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昌黎打造碣石国家公园 构建全域发展新格局

2017年09月12日 12:00   来源:中国网   

  第二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开幕式的脚步已经临近,作为主办地之一的秦皇岛昌黎县,正秉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国家公园标准,全力以赴对碣石山片区进行全域打造。

  2017年初,昌黎县提出按照“创新型国家公园模式”,将碣石山风景区周边102平方公里区域打造为碣石国家公园的战略发展目标。

  昌黎打造碣石国家公园的构想得到了秦皇岛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今年3月,秦皇岛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孟祥伟提出“争取把碣石山纳入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今年6月17日,秦皇岛市长张瑞书在昌黎县调研旅发大会项目时提出“努力把碣石山公园打造成国家公园”。

  “碣石国家公园的建设开发的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着力构建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样板,全力建设京唐秦轴线上的‘微中心’,带动昌黎‘山海城原一体’联动发展。昌黎将以碣石国家公园的建设为战略转型契机和支点,带动昌黎全县域高起点的可持续发展,构建昌黎全域发展新格局。”昌黎县委书记刘学彬表示。

  生态修复:废弃矿坑变身生态公园

  初秋时节,傍晚时分,位于昌黎县十里铺乡的矿坑公园内,绿草满坡,花儿绽放,几位老人正在带着孩子纳凉。

  此情此景,让人很难想象,仅仅几个月前,这片区域还是一个因多年采石挖山遗留下的废弃矿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十分严重,被当地人称为昌黎的“伤疤”。

  这些在特定历史时期因发展经济留下的“伤疤”,必须通过生态修复来医治。而这一理念,恰恰与碣石国家公园的开发相契合。

  2015年5月18日,国务院提出,开展“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必将对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安全,解决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其中生态优先性、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被列为国家公园建设的三大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正是碣石国家公园开发建设中的基本原则。

  经过长时间探索、研究,昌黎在碣石国家公园的设计理念中,提出四大生态修复理念:生态结构完整性理念,尊重碣石山自然生物环境;生物群落自然演替理念,利用自然的后续力量进行自我更新;生物多样性理念,实现生态结构的逐步完整;“负碳”发展理念,实现开发过程中碳排放量总和为负值。

  而作为碣石国家公园开发中的重要一项,矿坑公园将成为秦皇岛市乃至全省生态修复的一个标杆。

  碣石山脚下的这座矿坑公园,面积为16万平方米。为重塑山体外貌和生态体系,采用了生态修复、艺术修复的手段,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系统地对这一区域进行了规划设计与深度改造。矿坑公园结合场地记忆和生态修复的理念,以一条时间轴作为主要导览路线,将矿山修复历程通过立体花园、垂直绿化、艺术小品、山体灯光秀等方式,成为民众休闲、体验、游览、健身的立体生态花园。

  目前,全县对10处破损山体近40万平方米进行修复绿化。此外,碣石国家公园项目还对域内重要的泄洪渠道——位于碣石山脚下的大沙河山洪沟进行生态治理,系统性地进行河道治理与景观营造。如今,昔日由于植被和山体破坏遭受损毁的河道已经焕然一新,河道先期修复长度达2.9公里。河中水草葱茏,河岸不远处已被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覆盖。

  昔日的矿坑和河道如重生一般,再次跳动起生命的脉搏。

  转型升级:打造特色休闲度假新业态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生态文明不是对传统产业的简单否定,而是在继承传统产业文明有益成果的基础上,实现绿色转型。

  碣石国家公园的建设理念亦是如此:既要坚持生态优先,又要通过转型升级实现其应有的经济效益。

  昌黎产区拥有葡萄基地面积5万亩,和法国著名的“世界红酒之乡”波尔多同处北纬39度,适合葡萄的生长。这里栽植葡萄的历史已达500余年,葡萄品种百余种,是远近闻名的葡萄之乡。

  然而,经过连续多年开发的昌黎葡萄产业却在近年遇到了瓶颈。以往单一的葡萄产业模式,已不符合未来产业发展趋势。

  为此,昌黎在打造碣石国家公园的过程中,制定了葡萄酒产业优化策略和全季旅游战略,着力打造葡萄小镇,实现葡萄全产业链开发。

  碣石国家公园葡萄小镇计划投资60亿元,总规划面积39平方公里,辐射17个村近4万村民。小镇着力打造原乡、生态、人文旅游度假产业,包含葡萄溪谷河道景观带,葡萄小镇文创社区、矿坑公园、幸福广场、百年湾里、葡萄树王、春日望海观景平台在内的“一线六点”新业态,引领全县葡萄产业提质升级,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共赢发展。

  “葡萄小镇是碣石山整体开发的开山之作,对于昌黎县发展全域旅游、调整产业结构、拉开城市框架都具有着重要意义。”昌黎县碣石山片区开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侯秀伟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昌黎县借鉴台湾家庭循环农庄经验研制的创新型乡村产业综合体,创造性地提出了在葡萄小镇建设“四产院落”的概念。四产——顾名思义,就是聚合了一产科学种植,二产精益生产和三产服务提升之后实现的高附加值产业形态。昌黎县政府将四产院落视为葡萄产业孵化器,它将在提升农民科学种植水平、精益生产质量和创意服务水平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最终实现小镇葡萄产业的转型升级。

  文化传承:延续碣石千年文脉

  提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这段重要指示,无疑为碣石国家公园的开发路径指明了方向:除实现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外,传承碣石文化也是碣石国家公园应当肩负的历史使命。

  翻开泛黄的历史书页,我们能看到延续千年的碣石文脉。

  悠久的历史、神秘的传说、险要的位置,为雄浑巍峨的碣石增添了无限的魅力。秦始皇、汉武帝、魏武帝、晋宣帝、北魏文成帝、北齐文宣帝、唐太宗等著名帝王曾先后登临碣石,或求仙记功,或巡疆扩土,或歌以咏志。

  碣石文化,作为标注昌黎历史、现在和未来的符号,彰显出其无可替代的独特韵彩。

  今日,碣石山已不是帝王专属,而是大自然赠与每个人的财富。碣石山千年文脉,需要在经济开发与生态修复中得到传承。昌黎重点在碣石国家公园内打造的国家公园知识馆,就是传播碣石文化的载体之一。

  碣石国家公园知识馆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结合互动丰富的展览形式,呈现七个部分组成的国家公园知识系统:世界坐标、天下公园、战略宏图、碣石十书、生命瀑布、东临碣石和文化大观。

  作为国内首座国家公园知识馆,它旨在向游客传播碣石文化和国家公园知识,让游客在馆内开启一场文化之旅,让碣石山文化魅力为更多人熟知。

  碣石文化是昌黎文化的代表,但昌黎文化绝不只是碣石文化。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昌黎拥有以“三歌一影”为代表的丰富民间艺术,即:地秧歌、民歌、吹歌和皮影戏。为弘扬昌黎民间艺术,碣石国家公园内还将建设“翠岛梨园”。“翠岛梨园”取自唐太宗于碣石山所作《春日望海》中的“洪涛经变野,翠岛屡成桑”。根据规划,“翠岛梨园”建成后将成为昌黎本地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文化的展示窗口,每天有固定时间进行昌黎民间艺术文化表演,让游客近距离体验昌黎民间文化。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