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萌!6只白虎宝宝相继降生 咋整?太原动物园办“幼儿园”
按虎宝年龄分小中大班,饲养员任师傅是它们最信任的人
饲养员给小班虎宝宝喂奶
“吃饭喽,喝奶喽,快点过来……”今年,太原动物园迎来白虎繁殖高峰,从5月开始,6只白虎宝宝相继出生。由于该园白虎都是人工喂养长大的,自身没有哺育经验,白虎妈妈在生下宝宝后都不闻不问,为了照顾这些小白虎,动物园专门办起了白虎“幼儿园”。11月15日,记者专程前往,了解这些小家伙“幼儿园”的幸福生活。
虎妈失职,6只虎宝成“孤儿”
11月15日一早,记者驱车来到太原动物园。在硬件较好的熊猫馆见到了这些被虎妈“遗弃”的小家伙。“我们按年龄将它们分放在3个馆舍里,就像是幼儿园里的大中小班一样。”负责照顾小白虎的饲养员任师傅指着熊猫馆入口西侧三间有大落地窗的房间介绍。透过大玻璃窗,可以看到6只可爱的白虎宝宝正在各自房间玩耍着,靠近入口的房间是小班,最热闹。从小班开始向西的另外两个屋子,依次为中班和大班。
小班虎宝在记者怀里很乖
今年,太原动物园白虎家族迎来生育高峰,半年时间相继有6只白虎宝宝出生。按照正常情况,小虎出生后,母虎应该立刻舔虎崽,帮助虎宝宝排尿、排便并喂奶。但是动物园里的白虎都是人工喂养长大的,自身没有哺育经验,所以在生下宝宝后,白虎妈妈便不闻不问,将虎宝宝晾在一边。
“白虎的原产地在印度,是孟加拉虎的白色变种,目前,野生白虎已经灭绝,人工饲养繁殖的白虎数量极少,所以这些小家伙就显得非常珍贵。”任师傅说,以前,考虑到狗奶和虎奶的营养成分比较接近,动物园会寻找“狗奶妈”帮忙,但狗奶妈不仅要身体健康,还得脾气温顺,能对小白虎不另眼相看,更需要最近刚产崽,所以十分难找。为了让虎宝宝健康长大,只好交给饲养员人工喂养。但是由于虎宝宝年龄相差较大,所以只能分班喂养了。
任师傅告诉记者,小班的虎宝最多,有4只,最小的这3只是三胞胎兄弟,今年9月6日出生的;与它们同住在小班的百天虎宝是8月15日出生的。另外,中班、大班还各有一只白虎,中班的有4个半月大,大班的现在已有半岁。
照顾白虎就像照顾婴儿一般
“小家伙们该吃饭了。”任师傅看了眼手机上的时间后,便转身向小班走去。他说,“刚出生的白虎特别难带,跟婴儿一样。头半个月,一天要喂8次奶粉,每隔3小时喂一次,我们晚上根本不能睡觉。半个月后,每天喂奶次数减为6次;45天后减为4次,并开始喂肉末。小白虎喝的奶是专用动物奶粉,并且还要添加钙、多种维生素等。现在好多了,可以加一点辅食牛肉给它们。”任师傅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拿起桌上的一个奶瓶开始装奶粉,1分钟不到,一瓶奶已经冲好。
记者跟随任师傅一同进入小班,门刚开了一条缝儿,就有3个小脑袋摞了起来,小爪子还不时地推着门。“吃饭喽。”任师傅一边使劲儿摇着奶瓶,让奶粉充分溶解,一边大步走到屋子中间,一屁股便坐在了一块小石头上。3只小家伙目测身长有七八十厘米,脸上、身上有着一道道的黑色条纹,小巧的面容还没有老虎的凶猛,萌萌的样子就像是3只大猫,不过四肢明显比猫咪粗壮。特别是四只爪子,看上去特别厚实,要比家养的猫咪大上一倍,走起路来没有一点声音。
这3只小白虎就像跟屁虫似的,一步不离地跟在任师傅身后。他刚坐下,3只小家伙便不约而同地将前爪搭在了他的腿上。因为奶瓶只有一个,所以得轮换着喂,没有抢到第一口的两只小白虎被气得“嗷嗷”直叫。就在它们闹腾的同时,记者猛地抬头,发现在任师傅身后还有一只白虎,它的体型比这3只略大一些。“这3只一样大,刚满两个月,这只比它们大一些,已经过百天了。”果然大一点儿就懂事了不少,相比之下,刚过百天的虎宝显得淡定了不少,不乱叫、不焦躁,只是时不时地从栏杆间伸出小爪子使劲儿推一推任师傅。
半岁虎宝已有攻击性
小班有一道门是可以直接通到中班的,任师傅打开门后,3只小家伙好像离弦的箭冲到了最前面。“你们不敢进来,小哥哥会咬你们的。”任师傅带着记者来到中班后,迅速将3只顽皮的家伙挡在了门外。中班的这只,虽然只是大两个月,但长相就已经有了变化,体型明显大了不少,四肢更加粗壮。爪子也更大更厚了,最明显的是它的头,虽然还是一脸萌样,但头型已经变得圆了很多,有了更强的王者之气,让人开始有些胆怯了。
“它现在已经开始认人了。”任师傅说,中班的白虎宝宝已经开始以食肉为主、喝奶为辅了,而且开始认人,只有任师傅才能进来和它互动。
从中班出来,任师傅带记者来到后院的一个笼舍里,“它是6只里最大的,现在有半岁了。”说着任师傅便打开了笼舍的门。此时记者已经不敢跟着进去了,眼前的这个家伙,除了个头小了点儿,其他已经开始具备成年老虎的特质。它的爪子有成人手掌般大小,圆圆的小眼睛看人时有了猛兽独有的冷峻感,让人不寒而栗,感觉它随时都可能扑过来。但是在看到任师傅时,它的眼神会立刻变得温柔,任师傅刚喊了一声“卧下”,它便四脚朝天地躺在了地上,可见它对任师傅的信任程度是极高的。
“它现在已经有攻击性了,除了我,其他人不敢接近的。”任师傅说。
本报记者 路丽虹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