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职工扎根基层一生甘做“田管家”(图)

2017年11月02日 14: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新疆兵团职工扎根基层一生甘做“田管家”(图)

图为杨兵生前在测量棉花间距。(资料图) 第七师一二六团供图

  中新网乌鲁木齐11月2日电 题:新疆兵团职工扎根基层一生甘做“田管家”

  作者 袁晶

  “他就这么走了,撇下了四岁的儿子和上初中的女儿,想到这里我就难受。白天我害怕家里人看到我哭担心我的身体状况,就不敢哭,都是晚上一个人躲在被子里哭。”10月底,记者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一二六团职工杨兵母亲的家里,其母亲钟国珍提起儿子就泣不成声。

  今年47岁的杨兵,生前任第七师一二六团11连农业技术员,指导全连职工如何进行农田管理。10月16日10时,他在值班后,骑车前往要机械采棉的职工田里时,身感不适速回办公室,却突发心脏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图为杨兵生前在给当地职工群众开现场会。(资料图) 第七师一二六团供图

图为杨兵生前在给当地职工群众开现场会。(资料图) 第七师一二六团供图

  扎根基层,甘做“田管家”

  杨兵于1991年参加工作,之后被选送到塔里木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学习两年。在校期间,他刻苦学习理论知识,苦心钻研农业生产技术,立志要把最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带回家乡。1997年,杨兵学成后,毅然回到第七师一二六团,成为该团技术过硬的一名业务能手,在基层连队最辛苦、最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0年。2016年,他克服了生活和家庭诸多困难,赴新疆乌苏市甘河子镇参加支农服务一年,不仅获得乌苏市委、市政府表彰,还深受地方群众的好评。

  杨兵的妹妹杨寨花说起哥哥生前的事情,忍不住掉下了眼泪。她告诉记者:“我哥在校期间,学习很刻苦,每年都能拿到奖学金,还将节省下来的钱寄给家里。我记得,当时学校要求他留校,被他拒绝了,一心要把所学的最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带回来。”

  杨寨花说:“有时候,我哥从田里回来,还没顾上吃饭,连队职工给他打电话,咨询种植技术方面的问题,他害怕电话里说不清楚,骑着摩托车就走了。”

  “我哥这个人就是对工作特负责、对职工太好了,他觉得为职工服务,解决大家在生产劳动中遇到的难题,更有成就感。”杨寨花说,哥哥杨兵一生太辛苦了,一年到头,他都不舍得买点肉,更不舍得给自己买一件像样的衣服,整天就是泡在地里。平时,他除了农业技术方面的问题,什么话也不多说,有事情也不跟任何人讲,都是一个人扛下来。”

  农民增产增收,技术是关键

  第七师一二六团农业科负责人陈绍栋告诉记者:“我们这里自然灾害比较频繁,农业技术员的工作比较关键,不但能给第七师一二六团农业科提供第一手的灾情资料,更能及时指导职工如何抗灾自救,减少投资和增产增收。”

  “在多年的农技服务中,杨兵同志能耐心地为职工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把自己掌握的先进技术倾囊相授从不保留。”陈绍栋说,杨兵同志的足迹几乎踏遍了11连的每一块承包地,他对每一地块的肥力、面积、产量等指标数据,都如数家珍、了如指掌。

  说起杨兵生前的事情,凡是被他帮助、指导过的人都觉得很惋惜。与杨兵经常在一起的植保员李建军告诉记者:“我自1995年来到这里,从不会种地,到科技示范户,再到成为一名植保员,全靠杨兵生前给我指导,这些年我不但收入提高了一大截,还学到了很多的农业管理技术。”

  李建军说:“农忙时节,杨兵每天天不亮就去田里转,发现谁的棉田里有问题,就赶紧给谁打电话,讲解问题在哪里,一直到天黑透以后才回家,中午就在外面啃点干馍馍,喝点凉水。”

  “2011年6月,我们这里遭遇冰雹灾害,我种植的100多亩棉花都被砸成了光杆,正在我发愁是否要改种打瓜的时候,他用技术方面的知识帮我分析,并告诉我如何提高棉花产量。”李建军告诉记者,那一年在受灾的情况下,他种植的棉花不但没有赔,还挣了些钱。

  在第七师一二六团11连几乎每个承包户都像李建军一样,接受过杨兵的技术指导。大部分的承包户都是从一开始的不认同,到最后的心服口服;从亩产一两百公斤,到现在的亩产400余公斤,这期间杨兵是“跑断腿、磨破嘴”的一点一滴地帮助职工转变思想观念,使得农业新技术能够顺利推广。

  在采访的最后,第七师一二六团11连连长张贵平告诉记者:“在我印象中,其实杨兵这一生就做了一件事,平平凡凡的一件事,就是20年如一日,深入到田间地头,对当地职工群众进行农业技术指导,而且将这件事做到了职工群众认可和满意。”

  第七师一二六团位于天山北麓,该团土地肥沃,耕地规划整齐、合理,便于灌溉和农机作业,农业以种植棉花为主。近年来,该团棉花科技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单产逐年上升,生产的“中华第一棉”——“锦”牌棉花以色泽纯、纤维长、品质优远销国内外。(完)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