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守住长江经济带生态底线?

2016年12月20日 09:23   来源:今日湖北   

  文·图/本刊记者 熊传东 农村新报记者/周惠清 通讯员/黄俊 王振淳 朱博

  11月9日至11日,由省人大城环委牵头,省委宣传部、省环保厅等20多家省直单位共同举办的湖北环保世纪行开展集中采访,以落实省委关于要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摆在压倒性位置的要求,对省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条例执法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整改情况进行监督。采访团先后赴宜昌、荆州、仙桃、武汉等地追踪问题整改,分别就非法码头整治、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河湖围网拆围进行采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省委领导指出,当前,长江生态环境问题极为紧急、极为迫切,我们等不起、耗不起。湖北群众发出呼吁:长江是母亲河,不能让她变臭、变窄、变丑。

  局部城市江段水污染缘何严重?

  “水的颜色白天看着还是清澈的,到了晚上经常会泛起彩色的物质,一些地方都不长草。”宜昌市猇亭区云池村一位村民指着家门口的一条沟渠说道。

  “渣场污水经下渗汇入流经云池村一条沟渠,直排长江。”中国绿发会环保志愿者表示。2015年9月,“湖北宜化保险粉厂违法偷排剧毒工业废水”事件经当地村民公开举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宜昌市环保局在调查取证后随即向湖北宜化下发了“罚款 10 万元,责令停产整治”的行政处罚及停产整治决定书。之后,多位村民和环保志愿者反映称,湖北宜化肥业有限公司磷石膏渣场等依然存在污染问题,此前公开承诺的“逐步对磷石膏渣场进行覆土”等环保措施并未执行到位。

  11月20日,央视《经济半小时》记者在云池码头看到一条排污渠道伸展至长江边,大量颜色发白的水排放到长江。

  这条渠道是岸边几家企业和居民区共用的一条排污渠道。污水像是混合了石灰等杂质,呈现出青灰色的浑浊状态,源源不断地流入长江。在入江口形成一道明显的色差带。距离这个排污口几百米远的地方,又有两个排污口,渠道里有大块铁锈色的沉淀物。

  周边群众称,化工厂排污设备非常隐蔽,枯水期可以看到大部分排污口,丰水期排污口淹没在江面下,难以发现。

  在距离排污口几米远,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类似氨水的刺激味道,两根圆形的粗管连同一个渠道,向长江排放大量污水,颜色呈黄褐色,与长江水颜色形成明显对比,呈现了一条几米宽的色带。

  2016年3月2日,在石首市,执法人员检查发现湖北楚源高新科技集团和湖北华丽染料工业有限公司逃避监管、违法向长江排放污水,根据监测结果,该公司排放污水的化学需氧量为162毫克/升,超标0.62倍;苯胺类含量20.2毫克/升,超标19.2倍;pH值11.32,超标。

  两江清水若保不住,到哪儿找水喝?

  汉川市马口工业园马口水质净化厂久试未验,批建不符,采取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处理工业废水,外排水长期超标;马口工业园区11家小印染企业未办理环评手续,其余16家印染企业均未通过验收,园区印染企业均未建设预处理设施。马口工业园生活污水收集管网不完善,园区及马口镇约10万人生活污水未收集处理,直接排入东风渠。园区环境问题久拖不决,在省环委会向地方政府交办后,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仍然重视不够,整改进度缓慢,违法问题突出。

  长江中游北岸各支流、汉江下游各支流等氨氮环境容量均呈负值,部分水域污染严重,两江部分支流遭到污染,有的出现“水华”现象,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54.7%,城市内湖水质均在Ⅳ类及以下,流经城区河段普遍受到污染。全省直接和间接取长江、汉江饮用水量占比较大。如果这两盆清水保不住,我们将面临守着长江、汉江和千湖而无水喝的窘境。

  长江流域覆盖19省、几百座大中城市,频发的水污染事故是我们不能承受之重。即使长江沿岸关闭了不少重污企业,但还有4万多家化工企业,并分布着五大钢铁基地、七大炼油厂,以及上海、南京、仪征等石油化工基地。“化工围江”已成不争事实。随着各类化工园区的建立和港口码头、储罐、化工项目的蜂拥而至,长江水质污染的风险逐年增加。

  11月18日,国务院三峡办水库管理司巡视员、研究员周维在“2016中国长江论坛”上表示,饮用水污染、企业环境风险、生态功能退化是长江全流域面临的三个突出问题。长江上游要加强企业污染物排放和农村污染的管控,做好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中游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促进区域经济绿色、循环,做好人水和谐及生态保护;下游强化水污染治理,做好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加强水生态修复。

  为何叫停长江大开发?

