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在广交会发源地品味广州的变与不变

2018年07月11日 14:5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广州7月7日电(卢鉴 王佳)7月6日下午,记者跟随由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广交会人重走广交路”采访团走访了多处广交会旧址,感受广州在激荡的历史风云中始终保持高水平开放的初心。

  6日,“广交会人重走广交路”在第一届广交会举办地——中苏友好大厦启动。新华网 黄璐璐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而素有“中国第一展”美誉的广交会从1957年春季创办至今已连续举行123届,是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到会客商最多的综合性国际贸易展会。在2008年10月第104届广交会全面移师广州海珠区琶洲会展中心展馆之前,广交会展馆曾三度迁址,中苏友好大厦、侨光路2号的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起义路1号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和中国出口商品流花路展馆都是广交会旧馆所在地,每次迁址新场地的面积都比原来扩大2-4倍,足够大的展馆,为广州乃至全国保持高水平开放、集聚全球创新资源要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走访广交会旧址。新华网 黄璐璐

  昔日展馆今何在?经走访,记者发现,承办了第1-2届广交会的中苏友好大厦如今已成为一年能承接40场以上高端会议、时尚品牌发布会的现代化会场,承办了第3-5届广交会的侨光路2号的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转变为一楼全新装修的餐饮酒店,该酒店二、三楼柱子依稀保留了老广交会展馆的痕迹;承办了6-34届广交会的起义路1号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和35届-103届广交会的中国出口商品流花路展馆均已华丽转身为广州商贸文化场所,起义路1号陈列馆门口建有“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广交会旧址”的石碑,而大厅中的柱子和楼梯依然保留当年风貌。流花展贸中心展馆目前正在进行内部装修,计划年底全面开业。未来,它还将通过文献和影像,让馆内处处看得到广交文化。

  88岁老人李欢参加了迄今为止的每一届广交会,今年5月,他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说,参加第一届广交会时,他还是27岁的小伙子,广交会的变与不变都让他回味无穷:“第一届广交会展览的地方最早在中苏友好大厦,后来到流花展馆再到现在的琶洲会展中心,从最初的1.8万平方米,到现在琶洲的新展馆展览规模达118万平方米,面积增加65倍,展馆大了,参加的国家也多了,成交额也多了,当年第一届只有1754万美元万的成交额,到现在成交额突破300亿元,增长超过1700倍,我们的外汇收入也多了,中国和全球各个国家的联系也多了。”

  如今,尽管许多展馆的建筑外貌已变,但不变的是广州浓郁的商贸氛围和持续开放基因。作为61年来从未中断过的广交会,其各个时期的展馆也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对外经贸发展的历程:40年前,1978年第44届广交会上,有来自97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1000境外采购商到会,出口成交额达24.48亿美元。在2018年的第123届广交会上,截至5月3日,有来自214个国家和地区的203346名采购商到会,累计出口成交额达300.8亿美元,成交额同比1978年增长超过11倍。

  中国对外贸易中心数据显示,61年来,广交会累计出口成交超过1.3万亿美元,成交额占全国出口比重峰值超过50%,近年来每届出口成交额约300亿美元。目前,每届参展企业约2.5万家,其中超过20%的参展企业在广交会上的成交占当年出口的50%以上。

  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主任李晋奇在活动上致辞。新华网 黄璐璐

  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主任李晋奇说,广交会是我国持续对外开放的象征。不同时期的广交会旧址见证了历代广交会人忠于使命、勇于开放、坚韧不拔、改革创新的精神,新时代要以实际行动传承广交会人精神,面向全球服务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

  “广交会基因、商贸基因和文化旅游基因,这三个基因作为我们活化广交会旧址、谋求新发展的基础。我们正通过"文创+商业"双轮驱动谋划未来发展。”承接了中国出口商品流花路展馆运营维护的广州城投集团副总经理陈强说。

  中共广州市委外宣办、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主任苏健在活动中致辞。新华网 黄璐璐

  中共广州市委外宣办、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主任苏健表示,广交会旧址是广州开放发展的历史缩影,不忘初心重走旧馆,对于新时代广州努力争当“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排头兵”,向全球讲好“广州故事”、擦亮“广交会”品牌具有积极的意义。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