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发力“向海经济” 铁山港“三步走”迈向亿吨港

2018年10月11日 14:10   来源:福州新闻网   

  北海铁山港码头。(北海市委宣传部供图)

  三面环海的半岛北海,每条道路的尽头都是大海,对外开放是融入城市血脉的基因。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和区位优势,近年来,北海以铁山港为依托,闯出一条“向海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深秋时节,北海铁山港码头一派繁忙,装运着镍矿、焦炭、煤炭以及大豆等散杂货的车辆不断穿梭,服务于中石化北海炼化、北海诚德、渤海农业等临港企业。

  2009年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凉的滩涂。如今,铁山港正分三期实施建设深水码头工程,建设泊位20个,设计综合通过能力8800万吨。其中,一期的1#~4#泊位建4个10万吨级泊位,设计吞吐能力1200万吨,已经投入使用;5#~6#泊位为15万吨级通用散货泊位,设计吞吐能力780万吨,目前已基本完工。

  同时,7#-20#泊位码头工程按计划推进,全部建成后,这座千年古港将向亿吨大港目标迈进。

  随着开放水平的提升,北海港口的国际航线日益密集,贸易量越来越大,依托港口和临港产业集群的“向海经济”发展如火如荼。“投入运行六年来,铁山港的货物吞吐量从2010年的117万吨到2017年的1875.4万吨,呈现跨越式高速增长。”铁山港相关负责人说。

  数据显示,广西其他港口用二、三十年取得的吞吐量,铁山港仅用五年就完成超越。该负责人表示,这主要得益于临港工业的进出口量的支撑,以及对中南、桂东南地区的货源开拓,有效实现了港工互动,拉动了港口吞吐量的增长。

  中国石化北海炼化公司沙盘。

  结构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以中国石化为代表的大规模投资积聚的效能正在逐步释放。

  始建于1989年的中国石化北海炼化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底与北海市政府共同出资组建北海炼化,原油加工能力因此提升到650万吨/年,产品质量提升到国Ⅴ标准。2017年实现产值322.83亿元,比增28.21%,上缴税金113.63亿元,是北海首家税收超百亿元的企业。

  无独有偶。由中国石化为主投资兴建的广西液化天然气公司,2017年天然气接收量累计106.47万吨,外运量103.08万吨,其远期设计接收能力将达到1000万吨/年。

  在临港新技术工程开发和应用方面,广西新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也被寄予厚望。该公司主要开展200万吨/年劣质重油深加工制烯烃、芳烃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形成完善的石化产业链,可实现产值超100亿元,税收超2亿元。

  10年前,北海还是基本没有重大项目落户的“产业荒漠”,如今临港产业独树一帜,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临港新材料、石化三大支柱产业。

  北海市提供的数据表明,“十二五”以来,该市海洋经济发展很快,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一倍。2017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517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48%;主要海洋产业实现增加值250亿元,占广西的37.5%,总量列广西首位。

  北海市委书记王乃学表示,要进一步推进互联互通建设,加快形成海陆联运枢纽。具体来说,就是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放大铁山港的港口优势,规划建设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港项目,推动北海与重庆、四川、贵州等省市的无水港建设,构建面向东盟、辐射西南中南、连接渝桂新通道、紧密联系粤港澳台的综合交通体系。

  在培育新兴产业的同时,北海实施严格的环保准入机制,在降成本、降耗能、促循环上下工夫,努力保护北部湾的碧海蓝天。

  采访团听取中国石化北海炼化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建设情况。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