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架桥梁 “互粉”友城遍天下

2018年12月04日 10:34   来源:北方网   洪涛

  谱写合作共赢新篇章——“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媒体融合专题报道

  天津北方网讯:为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提升天津国际影响力,推动我市与国际友城之间的交流合作,应波黑萨拉热窝市、英国利物浦市邀请,第四批“天津媒体一带一路友城行”采访团于11月25日至12月2日赴波黑、英国采访,报道友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益经验与做法,切身感受天津与友城交流合作的成果和潜力。

  人文交流密切:“我为我们城市的未来学汉语”

  波黑首都萨拉热窝旅游资源丰富。今年5月,中波互免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协定生效,波黑成为第二个对中国实行全面免签的欧洲国家。中国驻波黑大使陈波介绍:目前,免签协定对双边关系的拉动已经显现。今年前9个月,赴波黑旅游的中国公民数量远超去年全年,中国已经成为波黑第五大游客来源地。在萨拉热窝的热门景点黄堡,记者看到几名来自中国的游客:“萨拉热窝让我感觉惊艳。这是一座非常安静的城市,不需要去专门的景点,只要在城市的小巷间走一走就很舒服,就能感受到多种文化的融合。”游客王女士说。

  随着两国人文交流日益密切,波黑已经掀起了一股“汉语热”。25岁的邬雅丽大学时主修汉语。她告诉记者,在她的母校东萨拉热窝大学,汉学系已经成为最热门的专业之一。问起为什么学汉语,邬雅丽说:“我在萨拉热窝能够明显感觉到,来这里旅游的中国人一年比一年多。我相信,旅游业一定是将来最有潜力的行业。我是为我们城市的未来学习汉语的,我有这样的自信。”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据了解,塞族共和国已经将汉语作为中小学法定的第二外语。萨拉热窝大学和巴尼亚卢卡大学相继建立了孔子学院。访波期间,采访团恰好遇上中国大使馆和萨拉热窝阿夫多·斯马伊洛维奇小学共同举办“中国日”体验活动。陈波大使说:“我们希望‘民相亲’能够从娃娃做起,让这些孩子们成为中波友谊的一种传承,成为未来合作的桥梁。”

  经济发展互鉴:“让老工业城市焕发新的活力”

  利物浦历史上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商港。它和周围的曼彻斯特、谢菲尔德、利兹等城市共同构成的北英格兰地区是工业革命后英国制造业的中心。二十世纪中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世界产业结构出现了大范围调整,这一地区也随之遭遇了发展瓶颈。20多年前,依托较强的教育优势和科研优势,高新技术产业、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文创产业在利物浦迅猛发展,使传统的老工业城市焕发新生。

  漫步利物浦大学校园,随处可见来自国内的留学生。“我来英国学习快两年了,在‘利大’学的是人工智能和计算机专业”,聊起未来的规划,来自天津的留学生小张仿佛有说不完的话。“毕业后首选还是回国工作。我去年就开始关注天津举办的世界智能大会了,感觉国内发展空间更大,特别是智能制造行业,我专业正好对口。”利物浦市投资贸易署发言人Steph Lowey说,目前已有企业正筹备设立天津-利物浦人才孵化中心,通过与利物浦高校的合作为在北英格兰地区留学的中国毕业生提供在两地的就业机会,并在创业创新方面给予支持。

  接受记者专访时,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事郑曦原说:北英格兰地区汇集了31所大学和诸多大公司的研发机构,在航空航天、精密仪器、石墨烯、页岩气、人工智能等领域占据世界领先地位。周围各高校集中了约七万名中国留学生,这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天津也是传统的工业城市,是纺织业的重地,现在也在经历经济的转型、结构的调整。利物浦所处的北英格兰地区与天津面临同样的城市经济转型挑战,在让老工业城市焕发新活力方面,相信双方一定会有很大合作空间。

  目前,天津已与包含波黑萨拉热窝和英国利物浦在内的48个国家的88个地方政府结成了各种形式的友好关系,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对外开放和助推国际合作的重要支点和抓手。40多年来,天津的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经贸、科技、旅游、教育、文化、卫生、港口等多领域合作硕果累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城市与天津“互粉”,友城间的互动将为天津改革发展和对外交流合作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