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7日讯 大多时候,同学之间的感情真挚且纯粹,即便早已各奔东西,即便多年未见,那份同窗情也一直被很多人珍藏心底。
就是因为如此,当一位20年前的同学来电求帮忙时,张女士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只是,当她莫名其妙地被骗了6万元钱时,她怎么想这件事都可能与突然联系自己的那位老同学有关。
老同学突然来电
家住让胡路区的张女士经营着一家餐饮连锁店,虽然辛苦忙碌,但收获颇丰,身边人几乎都知道张女士家境殷实。
10月25日,张女士突然接到一个多年未见的男同学打来的电话,对方说,在其他同学那里知道了张女士在大庆,并得知了张女士的联系方式。
在校时,这位初中同学与张女士不在一个班级,并且也不是特别熟。但不管怎样,既然是多年未见的家乡同学来电,总让张女士感觉格外亲切。聊天中,张女士得知,这位同学在北京工作,貌似混得还不错,张女士也毫无戒备地讲了一些自己的情况。
聊了一会儿,这位同学称,他有个安徽的朋友,想办一张大庆的电话卡,因为在外地买不到,所以想让张女士帮忙购买一张电话卡。张女士虽然有心帮忙,但想到现在的电话卡都是实名制办理,如果拿自己的身份证办卡邮去外地又实在不放心,再三考虑后,张女士拒绝了同学的请求。
“熟人”约“办公室”见
几天后,这位同学再次打来电话,称他想办法在通讯公司买到了电话卡,但按规定,卡只能在大庆市区内邮寄,所以填写了张女士的收件地址,想请张女士再帮忙转邮到安徽。
想到只是转邮下电话卡,张女士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于是答应了同学的请求,收到电话卡后,没有拆封直接邮去了安徽。
此后,张女士的这位同学没有再打过电话。
11月10日晚上4点多,张女士的手机接到一个陌生号码打入的电话,为大庆本地号码。接通后,对方直呼张女士名字,并询问张女士在哪儿呢。虽然张女士觉得声音有些陌生,还是询问了对方是谁,对方说:“连我的声音都听不出来了?”
此时,张女士觉得对方的声音有些像自己的一个朋友,于是说出了这个朋友的名字,对方说“对”,并告诉张女士自己换了新电话号,还让张女士把号码存起来。
张女士与这位“熟人”聊了一会儿后,对方让张女士第二天下午来自己办公室一趟,并强调有件重要的事情要说。
6万元汇走电话不通了
11月11日上午9点左右,张女士再次接到那个“熟人”的电话,对方称,有点着急的事儿需要向一个账号汇一笔钱,自己办公室里虽然有,但自己现在在外面,得等下午才能回去。于是,这个“熟人”让张女士先帮忙将钱汇过去,下午到自己办公室取。
于是,张女士让自己的爱人向“熟人”发来的银行卡内,汇去了4万元,并告知了对方。40多分钟后,这位“熟人”再次打来电话,称汇过去的钱不够,想让张女士再汇6万元到之前的那个账户。张女士留了个心眼儿,称自己手里没有那么多现金了,于是对方又让张女士汇了2万元。
当天下午,张女士按照之前的电话再次打给这位“熟人”时,却发现电话一直处于关机状态,始终无法接通。此时,张女士才意识到自己是上当受骗了,先后汇走的6万元钱,并不是帮朋友救急,而是汇给了骗子。
怀疑被骗与老同学有关
事情发生后,张女士仔细回想了近段时间发生的事儿,想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泄露了个人信息,让骗子有了可乘之机。直觉告诉她,这件事情或许与那位北京的老同学有关系。
为了核实自己的想法,张女士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北京的老同学,告知自己被骗了,并说出了自己的疑虑,询问之前从自己这里转发出去的大庆的电话卡号码是多少。同学称,不知道那张卡的号码是多少,但可以帮忙问一下。
挂断同学的电话,张女士又找出之前转寄电话卡时填写的对方电话号打了过去,询问邮寄过去的电话卡号码是多少。对方的态度很不友好,称电话卡还没拆封,不知道是多少号。
对方不友好的态度让张女士觉得奇怪,按说自己之前帮了他的忙,不应该这样才对。
随后,张女士的同学打来电话,称他安徽的那位朋友外出旅游了,暂时联系不到。听到同学这样说,张女士断定他在说谎,因为张女士自己刚刚联系过。
之后,无论张女士再怎么问,同学找出多种理由就是不帮他查看,之前邮寄过去的电话卡是多少号。
疑点重重却无确凿证据
11月15日,在向记者反映这一问题时,张女士甚是懊恼。
张女士称,她怎么想都觉得这位突然联系她的同学有很多可疑之处。同学请求她帮忙转寄电话卡时,称安徽的朋友急着要用这张卡,但半个月过去了,当她询问该电话卡的卡号时,对方却称还没拆封。
另外,张女士称,如果这张电话卡与自己此次被骗没有关系,为什么她的同学和同学的朋友都拒绝将卡号告诉自己。但让张女士郁闷的是,虽然这位老同学疑点重重,她却一时找不到确凿的证据。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