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京津冀治霾已见成效 蓝天保卫战仍需攻坚
今年是国务院确定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在环保部日前举行的发布会上,京津冀三地环保部门负责人都表示,5年治霾成效可见,但要打赢蓝天保卫战还有攻坚任务。
北京市环保局局长方力说,监测数据显示,今年3月20日~10月25日,北京市持续220天无PM2.5重污染日,创下近年来最好纪录。
方力介绍说,截至10月29日,北京市空气中PM2.5平均浓度为6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3%,较2013年同期下降34.1%。达标天数174天,同比增加4天;空气重污染19天,同比减少两天。特别是3月~8月连续6个月PM2.5浓度均为近5年同期最好水平。
空气中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也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划定的北京市2017年收官目标,这意味着,北京市已站在完成治霾任务的门槛。
天津市环保局局长温武瑞也介绍说,天津2016年PM2.5的平均浓度已经下降到69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同期下降28.1%。《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给天津的任务是,2017年年底PM2.5的浓度比2013年下降25%。
河北省的任务与天津一样,也是2017年年底PM2.5的浓度比2013年同期下降25%。河北省环保厅厅长高建民说,这个任务河北省已经提前两年完成了。
京津冀三地环保部门负责人都坦言,是超常规的减排换来了可见的成绩。
在能源结构方面,北京年内将实现城六区和南部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优质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预计达到90%左右;天津实施散煤“清零”计划;河北省削减煤炭消费量3845万吨。
今年以来,北京市淘汰散乱污企业624家,对污染企业的处罚金额超过1.6亿元。河北淘汰散乱污企业10.8万家,压减炼铁产能2000万吨、炼钢产能2261万吨。天津关停了9081家污染企业。温武瑞介绍说,最近天津市环保和公安部门合署办公,大力提升执法震慑力,环保处罚达到2.49亿元,为去年同期的近3倍。
京津冀三地今年还加大了对治污不力的问责力度。北京市建立空气质量排名机制,已对排名靠后、问题突出的14个街道乡镇的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因治霾不力,河北省已有1563人受到党政纪处分。天津市有1414人次被问责。
不管是站在完成任务门槛的北京,还是从减排量来算已经完成任务的天津、河北,三地环保部门负责人都坦言,要打赢蓝天保卫战,还有多项攻坚任务。
从北京往年的情况来看,秋冬季常常是重污染密集发生的季节,能否最终实现蓝天目标尚存不确定性。
10月25日~28日,北京就曾遭遇了一轮重污染天气。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柴发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时采访说,这次重污染过程的发生,是由于不利的气象条件叠加本地机动车和周边工业污染。
事实上,专家已经多次提醒,当前治霾最大的难点就是秋冬季一次重污染过程带来的PM2.5浓度飙升,有可能一次重污染过程带来的污染量就能抵消全年的减排成绩。京津冀地区急需有秋冬季重污染过程的解决方案。
环保部宣教司巡视员刘友宾介绍说,针对秋冬季重污染过程的成因和解决方案,我国近期专门成立了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组建了一支1000多人的攻关队伍,分成28个专家团队,下沉到京津冀“2+26”个城市进行实地调研和驻点指导,开展“一市一策”科技支撑。
方力表示,当前是秋冬季治霾的关键时期,北京市正全面落实“北京市秋冬季攻坚方案”,要全力打好清煤降氮、高排车治理、“散乱污”企业整治、清洁降尘、严格执法等组合拳,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方力说,如遇不利气象条件,北京市要着力落实应急减排措施、加强督查和执法检查力度,最大限度减轻重污染影响。
温武瑞说,虽然天津市完成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7年的目标,但与35微克/立方米的国家标准相比,空气质量还有较大的改善空间。秋冬季的污染仍是突出问题,重污染天气要减少的任务还很重。当前,天津市治霾的重任就是应对重污染天气,对工业企业全面实行“一厂一策”,削减污染峰值。
高建民说,虽然河北完成了减排目标,但是大气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距离,河北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任务仍相当重。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刘世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11月03日 03 版)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