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布楞沟变样了
“要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这是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高山乡布楞沟村亲切看望东乡族群众时的嘱托。
东乡县是甘肃省脱贫攻坚难度最大的深度贫困县之一,布楞沟曾是一个深度贫困山村,山大沟深、交通不便、耕地稀少、严重缺水,全村95%的村民是贫困户。
日前,记者来到东乡县,走进布楞沟村。大山里寒气袭人,可村里却是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
布楞沟村马麦热家很热闹,一家人都忙着和面炸油香、做油馃馃,迎接新春的到来。
崭新的砖木结构房子宽敞明亮,屋子里摆放着新式家具,院子中央新修的自来水井上,白色瓷砖贴面,镶嵌着“吃水不忘总书记,永远感恩共产党”两行红彤彤的大字。
“布楞沟人能吃上自来水,以前做梦都想不到!”看着哗哗流淌的自来水,马麦热动情地说。在这个60多岁东乡族老人的记忆中,昔日的布楞沟,最难的就是吃水,雇车拉一车水得翻山越岭,车费要花120元,“水比油还贵”。
布楞沟村民清楚地记得,2013年2月28日,村上饮水工程开工建设,短短的4个月,埋设自来水管网15公里,建成蓄水池7座,清澈的自来水流进了村民院落,布楞沟几代人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自来水引到了村里,平坦的水泥路也铺到了布楞沟。2013年3月18日,打通布楞沟和外界的公路开工建设,没几个月,一条长达20多公里的水泥硬化路把村子与大山外的世界连接了起来,解决了整个布楞沟流域6个乡镇、20多个村、两万多名群众的出行“老大难”问题。
水有了,路通了,布楞沟就有希望了,一些外出打工的布楞沟人听说了家乡的变化,陆续回到了村里。2015年年初,在外闯荡了10多年的东乡族青年马达吾德回到了布楞沟村,在外地搞了多年养殖,马达吾德要带动村民发展养殖业,“和乡亲们一起发家致富”。
马达吾德投资260万元,贷款200万元,修建了占地25亩的6栋暖棚圈舍,配套了氨化池、消毒室。布楞沟村29户贫困户将贫困贷款投入其中,入股组建起了养殖合作社。
养的羊越来越多,马达吾德就雇村里的贫困户一起养羊。村里的妇女马阿英社常年在家中闲着,马达吾德将马阿英社夫妻雇来养羊,每个人每月能有3000多元收入。“我们夫妻不用出村,一年少说也有七八万元收入,真是太好了。”马阿英社高兴地说。
多年从事养殖,马达吾德市场信息灵通,合作社的羊卖得很好,一年下来,能出栏好几千只,贫困户每户都有分成。马达吾德还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东乡手抓羊肉品牌优势,拓展村上帮扶单位的订单,羊肉远销北京。
“没有党中央的关心,就不会有布楞沟短短几年的巨大变化,我们在家门口创业更无从谈起,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少数民族的关心,脱贫致富我们很有信心。”马达吾德说。
在布楞沟村,这两年妇女也行动起来了,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一线。2015年,由当地政府牵头,企业运营,村里妇女参与,布楞沟村办起了全县第一家“巾帼扶贫车间”,车间生产当地妇女都拿手的油馃馃。
自从有了“扶贫车间”,不少常年在家闲着的东乡族妇女走出家门,纷纷来到车间做油馃馃。很快,油馃馃走出了大山,成了城里人眼馋的“香饽饽”。“家里忙,在家干,家里闲,来车间干。”说起在扶贫车间挣了钱,村民马秀芳乐得合不拢嘴。和马秀芳一样,布楞沟村有30名妇女得以就业,每月有1800元到3000元不等的收入。
布楞沟变样了。短短几年,水来了、路通了,太阳能路灯、文化广场将村子装扮一新,村里“六位一体”办公楼内卫生室、文化活动室人来人往,村民养羊、做油馃馃,甚至有人开始谋划开农家乐,个个都有了新奔头,昔日贫困山村彻底换了新颜。
随着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富民产业逐渐兴起,布楞沟,这个东乡语意为“悬崖边”的村庄迎来了华丽转变。2014年,布楞沟村在偏远特困村中率先实现了脱贫;2017年年底,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156元,是2013年的4倍。
“总书记的嘱托,极大地鼓舞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党和政府是布楞沟人打赢脱贫攻坚战,迈上小康路的坚强后盾。”东乡县委书记马生荣说,布楞沟村的沧桑巨变,是党的阳光照耀东乡族人民的伟大见证,东乡族群众切身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金凤凰展开了花翅膀,驮来了五彩的霞光,我站在总书记走过的地方,阵阵暖流在心中激荡,亲切的话语微笑的脸庞,谆谆的嘱托响耳旁,世世代代谁曾想,穷山乡变成幸福庄,山间的大道已通畅,民族团结架起了连心的桥梁……”一首《布楞沟的春天》,唱出了布楞沟人内心的喜悦。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马富春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