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学生创业:“互联网+”服务类项目受青睐

2016年09月01日 20: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1日举行决赛。参赛队伍回答评委提问。 芊烨 摄

    在创新创业的大潮中,如今,上海高校学生创业发展势头迅猛;虽然遭遇“资本寒冬”,但他们的创业项目变得更理性、更接地气,可转化性大大增强;同时,致力解决民生问题的“互联网+”服务类项目越来越受创业者青睐。

  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1日举行决赛。据了解,本届大赛共有1003个项目报名参赛,相比上届的441个报名项目增长约127%。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方面1日披露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向该基金会申请天使基金资助的大学生创业项目逐年增加,2013年申请量为781个,至2015年,申请量增至959个;今年截至7月底,已有579个大学生创业项目申请天使基金的资助。

  根据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项目部提供的数据,这两年,与互联网相关的创业项目不断增加,截至目前,与互联网相关的创业项目在所有申请项目中占比已达35%。这样的趋势同样体现在大赛中。据统计,在所有报名项目中,“互联网+”公共服务类、“互联网+”技术服务类、“互联网+”商务服务类创业项目数量占比高达84%。其中,“互联网+”公共服务类创业项目,占比由去年的10.9%大幅提升至27.1%。在“互联网+”公共服务类创业项目中,有的聚焦公益事业发展,有的致力于帮助青少年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有的则专注于解决大众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部分创投市场的投资量下降,一些创业公司亦因资金链断裂而元气大伤。“闭着眼睛”投项目的阶段已然过去。在创业接力连筹投资总监薛庆看来,“资本寒冬”当下成为创投行业的热词之一。一级市场投资人的信心受挫,不少创投人站在又一个“十字路口”踌躇是不争事实。作为本届大赛评委,薛庆表示,在此背景下,高校的创业者们创业时趋于理性。用其话说就是,“玩模式的少了,谈技术的多了”。他说,与上届相比,参赛的项目更接地气,可转化性更强。

  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项目部透露的消息表明,今年以来,申请资助的项目中,注重概念、商业模式的创业项目占比有所减少,而脚踏实地,注重盈利性和现金流的创业项目明显增加。

  薛庆指出,在这些参赛项目中,科技类项目不仅停留于“空中楼阁”,而努力与市场需求相匹配。记者看到,不少诸如专注于公路系统运行的“路云”公路健康管家,致力于解决教育资源对接的“优思教育”等,都是可将创业智能转化为实践成果、更好服务社会的项目。

  另一位大赛评委、创业接力基金投资副总监王道臻在接受采访时同样肯定了参赛项目的“落地性”。他说,本届大赛的项目技术含量较高。原本在高校“象牙塔”内的项目通过大赛,与市场化观念碰撞、接轨,优秀的项目脱颖而出。王道臻同时直言高校创业者们也存在的误区。他说,高校创业者的理论水平多高于实际操作能力,如何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创业实践值得思考。同时,高校创业群体应与市场更加紧密地接轨,从而不断增强项目的生存力。

  据悉,建行杯上海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以下简称“大赛”)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主办,主题为“拥抱‘互联网+’时代,共筑创新创业梦想”。1日傍晚,经过激烈角逐,59store校园综合服务平台等4个项目获得上海赛区一等奖,另有20个项目分获二等奖和三等奖。其中的实力项目将晋级全国总决赛。据知,上海地区大赛除奖金外,主办方还为参赛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业资源对接,如对接天使基金、创业培训等资源,让项目真正落地。

  据主办方透露,本届大赛在复赛之前新增了暑期训练营,为预选赛、初赛中的优质项目,进行了封闭式集中创业培训和闭门式沙龙分享。对身处高校、创业知识相对缺乏的创业者们,暑期训练营可谓一次不错的知识补给。另外,本次大赛为鼓励学生创业热情,新增了“中职组”作为参赛组别,共有37个项目报名参加。

(责任编辑:庄彧)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