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铜陵争取长江经济带国家级政策发展平台的研究

2018年07月03日 11:21   来源:铜陵日报   

  内容提要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新时代铜陵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策机遇。研究铜陵争取长江经济带有关国家级政策平台的政策依据、可行性分析和申报建议,是新时代铜陵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研究课题。当前,根据铜陵市发展战略、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和要素禀赋条件,铜陵市迫切需要争取四个长江经济带有关国家级政策平台。

  一、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

  (一)政策依据

  1.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39号)指出:在沿江布局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推动石化、钢铁、有色金属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沿江炼化一体化和园区化发展,加快钢铁、有色金属产品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

  2.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家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皖政〔2015〕40号)指出: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3.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节〔2017〕178号)指出:依托国家级、省级开发区,有序建设沿江产业发展轴,合理开发沿海产业发展带,重点打造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成渝、黔中和滇中等五大城市群产业发展圈,大力培育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装备产业、汽车产业、家电产业和纺织服装产业等五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区域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二)政策平台概况

  1.主导:国家发展改革委。

  2.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建设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的实施意见》(发改外资〔2015〕1294号)。

  3.主要任务。引导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和分工协作,促进产业转移和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长江经济带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为载体开展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建设。

  4.执行情况。2016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建设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的通知》(发改外资〔2016〕1111号),同意将苏州工业园区等33个开发区确定为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安徽新芜经济开发区、安徽天长经济开发区、合肥包河工业园区入选。文件要求长江经济带各省(直辖市)发展改革委加强对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建设的指导,以坚持生态优先、转变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为导向,推进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在绿色发展、创新驱动发展、产业升级、开放合作、深化改革等方面取得成效。

  (三)铜陵申报可行性分析

  1.铜陵产业优势。铜陵在承接产业转移上起步早,尤其是铜材深加工,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铜陵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现有的铜产业优势,建立相关产业园区,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并将铜陵建成承接产业转移综合生产成本低、体制机制优、优势产业竞争力强的地级市。“十三五”期间,铜陵重点加快铜基新材料产业(首位产业)发展;全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精细化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支柱产业快速增长;积极发展节能环保、生物制药与健康、绿色食品加工、文化创意与旅游等新兴产业。

  铜陵目前拥有三大产业集群,即:临江产业集群、东部产业集群、枞阳经开区产业集群。涵盖了1个国家级开发区(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高新区(狮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个省级开发区(郊区开发区、义安开发区、枞阳开发区)、1个国家再生金属“圈区管理”园区。其中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安徽省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重点发展铜基新材料(首位产业)、节能环保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材料等产业,已成为打造核心竞争力强、规模大、服务优、环境美的综合性和特色工业集聚区。

  2.铜陵区位优势。铜陵位居“八百里皖江”之中,是合肥都市圈与皖江城市带的切点、皖西通江达海的出入口、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北大门、合铜发展带的桥头堡,也是长江中游与下游、中部与东部、武汉城市圈与南京都市圈、长三角经济圈与中四角经济圈的交汇区。伴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城市群等国家战略的实施,铜陵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3.铜陵政策优势。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提出,鼓励开发区创新发展理念,推动开发区由速度数量向质量特色转变、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把开发园区建设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平台、产城一体的新城区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近年来,铜陵不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投资和扶持实体经济发展,设立产业投资引导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扶持基金,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五个专项财政资金,制定专项产业政策(如新能源汽车和关键零部件产业等)以及人才、创新创业政策。

  (四)铜陵申报建议

  2017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支持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通知》(发改振兴规〔2016〕1966号)和《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管理办法》(发改办振兴〔2016〕2372号)公布了全国建设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名单,铜陵成为全省唯一入列的城市。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枞阳经济开发区正在提升承载产业转移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一流,优化功能布局,正在向特色产业园区和现代化新城区的目标迈进。

  从产业基础、城市转型发展、投资环境等各方面来看,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或枞阳经济开发区条件成熟,建议争取2018-2019年申报成功。

  二、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

  (一)政策依据

  1.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39号)指出:着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积极引导沿江城镇布局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促进城市群之间、城市群内部的分工协作,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联通,优化空间布局,推动产城融合,引导人口集聚,形成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

  2.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家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皖政〔2015〕40号)提出:统筹规划建设开发区公共基础设施,加快实施开发区产城一体化试点,争取开展国家城市功能区转型试点,支持具备条件的开发区转为城市功能区。

  (二)政策平台概况

  1.主导:国家发展改革委。

  2.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办地区〔2015〕1710号)。

  3.主要任务。依托现有产业园区,在促进产业集聚、加快产业发展的同时,顺应发展规律,因势利导,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的理念,加快产业园区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为新型城镇化探索路径,发挥先行先试和示范带动作用。经过努力,该区域能够发展成为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城市服务功能完善、边界相对明晰的城市综合功能区。

