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产业生态圈 打造一流动力新城

2017年09月14日 14:33   来源:中国改革报   

  成都市新都区加快建设千亿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 本报记者 王进

  □ 何子蕊

  “可能它不通往你的家,但却能带你走向世界”。9月6日,历经3年筹建,最高时速达100公里的成都地铁10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通运营,你只需花5元钱便可从成都城区到双流国际机场,而且最快只需15分钟。这是“中车”人的杰作,是成都速度,是四川骄傲!

  “世界轨道交通之都”是成都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关于轨道交通产业的既定目标和方向。今年6月14日,四川省省长尹力在成都调研轨道交通产业时说,“要坚决把我省轨道交通产业做大做强”。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在今年7月2日召开的全市产业发展大会上也明确指出,轨道交通是一项潜力无限的新兴产业,要发展轨道交通等五大核心产业,强化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新格局。

  对此,作为成都“中优”和“北改”主战场、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按照省、市最新决策部署对全区轨道交通产业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度系统谋划。新都区将把发展轨道交通产业作为建设“产、城、人一体化”城市新区的重要抓手,从供需两端发力,着力打造有机融合、良性循环的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形成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为成都建设“世界轨道交通之都”做强极核支撑。力争到2025年,实现轨道交通产业产值达500亿元。

  突出规划引领

  建设产城一体“动力新城”

  记者了解到,轨道交通是我国目前最具成套装备研发、制造、建设、管理输出能力的高端产业,生产能力居世界前列。到2020年,全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年产值预计将达9000亿元。

  而从四川和成都来看,到2020年,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年产值将分别达到800亿元和500亿元。按照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10年发展规划,到2025年,成都的轨道交通里程将达到2450公里,在目前基础上翻两番。正在快速集群、集聚发展的成都轨道交通产业,无疑将会成为我国未来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到那时,新都的轨道交通产业园将会是怎样?

  “今年全市产业大会最突出的一项创新,就是转变了经济组织方式,由过去以GDP为核心转向以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为核心。”新都区委书记许兴国说,因此,全区要以新的规划为引领,沉下心来抓落实、扑下身子抓推进,加快天府动力新城规划建设,努力打造产业生态圈建设全市试点示范。

  据悉,按照园区城市总体规划、产业招商指导目录、产业引导政务政策等“五位一体”总体要求,位于新都石板滩镇的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将从规划源头促进产业集中集约集聚发展而进行规划设计,将从城市与产业时序上同步推进、从空间上分区布局、在功能上产城一体。总规划面积达到27平方公里。

  园区以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为龙头,目前正在建设的3平方公里产业园区,已聚集了包括今创集团、新誉庞巴迪、鼎汉技术、株洲时代电气等行业标杆在内的20余家配套企业,总投资超过130亿元,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已被四川省确定为省级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基地,正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50,000平方米精致实用、个性鲜明的标准厂房任你选用;你可以带着家人在国内一流、四川独有的“活力公园”内与自然为伍,感受独具魅力的天府地铁文化;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1085亩“新香城”人才公寓是“蓉漂”们竞相向往之地;商服、教育、卫生等配套齐全的西部唯一“地铁小镇”让你流连忘返……新都区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向记者描述了未来新都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的一幅幅动人美景。

  该负责人表示,人在城中、城在园中,四态融合、产城一体、三产联动。这是新都对于未来轨道交通产业园区的全新定位。新都将牢固树立“产业园区就是城市新区”理念,突出轨道交通产业特点和客家文化底蕴,打造功能配套完善、彰显文化风貌、体现生态宜居的产业社区,按照TOD模式实施“站城一体式开发”,以产业新城为核心构建产业生态圈。相信通过不到10年的创新建设,新都轨道交通产业园一定会呈现出欣欣向荣、和谐共生的大美局面。一个集轨道交通产业生产、服务、消费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省级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一个将达到16万常住人口的城市型经济园区——天府动力新城将全面建设形成。

  聚力改革创新

  打造千亿能级产业集群

  蓝图如此美好,如何才能实现?“产业是园区的生命”!“要发展具有竞争力的千亿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必须在产业项目发展上不断改革创新。”新都在轨道交通产业发展上的总体思路是,以轨道交通产业制造、研发、试验、检验、教育、租赁、后服、消费、文化等“九大环节”为着力点,突出研发设计和增值服务“两个高端”,以共享、匹配、融合为引领,多方面着力,狠抓产业链和产品链等垂直整合,推动全区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聚链成网、加速集成。

