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牺牲多年后女儿入同一警校:终于理解爸爸的选择

2018年01月26日 11:45   来源:钱江晚报   史春波 俞跃

  章芷瑄在警校训练。

30年前,父亲警校毕业;30年后,女儿再入警校,这对父女的命运在这里交集

  一开始,女儿章芷瑄并不愿意来这里,她觉得爸爸做了警察才不见了,但现在——

  我终于理解了爸爸的选择

  本报记者 史春波/文 俞跃/摄

  在浙江警察学院的校园里,章芷瑄牵着妈妈王芳苹的手一起走,她们看起来像是一对姐妹。

  章芷瑄个子不高,只有八十多斤,留着短发,穿着警校服。

  2017年8月,她成为这所警校的学生。而30年前的这个时候,她的爸爸章秀成从这里毕业。命运,让这对父女在这里产生交集。

  而其实,一开始,这位女孩并不愿意来这里。她对警察没什么好感,她也有过自己的梦想。

  章芷瑄与爸爸的合影。

印象中的警察,太辛苦了

  在微信头像里,章芷瑄用的是爸爸拍的照片。她说,自己小时候,笑起来很好看。而另一个原因,是纪念自己的父亲。

  她记得,父亲是一名抓坏人的警察,喜欢拍照,经常会给她和妈妈拍,自己却很少留下照片。

  在18岁的章芷瑄的印象里,警察太忙,太累了,一天到晚在工作,要出差。她的父亲,就是在出差抓杀人犯途中牺牲的,给家里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很快就回来的。”

  第一次去派出所,是在她小时候,有一天晚上,她被爸爸带去了派出所,跟着他加班,那天,妈妈要夜自修,没人带。

  “我记得,当时爸爸是在看指纹。”她说。

  这是章芷瑄对父亲残存的几个记忆片段之一,还有一个是,她不想睡觉,父亲就骑着摩托车带她出去转。回来的时候,她就睡着了。

  因为做了警察,爸爸总是不在家;因为做了警察,爸爸才不见了。小时候,她就这样想,所以,对这个职业,她并没有好感。比较起来,她更喜欢学语言。高中的最后一个暑假,她用一个月准备托福考试,考了107分;两个月学韩语,考了韩语中级。她还学书画,得过很多奖,但爸爸已经看不到了。

  如果没有当年的意外,章芷瑄会出国留学,学语言,这是她的梦想。总之,她并不喜欢警察。

  妈妈王芳苹却不这么想,她就想女儿能留在身边,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可以和丈夫一样,做一名警察。

  一方面是工作稳定,另一方面是对警察有了感情。她的丈夫是警察,她现在也在公安部门上班,这么多年来,公安部门对他们一家又是那么照顾。

  这或许有点“自私”,王芳苹说。

  在高考结束后,母女俩在这个选择上,有很多次的谈判。“谈了好几夜。”最后,她们达成了协议,先去读,如果毕业了还是没兴趣,那再说。

  入学前,王芳苹带女儿剪去了长发,留了短发,这是新生活的开始,女儿似乎有些小小的伤心。

  王芳苹总以为女儿想通了,但她还是想错了。

  报到前,她哭了一晚上

  8月20日早上,是新生报到的日子。

  起床时,王芳苹看到女儿肿着眼睛。她没想到,女儿哭了一晚上。这时,她还是觉得挺愧疚,有过动摇。

  “去上学了,可不能再哭了。”

  “好的。”章芷瑄答应了。

  送到时,王芳苹告诉女儿,你和别人都一样,不能因为是烈士的子女而想着自己能受到什么特殊的照顾。

  章芷瑄说,别人能行,我也能行。

  王芳苹还是担心女儿能不能承受高强度的训练,有一次,要3000米长跑考试,她怕女儿过不了。章芷瑄说,不用怕,长跑靠的是毅力,我最不缺的就是毅力。

  “这很像她爸爸”,王芳苹说。这次考试,女儿考了第二名。

  烈日下两个月的警训,二十五公里的拉练,即使满身乌青即使双肩勒出了血,章芷瑄没有退缩,3000米长跑竟然跑在最前列,近两米的高墙她每天撞呀跳呀,终于轻盈地一跃而过了。

  还有独木桥还有高台还有梅花桩,她竟然妥妥地过了四百米障碍。警校的老师说,这个女孩特别会吃苦,为了顺利通过考试,经常一个人去训练。比很多人付出得要多。

  我终于理解爸爸的选择

  这让王芳苹也觉得不容易。但她还是担心,女儿会不会抵触。直到中秋节,她收到了女儿写的一封信。

  在信上,章芷瑄这样写道:去了警校,才真正理解了爸爸的选择,和对这份职业的忠诚。我没有后悔来这里。看了信,王芳苹流泪了,也放心了。

  章芷瑄说起自己的转变。那次,在警校的校史馆里,章芷瑄看到了爸爸的事迹,这让她很受触动。“爸爸虽然走了,但又没走,他影响着一批批的人。”

  警校的两个月学习,让她改变了对警察的理解。

  那天,在警校里的一座“忠诚马”塑像前,章芷瑄请同学拍了一张照片。因为她看到过,爸爸也在这里拍过一张。

  现在,她和爸爸一样,站到了这里。她觉得很有意义。

  心目中的警察,就是爸爸那样的

  “你心目中的警察是什么样的?”

  “就是爸爸那样的。”她不假思索地回答。

  在她心目里,警察就应该像她爸爸那样,忠诚、敬业、负责。

  在学校,她看了一个课题:一名歹徒拿着刀刺向一名女人,很危险,如果是你,你会冲上去吗?“我会的”,她仰着头回答。“但也会做好自己的安全保障。”她补充了一句。

  刚刚期末考试结束了,章芷瑄会带着妈妈出去走一走。

  这个寒假,她就要去派出所见习,正月里还要去西湖边执勤。对此,她还是充满了期待。“希望能早日成为一名真正的人民警察,继承爸爸的事业。”她这样表述自己的心愿。

  “像我们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

  “我们很普通,像我们这样的家庭有很多。”王芳苹不时和我强调这句话。

  同样,她的女儿章芷瑄也这样认为,“在我们学校就有好几位烈士的子女,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很平常。”

  确实,在和平年代,公安队伍是一支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队伍。

  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17年9月,浙江公安队伍就有143名因公牺牲的民警、消防官兵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其中包括两位县公安局长。

  他们的名字背后,都有一段不应被忘却的壮烈故事。

  他们的名字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无闻生活在思念里的家庭。

  王芳苹因为一篇给丈夫的祭文而意外引发关注,而更多的烈士家庭同样让人感动,同样令人敬畏。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