  4.执行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支持各地开展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的通知》(发改办地区〔2016〕2076号)发布首批58家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名单,安徽省依托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苏滁现代产业园申报的合肥产城融合示范区、滁州产城融合示范区入选。要求各地在示范区建设中明确控制开发强度、创新体制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在控制开发强度方面,强调要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要求发展建设,科学划定示范区开发边界和各类生态保护红线,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统筹推进城市地上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在创新体制机制方面,要求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先行先试,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建立健全促进产城融合发展的有关体制机制,形成高效率、低成本的发展环境。

  (三)铜陵申报可行性分析

  1.铜陵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具备产城融合的基础条件。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于1992年7月,1993年5月成为全省首批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年4月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全省第5家),2015年7月跻身于安徽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目前,开发区入驻企业1300余家,拥有百亿企业2家、上市公司3家,三板或四板挂牌企业13家。已形成以铜基新材料产业为主导,电子信息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为支撑的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已经探索出一条企业先行、产业集聚、城区集成的发展路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配套功能逐步优化。

  2.铜陵政策的支持。2017年5月铜陵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实施意见》提出:在积极打造开放型经济平台中,积极推进开发园区转型升级。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培育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并举,将开发园区打造成为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优质平台、对外开放的窗口。2017年12月铜陵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全市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铜政〔2017〕61号),鼓励铜陵市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积极争创国家级政策发展平台。

  (四)铜陵申报建议

  建议铜陵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申报,争取2018-2019年成为“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在“宜工、宜商、宜居、宜业”的新城区建设上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做大做强产业规模;以产城融合为核心构建产业生态圈,完善综合金融服务,设立产业基金,鼓励企业研发,发展专业物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促进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融合、人口与产业集聚相协调,不断提升产业承载力、招商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

  三、国家级绿色示范园区

  (一)政策依据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委《关于加强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节〔2017〕178号)指出:加强工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以企业为主体,执行最严格环保、水耗、能耗、安全、质量等标准,强化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加快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升级,不断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引领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发挥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和绿色评价及服务等标准的引领作用。

  (二)政策平台概况

  1.主导:工业和信息化部。

  2.文件。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规〔2016〕225号)、《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工信部联节〔2016〕304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16〕586号)。

  3.主要任务。突出绿色理念和要求的生产企业和基础设施集聚,侧重于园区内工厂之间的统筹管理和协同链接。推动园区绿色化,在园区规划、空间布局、产业链设计、能源利用、资源利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运行管理等方面贯彻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理念,从而实现具备布局集聚化、结构绿色化和链接生态化。

  4.执行情况。2017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发布2017年第一批绿色制造示范名单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17〕491号),确定了2017年第一批绿色制造示范名单,其中绿色工厂201家、绿色设计产品193种、绿色园区24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15家。在全国24家绿色园区中,安徽省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选。2018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绿色制造名单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18〕60号),确定全国绿色园区22家,其中广德经济开发区和安徽界首高新区田营产业园入选。

  (三)铜陵申报可行性分析

  1.绿色发展是铜陵经济特色。在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市绩效评价中,铜陵市是全国唯一连续4年获得优秀的城市。在全国节能减排示范市绩效考核中,铜陵市连续3年获得优秀,并在总评中获得全国第一名。同时,铜陵市是全国“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推进快,重点区域大气、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4个城市之一,是2017中国最具绿色(旅游)投资价值城市。

  2.铜陵市是国家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市。自2015年开展试点以来,铜陵市坚持“绿色”导向,持续扎实推进各项措施落实,试点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方面,节能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强化目标导向,从能源利用、资源利用、污染控制等方面选取35个评价指标,建立了试点指标评价体系。编制《铜陵市节能量交易管理办法》,在全省率先探索推进企业间节能量交易。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推动产业智能改造、绿色改造,在全国率先打造循环引领、产城融合、三生(生活生产生态)共赢的循环经济升级版,循环经济园区热能梯级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余热余压发电机装机容量和综合利用水平全省前4位,循环经济“铜陵模式”被国家发改委向全国推广。

  (四)铜陵申报建议

  狮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枞阳经济开发区、铜陵义安经济开发区等开发区,绿色经济发展良好,均可统筹安排申报国家级绿色园区。建议枞阳经济开发区或义安经济开发区2018-2019年申报。

  四、综合保税区

  (一)政策依据

  1.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39号)指出:在中上游地区适当增设口岸及后续监管场所,在有条件的地方增设铁路、内河港口一类开放口岸,推动口岸信息系统互联共享。条件成熟时,在基本不突破原规划面积的前提下,逐步将沿江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为综合保税区,探索使用社会运输工具进行转关作业。

