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游”成海南贫困黎族民众脱贫新径

2017年06月05日 10: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尹海明 潘达强

  (砥砺奋进的五年)“乡村游”成海南贫困黎族民众脱贫新径

  中新社海口6月5日电 题:“乡村游”成海南贫困黎族民众脱贫新径

  作者 尹海明 潘达强

  每天11时许,海南槟榔谷景区300米长的惠农街就会热闹起来,各式各样的热带水果和黎家美食,引来游客驻足挑选。黎族人黄小梅和丈夫忙着一边招呼游客,一边对记者说,别小看这小小的铺面,现在旅游淡季一天能挣500多元(人民币,下同),旺季远不止这个数。一年能挣5万多元,比5年前翻了好几倍。

资料图:第11届榔坪木瓜花文化旅游节在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榔坪镇马坪村木瓜园开幕,游客在雨中观景、赏花,感受木瓜枝头春意闹的景象。 周星亮 摄

  资料图:第11届榔坪木瓜花文化旅游节在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榔坪镇马坪村木瓜园开幕,游客在雨中观景、赏花,感受木瓜枝头春意闹的景象。 周星亮 摄

  海南自建设国际旅游岛以来,不少贫困黎家吃上“旅游饭”,增加了收入。黄小梅一家就是其中之一。

  黎族民众主要聚居在海南岛中、南部山区,是海南主要的贫困区域,黄小梅所在的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道镇甘什村委会甘什下村原来就很穷。

  槟榔谷景区在甘什上村和甘什下村的“地盘”上,是一个以展示黎苗文化为主的景区,现每年接待120多万人次的游客。景区为了与当地农户共享旅游资源,将81个商铺无偿提供给村民经营,希望成为两个村300多人致富的源泉。

  “2011年以前仅靠几亩水田,年收入只有一万多元。”黄小梅带记者看自家新盖的小楼,还介绍说,村里人经营旅游商铺后“腰包”渐鼓,大都盖了新楼,买了汽车。

  这样的变化在什进村同样明显。这个昔日有名的贫困村,已成为“布隆赛乡村文化旅游区”。一进村,两至三层的黎族传统“船型屋”样式的小楼就映入眼帘,楼前楼后绿树成荫,不时有游客散步其中。靠近田园处,是酒店和游览栈道,还有新的工程在陆续建设。

  “别人都说我们的房子是别墅呢。”什进村村民黄燕兰笑说,生活大变样了,现在每天除了忙农活,还在村里的酒店餐厅上班,每月工资1600元。

  什进村除了靠近槟榔谷景区,还紧邻另一个海南知名景区“呀诺达”,位置优越。保亭县引进企业进村旅游开发,农民出地、公司出资,按照“政府+企业+农民”的模式进行“旅游开发+新农村建设”改造。村民每家不仅免费获得新居,还获得青苗补偿、土地租金、在公司就业、分红等收益。目前,全村36户村民已入住新房,10幢58间旅馆已接待游客。

  大量游客的到来让村民找到多种赚钱门路。“过去什进村培养一个高中生都困难,现在村里出了多名大学生!”甘什村委会支部书记苏其方对旅游致富深有感触。

  保亭县已有不少村庄吃上“旅游饭”,建成了9个全国、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保亭县长符兰平说,依托海南蓬勃发展的旅游业,该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增加旅游产业要素,实现“农村景区化、景区产业化”,把居住性、行政性的旧村庄变成“经营型”的旅游新村,实现农民“不离乡、不离土、不失地、不失居,就地保增收”。

  旅游业成为海南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选择,海口、三亚、琼海、保亭、琼中等地乡村旅游兴起。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贫困村庄什寒村,通过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发展旅游,2016年接待游客超过5万人次;三亚今年4月引进知名旅游企业深圳华侨城集团进驻黎族村庄中廖村,打造富有文化内涵、风情特色的多元化旅游业态。

  海南省将打造100个风情小镇和1000个美丽乡村,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让民众共享发展成果。(完)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