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朋友圈”不断扩容之时,中澳自贸协定等升级谈判也已做好准备,“纳新”之旅即将开启。当前,中国自贸区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自贸区实施的关税优惠政策为中外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不仅为中国的外贸发展提供了动能与活力,也为全球贸易发展、经济复苏提供了有力支撑。
对于当前的中国而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不仅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的客观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然选择。
5月13日,商务部部长钟山同格鲁吉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部部长加哈里亚分别代表中格两国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格鲁吉亚政府自由贸易协定》。至此,我国共签署了15个自由贸易协定,涉及23个国家和地区。
为进一步向地方大力宣传自贸协定的内容及积极作用,探讨自贸协定实施带来的合作机遇,日前,由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安徽省商务厅主办的第十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自贸协定宣介会在合肥召开。
自贸协定谈判面临新形势
商务部此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对22个自贸伙伴(不含格鲁吉亚)出口1.6万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5%;进口2.28万亿美元,占全国进口总额的37.2%;对外投资1112.17亿美元,占全国对外投资总额的76.35%;吸收外资947.58亿美元,占全国吸收外资总额的79.25%。
我国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的重要意义毋庸赘言,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开展自贸协定谈判的背景正在发生变化。
正如我国在2015年12月17日发布的《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所述,当前,全球范围内自由贸易区的数量不断增加,自由贸易区谈判涵盖议题快速拓展,自由化水平显著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外贸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引进来”“走出去”正面临新的发展形势。
商务部研究院美洲与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长周密在上述会议上表示,当前我国自贸协定谈判的背景发生了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全球经济开始进入上升周期。“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全球经济已经开始有所好转,包括美国、欧盟等经济体的贸易、投资等都呈现增长态势。虽然好转的趋势还不稳定,但全球经济已经开始进入上升周期。处在经济增长周期,我们需要继续推动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是经济增长动力发生变化。“2000年~2007年,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发达经济体,未来需要更多地关注发展中经济体和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内的新兴经济体。这些经济体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阶段,未来一段时期会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非常强劲的动力。”周密说道。
三是产业协同模式发生变化。“在新的经济增长周期中,我国不再只是劳动力的供给者和生产加工环节的提供者,这使得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一背景下,无论是与其他国家间的经贸关系,还是国内企业的盈利方式,都需要作出相应调整。”周密强调道。
使自贸协定更好惠及企业
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局长刘殿勋指出,我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布局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加快构建周边自由贸易区。力争与所有与我国毗邻的国家和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构建合作共赢的周边大市场。二是积极推进“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建设。结合周边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积极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建自由贸易区,形成“一带一路”大市场,打造畅通之路、商贸之路、开放之路。三是逐步形成全球自由贸易区网络。争取同大部分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大国、主要区域经济集团和部分发达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构建金砖国家大市场、新兴经济体大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大市场等。
刘殿勋表示,我国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无疑将给中西部地区进一步扩大开放和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提供重要契机。
作为我国“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投资政策的执行机构和服务平台,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近年来以产业投资促进为主线,在资源能源、机械制造、生物医药、信息技术以及服务业等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以国际化平台和渠道为载体,整合国内外投资促进资源,满足了海内外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和地方引资需求。
刘殿勋表示,下一步,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将进一步深入推进自贸协定宣介工作,包括举办宣介活动、专门培训和编印自贸协定宣传材料等方式,向更多地方机构和企业宣传自贸协定,使自贸协定更好地惠及企业。
中外尽享自贸区关税减让利好
在日前召开的第十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自贸协定宣介会上,海关总署原产地办公室副主任宋彦魁以“充分实施自贸区关税减让,进出口并重提升贸易便利化”为主题,介绍了原产地概念和相关管理情况以及现有自贸协定的关税优惠政策实施情况。
宋彦魁指出,自贸协定中的关税优惠政策商谈主要包含两方面要素:一是受惠清单,由自贸协定谈判的各方在对等要价基础之上提出,主要以本国税则为主进行商谈;二是降税模式,有的商品是根据时间年限进行划分,此外还有部分降税商品和完全降税商品,根据不同商品的特性,对商品实施配额管理。
谈及自贸区实施的关税优惠政策为我国外贸企业带来的好处,宋彦魁表示,去年我国出口企业的积极性显著提高,申请的货物总额超过了1万亿元,同比增长59%;原产地份额约为400万份,同比增长超过84%。“在现有的17个优惠贸易项下,体量最大的一部分来自于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去年关税减让达到了2640亿元,约占自东盟进口总额的40%。”
宋彦魁介绍道,去年我国享受自贸协定进口额的货物存量领先其他国家和地区700亿元,我国有500多亿元的关税减让。除此之外,我国还对相关产业进行了免税。“去年我国的关税减让份额已经大大超出了减免税,一般贸易进口的增速为0.6%,自贸协定的关税减让金额实现了大幅增长,关税优惠增长达到15%。”
中澳自贸协定:更多前景可期
在日前召开的第十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自贸协定宣介会上,商务部研究院美洲与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长周密详细介绍了中澳自贸协定创造的投资空间。他指出,在农牧产品生产加工、矿产资源开发、基础设施投资、养老服务业、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建设、文化投资合作等领域,中国企业还有很多文章可做。
周密表示,中澳自贸协定正式生效以来,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丰硕务实的成果。在货物贸易领域,两国已经实施了4次降税,效果明显,为两国企业满足各自消费市场提供了更多空间;在服务贸易领域,中澳自贸协定进一步推动了两国航空、旅游、教育、金融等服务贸易额的增长。此外,在金融、投资、教育等领域,中澳自贸协定也为两国带来了显著成果。
今年4月,中澳双方签署了中澳自贸协定意向声明文件,其核心内容是正式宣布两国将于今年启动中澳自贸协定服务章节、投资章节以及《关于投资便利化安排的谅解备忘录》的审议,为适时启动中澳自贸协定升级谈判做好准备。“下一步,中澳两国将进一步扩大需求,解决上一轮自贸协定中尚未涵盖的问题,两国的意愿都非常强烈。”周密说。
周密指出,近几年来,中国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拓宽了投资空间。今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中删除了有关“对外承包工程资格”的章节。此番调整意味着国内建筑企业,特别是民营建筑企业不再受对外承包工程资质的限制,可以根据自身海外业务拓展情况开展境外承包工程。
周密认为,随着中澳自贸协定的升级,中国企业未来赴澳投资将获得更多空间。一是在投资章节谈判中,企业投资条件将进一步放宽;二是按照中澳两国的约定,双方将在商定的时间内引入负面清单,并尽快完成下一轮服务贸易的谈判。
在农牧产品生产加工、矿产资源开发、基础设施投资、养老服务业、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建设、文化投资合作等领域,中企也有很多文章可做。
针对中国企业未来在中澳自贸协定框架下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周密建议:一是聚焦双方承诺领域,积极扩大发展空间;二是双向投资良性发展,有效利用协定机制;三是关注重点区域市场,迎合政府推进重点;四是用好跨国并购投资,寻找当地合作伙伴;五是换位思考发展模式,承担必要社会责任等。
(编辑:中国商务新闻网 www.com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