  2.国家发展改革委《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改规划〔2016〕1176号)指出:加快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和开放平台创新升级。从类型、功能、政策和管理四方面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逐步将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为综合保税区。

  3.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家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皖政〔2015〕40号)指出:加强特殊监管区和开放口岸建设。加快合肥综合保税区、蚌埠(皖北)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争取芜湖出口加工区整合升级为综合保税区,支持合肥、马鞍山、铜陵、滁州等有条件的市创建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

  (二)政策平台概况

  1.主导:国务院。

  2.文件。国务院《关于同意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具有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试点的批复》(国函〔2006〕128号)、国务院《关于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5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66号)。

  3.主要任务。综合保税区是设立在内陆地区的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由海关参照有关规定对综合保税区进行管理,执行保税港区的税收和外汇政策,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区、港口的功能于一身,可以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综合保税区和保税港区一样,是我国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特殊开放区域。主要承担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扩大对外贸易和促进就业等方面的任务。

  4.执行情况。据统计我国已设立国家级综合保税区84家。安徽省合肥、芜湖、马鞍山已设立综合保税区。安徽省3个综合保税区的设立,有利于更好地辐射和带动长江中游地区的开发开放,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贸易便利化,进一步为打造安徽经济升级版提供重要支撑。

  (三)铜陵申报可行性分析

  1.铜陵的申报工作。铜陵是长江沿岸重要的有色、化工、建材工业的生产与贸易基地。2017年铜陵市外贸进出口总值达375亿元,同比增长20.6%,总值居全省第三位。申报建设铜陵综合保税区对铜陵改善投资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铜陵市申报综合保税区工作谋划已久,早在2012年就已争取省政府办公厅明确支持,2012年8月研究部署申报建设铜陵综合保税区工作。目前铜陵已经取得安徽与上海开展区域大通关的节点口岸资格,被省有关部门规划为安徽三大国际集装箱集疏运中心之一。同时,立足铜材深加工、电子信息产品加工贸易、现代物流产业等开展招商引资,与大型企业签订“铜陵新港”投资框架协议,为综合保税区申报建设提供了项目支撑。

  2013、2014年,铜陵市把铜陵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列入全市“一号工程”予以重点推进。2014年4月铜陵综合保税区申报材料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审阅同意后,已正式上报省政府。2014年10月省政府在征求省住建厅意见时,省住建厅认为铜陵市“不宜在铜陵产业集中区范围内设立综合保税区,建议铜陵市调整综合保税区选址位置”。2016年铜陵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创造条件积极申报综合保税区。2017年铜陵为申报综合保税区进行市软课题公开招标,旨在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铜陵港的重要地位。铜陵港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内河15个主要港口之一,长江第一批对外开放一类口岸,对台直航港口,万吨级海轮进江终点港。2016年铜陵市政府与宁波舟山港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铜陵港与宁波舟山港集装箱铁水联运将实现班列化运作。2017年铜陵港完成吞吐量1.1亿吨,集装箱4.4万标准箱。铜陵港已经跻身亿吨大港,吞吐量是2012年的2倍,成为安徽第二大港。

  铜陵进境水果指定口岸是继合肥市之后安徽省第二个进境水果指定口岸,也是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全省唯一水运进境水果指定口岸。铜陵进境水果指定口岸运营,可以为铜陵及周边地区水果进口搭建绿色通道,节省进口时间和物流成本,使相关地区居民以更便宜的价格享受新鲜高品质的水果。

  3.铜陵的政策支持。2017年铜陵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开放合作平台建设,加快B型保税物流中心申报建设进程,建成运营进境水果、粮食指定口岸。开展江北港新区深度设计,推动横港、永丰万吨级码头建设,提升港口吞吐能力。发挥港航投资集团龙头作用,整合港口岸线资源,深化与宁波舟山港的战略合作,积极发展多式联运、江海联运。深化口岸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和关检“一站式作业”,加强跨地区通关通检协作,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

  (四)铜陵申报建议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现代商务平台体系建设专项规划(2017-2021年)的通知》显示,铜陵港可停靠万吨级船舶,是进境水果、冰鲜水产品、肉类、粮食等指定口岸。在此基础上扩大铜陵港口岸,加快国际集装箱码头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口岸运量;加大招商力度,引进投资大的出口型大项目。铜陵市委市政府为申报综合保税区做了不懈的努力,加强与武汉、宁波等地大型企业的项目合作,已经具备了申报建设铜陵综合保税区的基本条件。建议2018-2020年成功申报安徽省第四个国家级综合保税区。

  (作者系安徽财经大学副校长、二级教授、经济学博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