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台北9月20日电 (记者 杨程晨 邢利宇)“外销大陆明显提高果农收入,稳定的合作能让他们根据下一年的订单调整种植计划。”
台湾绿地农特产品生产合作社理事主席郭智伟近日在台湾屏东县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大陆商家直接向合作社下单,目前出口额逐年递增。
凤梨(菠萝)、香蕉、莲雾等台湾果品在大陆市场有良好口碑。自2010年《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以来,对大陆出口逐渐成为台湾中南部果农的重要选项。
在屏东县高树乡,绿地合作社是一家果农自发成立、整合外销通路的民间企业。据介绍,2017年该公司水果产量为5000吨、较2010年增长了2.5倍。以凤梨为例,合作社年均出口大陆市场逾2000吨、占全台出口总量约8%,2019年种植面积将增至145公顷、订单达2500吨。
郭智伟认为,台湾水果品种多样,不同季节各有竞争力。大陆有需求,加上两岸之间运输时间短,市场潜力巨大。台湾南部今年入夏以来降水不断,这让他十分担心来年时令水果的品质、口感。“台湾水果并非以量取胜,我们希望让大陆消费者吃到更好、更安全的水果。”
时下是收获柚子的季节。在高树乡另一家合作社——鼎新生活事业的工作间里,工作人员正在清洗、分装文旦柚和西柚。较为特殊的是,该合作社拥有从种植、分销到配送的完整产业链;去年,仅凤梨出口大陆就达2800吨,占全台出口总量近一成。
“公司成立六年,一直在做出口大陆的生意。”社长戴嘉兴说,大陆一直很照顾台湾果农。没有对岸市场,台湾不可能消化目前的水果产量。
近年,不少果农转往大陆培育水果,但受土壤、气候等因素影响,口感与台湾果品仍存差距。他说:“屏东北面、东面环山,一定程度上阻挡台风西进,自然环境决定这有利于果品生长。我对外销前景很有信心。”
作为“农二代”,戴嘉兴和郭智伟让果品销量成长到上一辈(他们长期专攻台湾市场)难以企及的数字,并通过成立合作社、绕开中间商的模式,让收入直接进入农民口袋。
在年轻世代人口外迁严重的南部地区,他们还带来了“新东西”。身为独子,戴嘉兴数年前下定决心从台北回乡工作,也方便照顾长辈。在他看来,农业线上服务一定会成为趋势。
目前,鼎新生活事业正尝试电商渠道,让台湾果品直接面向大陆更多消费者。戴嘉兴透露,上游种植因此亟待作出改变,公司接下来会加大在这一领域的投资。
“如何让水果销往不同城市都保证不变质?如何让不同产地的果品口感保持一致?这些都需技术人员帮助果农作细腻调整。”郭智伟说。
1998年便返乡加入上一代的事业,他表示,传统种植与现代技术,缺一不可。老一代接受新方法较慢,“农二代”更有意愿改变。
郭智伟提出,近些年,老一代果农确实因为“内销转出口”而挣到了钱。在台湾,城市里经济不景气,农村缺少新鲜血液,当下正是年轻人返乡“接班”的关键期。他推测,年轻世代回到农村,是台湾农业发展的趋势。
受访时,年仅24岁的水果外销商品牌代表赖庭恩站在郭智伟身旁。绿地合作社在大陆及香港的水果通路,通盘由这位新西兰游学归来的“农三代”打理。
“农业需要进步,也需要年轻人来克服困难。农业是很有前途的。”他说,和上一代相比,年轻人善于把先进理念与本地经验加以整合。先回来看一看,年轻世代说不定会很有兴趣承接传统农业。(完)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