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京津冀工业走廊从哪突破?

2016年09月30日 07:55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钱平凡

  经济的变局中,城市的发展起落不定,一些曾经拥有辉煌历史和重要政治经济地位的城市,现在却“泯然众城矣”;与此同时,另一些城市正在依托新的经济引擎,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城市发展轨迹的分异?哪些才是推动城市崛起的动能?未来城市发展又该制定怎样的发展目标?城市群建设和城市规划蓝图正在铺开,思客邀请智库专家解读新时期城市建设的新格局、新模式、新思路。

  工业走廊是工业发展沿轴线演化与布局的概念,是工业布局与高效交通体系的有机结合体,是高效的带式产业发展模式,是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北京至天津之间适合建设工业走廊。京津同属直辖市且都是国际大都市,也都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京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多年分列全国第二与第一;京津经济自2015年起都以第三产业为主,但都重视工业发展;京津接壤,两地间交通极为便利;尤为难得的是,京津之间竟然还有村庄稀少的几百平方公里平整土地,这正好满足京津两地发展工业之需。可以说,京津之间所具备的工业走廊建设条件,世界罕见。

  建设京津冀工业走廊正当其时

  京津之间建设京津冀工业走廊正当时。目前,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正着力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其重点是构建“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的骨架。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一核”即指北京,“双城”是指北京、天津,“三轴”是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个产业发展带和城镇聚集轴,“四区”分别是中部核心功能区、东部滨海发展区、南部功能拓展区和西北部生态涵养区,“多节点”包括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张家口、承德、廊坊、秦皇岛、沧州、邢台、衡水等节点城市。

  京津发展轴居核心位置。这种战略思路属于工业走廊理念,京津轴实则是以京、津为两点途经河北廊坊的工业走廊,可称之为京津冀工业走廊。

  据此,可勾画出京津冀工业走廊轮廓:以北京的大兴为起点,途径河北的廊坊,南到天津武清,其核心区以京津高速和京津高铁为两侧,东边线为京津高速,西边线为京津城铁,南到天津的永定新河,北到北京的通州与大兴,涵盖一千多平方公里,可用于产业发展土地约600平方公里,涉及北京的通州与大兴,河北的廊坊,天津的武清与宝坻。

  事实上,北京向东南发展势头正劲。北京市正在通州快速建设北京副中心,并明确表示明年年底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全部搬到行政副中心办公,而北京第二机场已于2014年12月26日在大兴区开建,加之正在运行中的北京南站,北京东南向发展不仅意图清晰而且全面展开。

  而廊坊无论是北上还是南下对接京津都兴致勃勃,廊坊市常以“京津走廊,黄金地带”自居,自视为“京津走廊明珠”,并将“廊坊”二字解释为“联京津之廊,环渤海之坊”,对接京津长期是廊坊发展战略的不二之选。只要天津在发展东南部滨海新区的同时实施北上协调发展战略,京津冀工业走廊即可横空出世。

  天津市辖15区一县,其中,滨海新区是2009年11月新设立的副省级区。滨海新区成立以来,发展迅猛,2014年其地区生产总值高达8760.15亿元,约占天津市地区生产总值17929.91亿元的一半;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达30.27万元,约为天津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82万元)的3倍。滨海新区的快速崛起,突显了天津市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协调,如2014年中心城区之一的河东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只有2.83万元,竟然只及全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66万元的60%,红桥区亦类似(2.98万元/人)。另外,在滨海新区的前身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84年设立不到两年,国家领导人就指出天津“你们在港口和市区之间有这么多荒地,这是个很大的优势,我看你们潜力很大。可以胆子大点,发展快点”,这话既高度肯定发展港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正确性,同时也强调北上对接天津市区的走廊式的重要性。因此,北上协调发展是天津市必须高度重视的战略选择。

  应建成五大发展理念示范区

  京津冀工业走廊建设条件得天独厚,至今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其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应建成五大发展理念示范区。

  一是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创新中心。京津地区拥有全国最强的科研力量,但创新力却非最强。通过京津冀工业走廊,结合高技术、先进制造业与智能制造业,京津冀可共同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典范。

