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1月6日 赵江涛)

2018年03月08日 10:34   来源:包头日报   

  2018年1月6日在包头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赵江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我市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中进行深刻调整的五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全面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全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向着“提档升级、争创一流”总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综合实力不断提升。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9.2%(剔除不可比因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和9%。产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包钢550万吨稀土钢板材、华云50万吨合金铝、明拓70万吨不锈钢基料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成高等级公路420公里、旅游公路550公里,完成环城铁路电气化升级改造,生态环保、公共服务和民生社会事业等基础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包银、包西高铁和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千万千瓦级大型现代风电基地、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和白彦花煤田开发等一批重大项目获得批准,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全市优质钢、特种钢比重由55%提高到90%,电解铝就地加工转化率由50%提高到80%,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逐年提高,成为全国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和国家稀土转型升级试点城市。新型商贸、物流、旅游、会展、金融、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52%。“菜薯肉乳”四大产业占农牧业比重达到70%,绿色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三品一标”农畜产品数量达到330个。创新发展要素加快集聚,大数据、互联网等新经济、新业态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建成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创建38个院士工作站,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应势而生,各类科研机构累计达到214个,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120项,入选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

  ——城乡面貌显著改观。规划体系日臻完善,城市空间形态不断优化。举全市之力完成北梁棚户区改造,12.4万北梁居民实现“宜居梦”,其他棚户区改造完成1650万平方米,受益居民28万人,获评全国棚户区改造示范城市。改造老旧小区750个、1877万平方米,受益居民66.3万人,城市直饮水覆盖人口达到198万。新都市区建设全面铺开,城市发展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新建改造城市道路255条,打通断头路114条,“五横八纵”路网基本形成,道路通行能力明显提升。新建改造地下管网1746公里,建成地下综合管廊27.6公里,入选全国首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新增绿地879公顷,1万平方米以上公园广场达到104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2%。建成百里公交专线和城市绿道,创建景观示范街126条,综合治理街巷104条。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完成危房改造5.2万户,行政村油路通畅率达到100%,48.4万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生态建设持续加强。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重点林业工程和大青山绿化、围封禁牧等重点生态工程深入实施,森林覆盖率由15.1%提高到17.6%,草原植被盖度由29%提高到32%。开展重点行业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工业节能减排和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程,整治燃煤设施1809台,清理取缔露天煤场307家,搬迁改造高污染企业345户,城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率先推行环境网格化管理,设立环境监管调度指挥中心、环境质量预报预警中心和联合执法队伍,严厉查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扎实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78%,获评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循环经济示范城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

