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底气从何而来

2018年02月05日 10:15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底气从何而来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北京市的空气质量为优。环保部部长李干杰在为期两天的全国环保工作会上表示,目前正在制定打赢蓝天保卫战的3年计划,2020年之前,要通过若干场攻坚战,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蓝天获得感。

  此前,全国环保工作会有过多次在雾霾天中召开的尴尬。而今年1月,北京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跻身全国空气最好的10个城市之一。

  从过去打好蓝天保卫战,到未来3年打赢蓝天保卫战,一字之变,背后的底气是我国4年治霾经验和成绩单。

  李干杰披露的最新数据表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都超额完成减排任务,其中北京2017年PM2.5年均浓度每立方米58微克的成绩最为突出。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环保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看来,全国4年治霾的组合经验已经形成了空气质量改善的中国模式。

  约谈背后的政府责任

  2017年新年伊始,山西省临汾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就因空气质量多次爆表被环保部约谈。在约谈现场,环保部负责人还指出,临汾市不仅在冬季多次爆表,而且环境质量连续两年恶化,6项空气指标不降反升。

  被约谈的临汾市政府负责人惭愧地说,“如芒在背,如坐针毡”。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曾多次赴临汾采访,那次约谈几乎成为当地官员都会提及的“共同记忆”。临汾市环保局负责人张文清在一个月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还表示,临汾大气污染导致的系列影响是“切肤之痛”。

  那次约谈之后,2017年,临汾市召开了两次超过千人参会的生态环境治理攻坚行动动员大会,市里给43个部门颁发了关于环保的目标责任状,每一份内容都不同。约谈一年之后,临汾市需深度治理的428家工业企业,已完成269家,其余全部实施停产整治;604家“散乱污”企业已全部完成整治。山西省环保厅派出的督察组的评价是,临汾市约谈限批问题基本整改到位。

  2017年,除临汾之外,仅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就有北京市大兴区、天津市北辰区、河北省赵县、唐山开平区、邯郸永年区、山东省淄博市及山西省长治高新区等地方的政府负责人因大气治理不力先后被环保部公开约谈。涉及的问题包括,治霾进度缓慢、政府部门帮企业弄虚作假等。

  王金南院士认为,打好蓝天保卫战的关键是落实党政同责,2013年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在制定时就已经设计了完善的责任分配和落实机制。

  行动计划发布之后,环保部就代表国务院与地方人民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并明确要进行年度考核,同时要求省级政府制定各自的实施方案,并将责任目标层层落实到基层政府。

  在王金南看来,蓝天保卫战不再是环保部门的单打独斗,而是相关部门共同发力的组合拳。他解释说,各部门围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了20多项配套政策,包括成品油升级、煤炭质量管理提升、超低排放电价的价格补贴等政策。

  治霾4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了475.9亿元专项资金和100多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黄标车淘汰、散煤替代及北方12个试点城市冬季清洁取暖等重点工作,省、市、县也实施了大气污染防治资金三级配套。这样的力度前所未有。

  这4年,我国大气治理在政府责任方面的另一个创举是,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实现了区域内的联防联控,减轻了区域污染传输影响。

  治污下的博弈

  2017年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而这年年初的“跨年霾”曾使蓝天保卫战能不能打好被画上了问号。

  同年4月,环保部宣布要派出5600名环境执法人员在京津冀地区督察一整年。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局长田为勇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说,这轮史上最大规模的督察剑指京津冀及其周边的5.6万家规模小、分布散乱、污染重的企业。当年10月,不能稳定达标的小散污企业一律关停。

  环保部这轮被称为“史上最大规模的环境执法”,抽调了来自全国的环境执法人员,几乎深入京津冀的每个村庄。环保人员采取“挂号、销账”的执法模式,与地方政府合力治理每一家企业。

  淘汰“散乱污”这样的落后产能,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最终是要形成绿色的发展方式,但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伴随“散乱污”而来的质疑是环保影响了地方经济。

  在环保部的月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京津冀地区治霾是不是影响了地方经济,始终是记者发问的重点。环保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说,回顾2017年,最惊心动魄、压力最大的是整治“散乱污”引发的阵阵风波。

  刘友宾说,“散乱污”原本就是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或作坊,不仅污染严重,而且消耗大量资源、能源,对地方的经济贡献更是微乎其微。可整治“散乱污”却引起不少非议。

  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副主任刘长根也说:“一些受到督察影响的企业和个人,大肆炒作环保影响经济、影响大宗产品价格等问题,给督察带来了阻力。”但环保这一步,绝对不能让。风波过后,那些“治污影响经济发展”“环保冲击实体经济”的说法不攻自破。

  环保部部长李干杰在2017年年底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向来自全世界的顶尖环保专家介绍说,2017年以来,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6.2万家,促进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相关行业发展中“劣币驱逐良币”状况得到较大改观。

  他强调说,从这个意义上讲,环保部门打的是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战,也是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攻坚战。

  2017年环保部曾在河北文安召开“散乱污”整治现场会,文安县大地木业公司一位负责人介绍,2017年他的企业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锅炉改造和增加挥发性有机物粉尘收集设备。2016年,企业生产胶合板只有300多万张,但2017年生产了750多万张。不仅是产量的增加,每张胶合板的利润也由过去的两元增加到十几元。

  这家企业一年就把环保投入收回来了,企业主分析原因说,一是质量的提升,二是过去大量存在的“散乱污”企业,成本很低,恶性竞争,挤占了市场。经过整治,“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蓝天保卫战将开辟新战场

  鉴于珠三角地区的空气质量已经常年稳定在优良范围,未来的蓝天保卫战战场将有所变化。

  李干杰说,从地域看,要以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为主战场,强化区域联防联控。从主要措施看,要协调有关部门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调整,狠抓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应对。

  汾渭平原是首次列入蓝天保卫战的重点区域。环保部大气污染防治司司长刘炳江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关中地区和晋南地区的污染问题较为突出,环保部的工作重点就是要推动空气质量未达标的城市制定空气质量达标规划,落实地方政府的责任。

  具体是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空气质量未达标城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降低18%,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

  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传输通道城市,2017年我国启动了“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研究攻关”专项,组织1500多名专家参与攻关,在排放现状评估、来源解析、健康影响等28个方向开展专题研究。

  王金南也是攻关专项专家组成员,在他看来,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仅99个城市达标,大气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全面达到国家空气环境质量标准任重道远。“蓝天保卫战是一个持久而艰巨的任务,应争取2018年出台‘国家中长期清洁空气行动纲要’,明确实现国家空气环境质量标准的路线图。”王金南认为。

  尽管王金南把过去4年的治霾经验称之为空气改善的中国模式,但他还是认为,这套经验的弊端在于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压力传导,会存在不同地区压力传导不均衡的问题。

  他建议,未来应由城市自主建立空气质量改善的长效机制,国家层面要求未达标城市的政府组织编制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明确空气质量达标期限、路线图和重点任务,并向社会公开,将“自上而下”的责任分配、追究、激励机制和“自下而上”的城市限期达标管理机制相结合。

  本报北京2月4日电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