要理由是,中国服务业开放的程度还没有达标。从战略上说,在3t中,中国加入tisa的战略意义最大。第一,参与tisa谈判的成员国最多,影响也最大。中国只有参加进去了,才能更好获得制定国际服务贸易规则的话语权;第二,中国的加入可以为“金砖国家”的加入打开一个通道;第三,加入后可以用更高的投资和贸易标准促进国内服务业的体制改革与进一步开放;第四,可以获得tisa其他成员国的市场准入,为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提供更大空间,改变中国服务贸易长期逆差的情况。因此,中国加入tisa谈判,可以说是一个最优的选择。而这个最优选择能够实施的前提,就是上海自贸区对服务业开放的试验程度。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