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在“稳”与“进”中保持开放的态势

2018年04月26日 15:48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在“稳”与“进”中保持开放的态势

  《中国新闻周刊》特约评论员/万喆

  总体而言,2018年开年经济发展势头较为强劲。一季度GDP增速6.8%符合预期,同时,有结构性优化趋势,消费与出口都显示出较好的拉动作用。应该说,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发展稳中有进、进中育新,转型升级深入推进,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但值得注意的是,3月工业增速有所下滑,出口等也因美国不断挑起的贸易摩擦受到一定影响。未来因金融强监管而带来的实体去杠杆,以及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不确定性,加上全球地区冲突的突发性,经济稳定性问题仍不得不引起警惕。

  2018年的确是较为特殊的一年。距离肇始于美国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已过去10年了,世界经济呈现了难得的集体复苏势头,但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的暗流逐渐浮出水面,成为一股“明流”。尤其是美国白宫2017年12月18日公布特朗普任内首份国家安全战略,重申“美国优先”,强调经济发展攸关国家安全,将“保护国土安全”“促进美国繁荣”“以实力维持和平”“提升美国影响”列为国家安全战略的“四大支柱”。

  而中国在敞开胸怀倡议打造全球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自我封闭的孤岛。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改革,不“破”不“立”,经济安全将没有出路。经过四十年,中国的经济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一些深层次问题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关口,需要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勇于破难题、闯难关,在破除体制机制弊端、调整深层次利益格局上再啃下一些硬骨头”,改革要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不断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强化改革举措系统集成,科学配置各方面资源。

  可以说,要解决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全面深化改革是必由之路,“当今世界,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谁排斥变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 

  当然,发展仍是第一要务,是经济安全的根本保障,没有发展,就没有经济安全,更谈不上国家的总体安全。中国要解决近3000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解决每年新增的1500万劳动力的就业问题,都需要中国这样的大国保持一定的经济中高速增长,要维持6.5%左右的GDP增长速度才能解决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才能确保经济安全,进而确保社会稳定。与此同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高速的经济增长只是一个方面,我们要推动的是高质量的发展。

  在2018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依然被强调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要长期坚持。“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要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要统筹各项政策,加强政策协同。“稳”的重点要放在稳住经济运行上,确保经济增长、就业、物价不出现大的波动,确保金融不出现系统性风险。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进”的重点要放在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上,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成效。即主要经济指标不出现大幅波动,系统性风险得以遏制,结构要持续向好。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

  还要在“稳”与“进”中保持开放的态势 。“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开放的勇气是基于对经济的自信,同时开放又能有效促进经济活力,只有顺应开放的大势,跟上开放的潮流,统筹好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关系,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反过来有效维护经济安全。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这是中国政府对世界开放的庄严承诺。不仅在承诺上,而且在行动上中。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主旨演讲中宣布了一系列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包括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等方面,这势必成为下半年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非常值得期待。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国合中心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第16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