  2016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第一站选择了重庆,长江上游重镇。不少观察家都认为此举与长江经济带的进一步开发有关。没想到的是,习近平提出,不搞大开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对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尊重。

  因为,长江作为一条有生命力和活力经济带的载体,最根本的是水和生态。如果长江干了、臭了、脏了,都不能称其为长江经济带。谁会在“龙须沟”边上投资?

  所以,习近平指出,要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项目的优先选项,实施好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河湖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

  那么,到底该怎么干?习近平说了,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抓长江生态保护。要在生态环境容量上过紧日子的前提下,依托长江水道,统筹岸上水上,正确处理防洪、通航、发电的矛盾,自觉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为此,省委、省政府采取了一揽子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新举措。2016年7月,我省密集出台了3部文件,《湖北省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暂行办法》以法规的形式鼓励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环境保护中来;《湖北省党政领导干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行为警示》以履职风险防范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湖北省公民绿色生活行为倡议》以朗朗上口的语句,引导社会各界践行爱护自然、崇尚节约的绿色生活方式。

  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省政府有什么具体举措?

  “继续发挥绿色GDP指挥棒的引领作用,推进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加大环保执法的力度,倒逼企业提档升级;建立健全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机制。实施‘行业+环保’行动,形成全体责任,凝聚全民的高度共识。”副省长曹广晶回答言简意赅,彰显担当。

  “湖北治水法典”施行效果怎样?

  “要让宜昌的子子孙孙,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宜昌市政府副市长刘建新面对着宜昌运河水,对湖北环保世纪行的记者不无感慨地说,宜昌昔日脏乱差的“龙须沟”而今成了备用水源。

  两年前,未经整治的运河沿线还是污水横溢、垃圾成山、河水浑浊,途经的市民无不掩鼻而过……涉及到多个行政区和众多职能部门,整治难度可想而知。宜昌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由住建、环保、规划等13家责任单位参与,运河水质由原来的Ⅲ类上升为Ⅱ类。运河沿线成了城市生态景观廊道。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运河沿岸居住了10多年的宜昌市民、74岁的王玉嫣主动跟记者攀谈起来,她说,以前运河河岸没有路灯、坟包密布、河水恶臭难挡,从河畔经过都是一路小跑着回家。而现在,她没事儿就跟老姐妹们一起来此漫步锻炼,跳跳广场舞。“政府办了件让老百姓竖大拇指的好事。”

  “洪湖水浪打浪,湿地保护记心上……十月之前卖鱼忙,冬月中旬要拆网,乡镇年底结总账,一亩不剩全拆光,渔民朋友费思量,保护湖泊有担当。”这首在洪湖沿岸脍炙人口的《拆围谣》,道出了荆州市监利县异地扶贫搬迁暨洪湖拆围的紧迫性。

  洪湖是我省第一大湖泊。专业渔民3512户,12259人,以湖为家的1634户,5762人(洪湖市1124户,监利县510户),现有围网面积15.5万余亩。要在2016年12月31日前让当地渔民一户不漏全部上岸、围网一片不留全部拆除,这是在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的联席会上确定的专项整治目标。

  “洪湖渔民要上岸,扶贫政策可点赞,户平筹资20万,搬出穷窝换新天,人均住房25平,建房购房均可行,基础配套全到位,公共服务更便民。”——传唱在洪湖沿岸的这首《搬迁歌》,描绘了保护长江爱护母亲河保护湖泊生态的生动画卷。在监利县棋盘乡高潮村,监利县拆围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邹太虎告诉记者,对以水为生的渔民,通过“以水面换养老”的方式,让渔民老有所养。

  仙桃市是我省名副其实的“千河”之市。市管河道22条,总长达628.97公里,水域面积14.57平方公里。南水北调之后,汉江水位下降、流量减少,同时受到工业、农业、生活污染的三重影响,仙桃内河部分水体丧失了自净能力,水质状况堪忧。2015年4月,仙桃市政府出台了《仙桃市“千河”保护行动方案》,成立了以市长周文霞为组长,20多个主要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仙桃市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目前,22条市级河道已经全部建档完成。

  仙桃市副市长董方平介绍,汉江仙桃段保持在Ⅱ类水质,东荆河、通顺河水环境质量也得到好转,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从《湖北省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到“史上最严治水法典”《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两年多来,我省通过开展查、关、治、罚、复、退专项整治行动,出重拳、下猛药,依法关停搬迁养殖小区957家,关闭五小企业1989家,取缔长江、汉江571个非法码头;沿长江、汉江、清江1公里范围内,不再布局重化工及造纸行业企业;1公里至15公里范围内,禁止开设没有环境容量和减排总量项目。

  湖北,在治理长江、汉江和湖泊上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的举措,体现了湖北担当和湖北作为。“湖北治水法典”写意水墨荆楚,让我们一起给力和点赞!(文·图/本刊记者 熊传东 农村新报记者/周惠清 通讯员/黄俊 王振淳 朱博 )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