  二是成为协调发展示范区。京津冀彼此差异较大,全面协调发展难度较大,但可以以京津冀工业走廊为载体,在大兴、廊坊与武清等区市之间协调相关产业发展,进而带动其他方面协调发展,塑造出协调发展示范区,推动京津冀全面协调发展。

  三是成为绿色发展标杆。京津同属国际都市,当以第三产业为主,但并不排斥制造业,只是对制造业要求更高,理应属于绿色制造。京津既有工业难以做到全部绿色发展,而在京津冀工业走廊内,则可高起点、严要求,塑造出高端的绿色工业体系。

  四是成为开放发展新景象。通过京津冀工业走廊,京津冀将彼此相同与相近的工业如汽车、医药等调整至此,打开封闭的产业链,实现产业链的开放与对接,进而吸引国内外相同与相近企业落户,成为国内最具开放性的产业发展带。

  五是成为共享发展先行者。工业走廊涉及多个相邻城市的多方利益,需要利益相关方集体行动及共商、共建、共享。通过京津冀工业走廊,这一地区可以探索出共享发展的创新模式,为全国其他地区的共享发展提供经验与范例。

  以汽车制造业为突破口

  勾画工业走廊不难,而建设工业走廊不易,京津冀轴式产业发展思路颁布近两年仍然实质性进展有限,可见一斑。建设京津冀工业走廊的当务之急是探索有效的建设模式及寻找突破口,其重点与难点在于产业选择与产业聚集方式探索,而产业选择是一个长期、动态的优化过程,需要相关方认真研究,精心地规划、培育、引进、筛选、调整与扶持。

  不过,从京津冀产业现状与区域优势来看,京津冀工业走廊可以以汽车制造业为突破口,这可以促进京津冀既有汽车产业升级。众所周知,京津冀地区是我国核心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但影响力还不相称,汽车发展水平有待提高,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颇为迫切。

  更重要的是利用京津地区高技术等优势,在智能汽车时代到来之际,把京津冀工业走廊建成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汽车制造基地。毕竟,美国智能汽车制造中心不再是底特律而是硅谷,而北京中关村就被誉为“中国的硅谷”,在京津建设智能汽车基地实属必然。

  京津冀工业走廊的产业聚集方式除了产业转移外,更要注重京津冀内部的产业布局调整,将彼此相同与相近的制造业或新增产能引入京津冀工业走廊,但落户在各自行政区域,避免行政隶属变动,强化产业链的分工与协作,构建共享的产业生态系统,吸引更多其他地区相关企业落户,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栖息地。就汽车产业而言,京津冀政府可引导各自的汽车企业迁移或将其新增产能分别落户于北京的大兴、河北的廊坊、天津的武清,进而吸引国内外其他地区的相关企业落户,共同打造世界级的智能汽车产业集群。

  建设京津冀工业走廊,落实京津轴产业带的战略规划,既可带动其他两轴的产业带发展,又可促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从而有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需做好顶层设计,定位平台发展

  一、做好顶层设计,制定高起点、高水准且切实可行的总体战略与规划,尤其是产业发展规划与行动计划,并精心实施。

  二、发展特色工业,既符合国内外产业发展大势又充分利用京津冀本地优势且特色鲜明的工业如汽车、医药等。

  三、成为中国制造2025高地。世界正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之中,研究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及智力密集型制造业日显重要,《中国制造2025》正是回应时代潮流的国家战略计划,京津冀工业走廊既适合,又能够,也应该成为这一国家战略实施的最重要基地。

  四、集体行动。京津冀要坚持“价值共创,收益共享”原则,共同制定集体行动方案并付诸实施,共建京津冀工业走廊。

  五、重点地区先行。京津冀可以以汽车业为重点,分头从大兴、武清与廊坊对建,尽快塑造出京津冀工业走廊轮廓。

  六、平台化发展。京津冀工业走廊应走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可采用平台化模式,实现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良性、有序互动,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成就产城融合的新样本。

  七、集群化推进。建设京津冀工业走廊需要运用集群化方式推进,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实施链式定向招商,引入专业机构运营,走特色园区化发展之路。

  八、精准政策扶持,如把建设京津冀工业走廊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框架,增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把《中国制造2025》重大项目优先布局到京津冀工业走廊,并出台精准的京津冀工业走廊扶持政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第二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秦宇雯)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