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老婚俗趣谈:听不懂方言 恐怕娶不到媳妇

2017年02月28日 17:46   来源:华西都市报   

  从古到今,婚嫁丧葬都是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旧时的四川人尤其重视,称之为“红白喜事”。方言中也有很多关于婚丧娶嫁的词语,它反映了四川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这盘先来摆一哈儿有关婚嫁的龙门阵:说人户、看人户、打行架、讨座位、背瓢篼……对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四川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民俗学会理事、成都市民俗学会副会长黄尚军,随口就说出一串与婚嫁相关的四川方言。他说,四川旧时还有很多嫁娶时的民俗歌谣,啥子铜梁县的《交期单》、蓬溪县的《过礼歌》、合川县的《十架抬盒歌》等等,现在听来安逸得很。

  【相亲】

  “看人户”要搞明察暗访

  暗访只能“打圆凿”(说好的),不能“打破锣”(说坏的)。

  我国古代婚姻仪式主要是“六礼”,其大致内容为:一纳采(送礼求婚),二问名(询问女子的姓名和出生年月),三纳吉(送礼订婚),四纳征(送聘礼),五请期(议定婚期),六亲迎(新郎亲自迎娶)。“四川地区流行的婚姻习俗,在历史传承的过程中,虽然有些变化,但基本没离开‘六礼’的内容,不过用四川方言来说别有趣味。”黄尚军先提到了大家比较熟悉的“说人户”和“看人户”。

  俗语说:“结坏一门亲,传坏九代根。”但古时是没有自由婚姻的,都讲求“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男女一方要提亲,则需要媒人向对方父母说好话撮合,俗称“说人户”。

  看人户有明察也有暗访。明察就是由女方或男方父母挑选吉日到对方家探访,观察面貌品行,顺便“吃晌午”(午饭),不过,男女双方在这个看人的过程中都有可能暗中“做手脚”,比如“通过事先贿赂媒人,借用亲友中的健壮小伙和漂亮姑娘顶替”之类。黄尚军笑言,媒人拿钱办事,往往与事实有出入,这时四川人就多了个心眼,往往通过明察暗访的方式考察对方的方方面面,也就是“看人户”。一般的“暗访”就是委托亲朋好友,四处调查对方门第、家教、脾气等等情况。

  不过按照民间习俗,凡是遇到有人“暗访”,只能“打圆凿”(说好的),而不能“打破锣”(说坏的)。“四川俗语说‘十个说客当不倒一个戳客’,意思就是“十个说好话的人比不上一个说坏话的人”。

  【定婚】

  女方将“陪奁”送往男家

  “陪奁”就是嫁妆,至今四川各地婚俗中仍旧有“办陪奁”的风俗。

  “说人户”和“看人户”之后,男女两方如果都满意,这时就要将男方、女方当事人的生辰八字交由算命先生定夺,再将结果告诉媒人,由媒人向两家告知。等到一切都算好了以后,婚礼的准备就可以拉开序幕了。首先便是定婚期,双方要找算命先生来选个良辰吉日。有的地方还要先吃一盘“定婚酒”,目的是让附近的乡亲邻居都得知这场婚事,不得反悔。一般由女家选定一个双日子,男家备办鸡、鱼、膀及酒、米等,香三炷,蜡一对,红线纸若干。有钱人家还要送给女方金银首饰、玉器玩物等,如金耳环、簪子、玉镯各一套,称为“金一套、银一套”,以及戒指、衣料等。女方则回赠男方鞋帽、衣料等物,同时双方还要写好请帖等待婚期来临。

  “铜梁县流行着一首民歌《交期单》,里面唱道‘我爹接到期单看,开口就把大气叹;哥哥接到期单看,这下陪奁啷个办……’唱的就是准备陪嫁过程里的事儿。”黄尚军说,歌里“陪奁”就是嫁妆,至今四川各地婚俗中仍旧有“办陪奁”的风俗,即新娘出嫁时,其父母须置办床上用品及用大红色油漆漆好的大柜子、桌子、椅子等,由送亲者用竹竿抬、箩筐挑,一路上浩浩荡荡,陪奁五光十色,煞是好看。

  过去成都大户人家所办的“陪奁”,都是用抬盒装盛。重庆市江北县有一首《交陪奁歌》这样唱道:“太阳出来几丈高,我爹要把陪奁交。一交一张象牙床,二交踏墩六尺长。三交抽屉三个箱,四交立柜有衣装。五交一个折衣凳,六交脚盆圆又圆。我爹陪奁交得全,女儿今后慢慢还。”在结婚的当天或前一天,要举行“过礼”的仪式。男家用抬盒装上糖果、糕点及肉、米、面等送往女家。女家将就此抬盒同时“回礼”,即将“陪奁”送往男家。

  总之,旧时在农村,对“外来户”来说,听不懂方言,就有娶不到媳妇的危险。

  【结婚】

  公婆被迫喊“不咸(寒)”

  直到公婆大喊:“不咸(寒),不咸(寒)!”众人才停,意为将公婆“鲊”得有人情味儿。

  来到结婚这一天,才是高潮,花轿当然不可少。

  黄尚军说,成都旧时的花轿多为四方形,外表一定要重彩装饰,旧时渠县三汇镇的花轿,还分为明轿和暗轿两种。而结亲的新郎会通过重重的考验,各种各样“为难”新郎的方法从古至今也是层出不穷,双流县流行娶亲日“拦新郎倌儿”的风俗,娶亲队伍到了女家,亲友在院子门前站成一排,成为一道象征性的门墙,拦住娶亲队伍,向新郎讨要喜钱。新郎必将喜钱、糖果等四处抛撒,让大家哄抢,借以脱身。

  有意思的是,古时四川很多地方在拜堂之前对新娘还有一个考验。“当花轿抬到男家,新娘跨进新郎家院子时,新郎的舅娘、姑姑、嫂嫂们便提着一个装有火的烘笼儿,里面放一些辣椒面儿,用扇子使劲扇风,使之冒出呛人的浓烟,称为‘煪新媳妇儿’,意为新娘到了婆家,不得泼辣。当被众人的辣椒面儿烟子煪得受不了时,便将在娘家备好的粑粑等拿出来分给众人吃,以示讨饶。”

  洞房花烛夜,开始闹洞房。其实“闹新房”的习俗,并非四川人的独创,据有关史料记载,晋代就在民间流行了。而旧时四川闹新房的花样又不一样:新婚当晚,用米粉、面粉、豆粉等物,像腌鱼、肉、菜等放盐那样,撒在公婆的脑壳上,边撒边问:“咸不咸?”直到公婆大声喊叫:“不咸(寒),不咸(寒)!”众人才停止,意为将没有人情味的公婆“鲊”得有人情味儿,对媳妇不要冷冰冰的,而要“温暖”点。

  旧时江津县也有腌闲婆婆的风俗(因儿子结婚后,有儿媳做家务事,婆婆便被称为“闲婆婆”)。婚期翌日早晨,由侄儿辈打一盆热水,放入新毛巾,请新娘下厨,一般是新娘仅用手沾一下水便离去。这时婆婆的嫂嫂、弟媳、姊妹等,用食盐和墨汁打婆婆的花脸,躲的躲,追的追,拉拉扯扯,以打着花脸取乐方休。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伍翩翩 实习生 李沛轩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