  一方面,要强链补链,强化龙头带动。“中车”集团成都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位于新都的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是四川省56个重大项目之一,也是成都市要发展的五大核心产业之一,总投资50.7亿元,占地2000亩,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159亿元。在新都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的打造中,中车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理应要有“龙头”担当。中车成都公司将坚持走内涵式发展路径,将更加突出发展城际动车组、市域列车、单轨列车、空轨列车和中低速磁悬浮等高端和新制式产品,多措并举实现能级提升。将全力打造集生产制造、科技研发、维保服务为一体的面向“一带一路”的中国中车西部战略基地。

  另一方面,要破除“码头意识”,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抓好产业链垂直整合。新都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围绕产业和产品两个链条,新都将瞄准轨道交通九大核心技术和十大关键零部件,以提升本地配套率为目标大力开展链条招商、协同招商和功能性配套招商。针对产业链条在钩缓系统、综合监控、场站通风空调等领域存在的短板和缺失,新都将进一步加快引进瑞典丹纳、盾安控股、德国克诺尔、永贵电器、青岛新诚志卓等项目落地,推动产业成链集群发展。将以提升本地配套率为目标,推动已落地的轨道交通重点配套项目加快建设。

  此外,要多为协作,补齐发展“短板”。针对新都目前在多为协作、创新协同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新都将全面开展“政、产、学、研”等协作,进一步提高轨道交通产业生产性服务水平。将重点推进国家实验室(ISO17025)建设工作,力争2018年完成;将加快与西南交大开展战略合作,共建“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将与电子科大加强合作,建设“新都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将着力引进更多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组建柔性产学研联盟;将按照产教融合,以产定学思路,引进建设成都师学院等;还将积极引导行业认证、金融服务、专业化物流配送等生产性服务业与轨道交通协同融合发展,带动研究创新力量和服务体系集聚。

  强化要素供给

  做强政策服务配套支撑

  城市产业发展,离不开政策和服务等配套支撑、离不开要素供给。这对于成都的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来说更是如此。今年7月14日召开的成都市“产业新政50条”新闻发布会上,包括人才、土地、项目、价格等一系列激励政策和保障措施的出台,为全市的产业发展增添了极大动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3月16日,新都区13个重大产业项目在中车轨道交通产业园内集中开工,总占地1052.5亩,投产达产后,可实现产值110.2亿元;而新都全年将开工建设50个工业及配套项目,总投资达187.8亿元。今年上半年,新都区以同比增长9﹒0%的速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6.8亿元,增速比四川省和成都市平均水平还高0.8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超目标进度32.7%,居全市第一;服务业增加值增幅比全市平均水平高3.9个百分点,排名全市第三。这其中,政策配套和要素供给对产业的推动作用尤为突出。

  为做大做强轨道交通产业,新都在原有基础上正着手进一步强化政策、服务等配套支撑,健全政策和制度体系机制,强化多种要素供给保障。

  据介绍,按照突出带动性、精准性、引爆性、实效性原则,新都区出台了《新都区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产业专项政策26条》,内容涵盖包括设立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基金、支持重大项目落地和总部经济引进、鼓励提升本地配套能力和支持产业联盟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协同创新、支持“两化融合”、鼓励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强化人才支撑等多个领域。

  比如:设立5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按市场化运作引导各类社会资金、金融资本支撑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对新入驻重大项目,给予最高5000万元综合扶持;对新引进的轨道交通总部企业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等。这些都将给产业发展带来多重利好。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都大力实施“香城人才工程”,为高技术、高技能、高级管理人员提供安心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干事创业发展平台;积极参与前海金控发起的大交通基金,为轨道交通产业提供技创支持和金融支持和配套服务;引进青岛中车、四方物流等专业性服务平台,强化“一站式”“保姆式”服务等制度化保障等,均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广泛认可。

  新都区政府主要负责人说,“打造千亿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是区委审时度势做出的全新战略部署,对于新都未来的产业生态圈建设意义重大”。当前,新都正举全区之力,进一步深化“放管服”等改革,分类出台劳动、资本、土地、技术、人才、市场等差别化要素引导政策,打好政策“组合拳”。相信只要通过进一步培育起轨道交通产业等良性发展生态,提振相关企业发展信心,一定能为全市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