  ——改革开放全面深化。经济、行政体制、城镇化、生态、社会事业、对外开放等领域出台改革举措625项,一批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善龙头企业和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同俄蒙合作机制三项先行先试改革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入实施,一机、北重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初见成效。“放管服”力度不断加大,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59%,审批要件精简21%。“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全面推开,服务流程进一步优化。商事登记实现“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全市累计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2.6万户。非公经济占比达到70%,对全市经济的贡献更加凸显。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满都拉口岸实现常年开放,开通中亚国际班列,航空口岸实现临时开放,公路港、铁路港、航空港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获批全国商贸物流节点城市,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民生支出累计达到1510亿元。严格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全市1.9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退休人员养老金持续提高,城乡居民医保实现并轨。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城乡低保标准逐年提高,教育、医疗、住房、取暖等救助工作协调并进,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教育教学水平稳居全区前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获批全国首批健康城市试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断健全,获评“中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地震气象人防、档案史志社科、外事侨务贸促和工青妇、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进展。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不断加强,平安包头建设深入推进,拥军爱民、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和谐稳定局面不断巩固,继续保持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等殊荣。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国务院“约法三章”精神,严格落实自治区、市委配套规定,严控办公用房标准,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政风明显好转。认真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专家学者意见建议。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健全完善政府议事决策规则、“三重一大”集体决策、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和政府法律顾问等制度,加大审计、监察力度,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廉洁政府建设不断加强。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7年,我们隆重庆祝了自治区成立70周年,在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基础上,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从根本上转变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针对中央巡视“回头看”和自治区党委巡视指出的问题,我们主动认领、坚决整改,及时停建压缩了地铁等55个政府性投资项目,压减投资702亿元;对主要经济指标作了调整,目的是压实总量、提高质量,卸下包袱、轻装上阵。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450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3010亿元,增长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0亿元,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7.6亿元,下降49.3%,剔除虚增空转因素后同比增长6.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4230元和15870元,均增长8%,完成了调整后的预期目标。用电量、货运量等先行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主要工业品量价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大幅增长,就业比较充分,经济运行总体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是全力以赴稳运行。主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强化经济运行研判调度,实施重点企业市级领导包联帮扶责任制,不断完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政策体系,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运行中的实际困难,包钢扭转了连续3年亏损局面。积极争取自治区电力多边交易、基本电费减免政策,为企业降低用电成本19.4亿元。制定出台扶持“百年老店”发展的政策,授予26家企业“百年老店”称号。强化跟踪督办推进机制,全力推动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924.6亿元。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120个,引进国内(区外)资金到位879.2亿元。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淘汰48万吨落后钢铁产能,化解60万吨煤炭过剩产能。推动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新建住房库存面积较2016年底下降5%。积极稳妥推进政府债务化解,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控制在合理区间。取消停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基金16项,为企业减轻负担9235万元。

  二是坚持不懈调结构。牢牢把握提质量、增效益的发展方向,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增稀土高强度防护用钢、特种越野车用钢等一批新产品,北方股份110吨级电动轮矿用车成功下线,包头盛泰铝轮毂、汇众汽车摇臂项目建成投产,联网数控机床达到602台(套)。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自治区级稀土新材料产业园区挂牌成立,阿特斯光伏一期等新能源项目建成投产,启动建设全国首个军民融合综合评估中心、中国技术交易所包头中心、自治区军民融合大数据中心。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8%,组建信息技术大数据研究院等7所研发机构,国内首台磁共振医疗车研发成功,一机集团自主研发的4×4防雷车填补了该领域空白,世界首条隧道窑绿色环保稀土着色剂中试线投入使用,进入首批全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试点城市行列。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成功举办第18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博览会等62次会展活动。包头海洋馆等旅游项目建成运行,旅游总收入492.2亿元,增长23.5%。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农畜产品进社区工程和“七个一流”现代农牧业体系建设有序推进,粮食安全盟市长责任制考核居自治区首位,成为全国绿色食品溯源试点城市。

  三是坚定不移增活力。着眼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协同推进“放管服”改革,实行行政权力动态管理和清单管理,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市本级387项公共服务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市政务大厅荣获全国“百优大厅”称号。实行公共资源交易目录制度,完成市县交易平台整合,工程建设交易实现全流程电子化。稳步推进国有企业剥离办社会工作,包钢医院、包钢职业技术学院等机构实现委托管理,“三供一业”移交工作全面启动。36户市属企业纳入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体系。实施“六个一”提升工程,82%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形成有效利益联结。全面推进国有林场、土地确权和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草原确权基本完成。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开工建设国家进口肉类指定口岸、中蒙互市贸易区,B型保税物流中心获准建设,满都拉口岸过货量突破200万吨。完成包头国际机场航站楼改造,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200万人次,进入国内中型机场行列。

  四是建管结合抓城建。立足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强化城乡规划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获得国务院批准,入选全国第一批城市设计试点和全国“城市双修”试点。北梁腾空区首批重点项目全面启动,新都市区开发建设扎实推进。110国道改造、沼南大道等重点道路和综合管廊项目加快实施,军工文化主题公园、奥林匹克公园全面开放,“两馆一中心”基本建成,劳动公园、八一公园等老旧公园完成改造,赛汗塔拉新增规划绿地面积2800亩,成为名副其实的万亩城中草原。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快提升工程建设品质,获评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持续加强城市管理,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五化”工程,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五是多措并举优生态。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实施国家林业重点工程40万亩、重点区域绿化3.7万亩。积极推进大青山南坡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完成绿化修复6.4万亩,清理整顿违法企业项目256个,自然保护区工矿企业全部退出。开展废弃矿井专项整治,累计封堵废弃矿井643个。重拳治理环境污染,实施污染治理工程130项,划定300平方公里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和192处畜禽禁养区,完成原煤散烧整治9.5万户,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77天,比上年增加8天,全面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年度整改任务。实施城市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完成30公里河道治理、污水控制、水景观建设等改造任务,小白河等湿地保护开发项目加快推进,“河长制”得到全面推行。

  六是用心用情惠民生。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投入扶贫资金6.5亿元,实施精准脱贫攻坚,建立贫困学生交通补贴、免费免试接受职业教育、医疗扶贫救助金制度,开展农畜产品认购、园林绿化、义拍捐赠等社会公益扶贫模式,扶贫质量进一步提高。着力推动创业创新,建设和认定市级以上创业园孵化基地73个,7218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为1.1万名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亿元,居全区首位。高度关注弱势群体,全力开展农牧民工工资清欠工作,投入2.4亿元提高养老、医疗、低保等7项社会保障和救助标准。开工建设综合老年养护院,加快推进儿童福利院、老年福利院、救助管理站等工程建设。新建18所中小学、幼儿园,投入1.7亿元实施高中分层教学等三项制度改革,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实现全覆盖。积极推进市儿童医院等项目建设,与国内知名医疗机构合作共建院士工作站8个,投入3000多万元为年满50周岁农牧民实行免费体检,为偏远乡镇卫生院配备流动卫生服务车和医疗设备。组织实施原创剧目展演、群众文化艺术等一系列公共文化活动,成功举办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和首届草原国际足球节等重大活动。深入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启动推行“三见警”常态化巡逻机制,持续开展缉枪治爆、打击“黄赌毒”等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信访积案化解“百日攻坚”,治安和刑事案件、安全生产事故整体下降,“平安包头”建设成果持续巩固。

  过去一年,我们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强化责任担当,坚决整改中央巡视“回头看”、自治区党委巡视和市委巡察指出的问题。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427件,办结率100%。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全面开展政府系统“作风转变年”活动,持续开展重大政策落实、财政民生资金、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强化行政监察和督查问效,执行力落实力进一步增强。更加自觉地接受社会监督,完善政务公开和新闻发布制度,全年举办新闻发布会48次。严控“三公”经费支出,腾出更多资金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各位代表!五年的发展成就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认真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苦干实干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关注、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所有为包头建设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五年的奋斗历程,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推动包头的改革发展事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各项事业成功的根本保障。我们只有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的决策部署,才能确保改革发展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必须坚持工业强市。工业是包头的立市之本,更是强市之基。我们只有坚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中之重放在工业提档升级上,强化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开放,才能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实现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成美丽家园。必须坚持依靠群众力量。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我们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入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建设包头的强大正能量。必须坚持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包头的发展历程炼就了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我们只有不断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敢于攻坚克难、勇于开拓创新,实事求是、扎实苦干,才能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产业支撑能力不强,传统支柱产业仍处于价值链中低端,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非公经济发展还不充分,缺乏带动作用强、对经济贡献率大的项目;地区综合优势未能有效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驻市企业与地方经济未能形成深度融合,优势产业集群尚未形成;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新技术、新业态、新经济开发和培育滞后,经济转型升级压力大;税收增长乏力,财政收支矛盾凸显,化解政府债务任务艰巨;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空气质量亟待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领域的短板尚待补齐,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安居、养老等方面还面临不少难题;部分干部墨守成规、不敢担当,一些单位作风漂浮、工作不实,与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还不相适应。问题导向就是努力方向,我们将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责任编辑:庄彧)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