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全面实施旅游兴疆战略,打造经济发展增长极
坚持规划引领。围绕打造旅游经济强区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完善旅游发展规划和重点区域旅游规划,编制重点旅游项目、重点旅游线路专项规划。积极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大力实施“旅游+”战略,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交通、农业、林业等融合发展。用好用足社会稳定红利,破解制约旅游发展的瓶颈,补齐影响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短板,力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旅游收入总额增长40%以上。
打造旅游知名品牌。集中力量打造“新疆是个好地方”靓丽名片,形成新疆旅游鲜明标志,提升新疆旅游整体形象。着力打造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休闲度假、户外运动、自驾、红色、屯垦、康养、乡村、边境旅游等一批知名旅游品牌。重点培育阿尔泰山“千里画廊”生态旅游、伊犁草原文化旅游、丝绸之路民俗文化旅游、环天山千里黄金旅游等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形成全疆旅游环线。加强地方与兵团合作,统筹推进精品景区和精品线路开发。积极推动现有景区转型升级,扎实推进5A级景区创建工作。加大对老字号旅游商品、特色手工艺品、土特产和农副产品开发力度,推出一批富有地域特色、拥有自主品牌、深受游客欢迎的知名旅游商品。
提高旅游保障水平。统筹疆内疆外、线上线下,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媒体,完善旅游营销网络。加快公路、铁路、民航建设,着力解决交通基础设施制约问题。完善景区配套服务设施,推动重点旅游城市、旅游乡村和交通主干线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着力解决上厕所难、停车难、加油难、通讯信号不畅等问题。加快推进旅游集散体系、智慧旅游体系和旅游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健全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加强旅游市场整治,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舒适度、满意度,让国内外游客乐游新疆、流连忘返!让旅游产业成为带动能力最强、释放红利最大、造福百姓最广的富民产业!
(六)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建立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把发展实体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一批对全区经济发展具有带动作用和影响力的大企业集团及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快构建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壮大我区综合经济实力。
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各类企业进入农产品生产、贮运、加工、营销各环节,建设一批规模较大、设施完善、特色明显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冷链运输等新业态,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加快落实财政、金融等扶持政策,鼓励支持一批地方国有企业和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投资农产品加工,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
大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新一轮传统产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着力推动重点工业企业改进工艺、提质增效。加快推进乌鲁木齐、昌吉、克拉玛依、哈密等7个制造业基地建设,扩大新能源装备、输变电装备、特色农牧机械等产业优势,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人工智能、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形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实施行业龙头企业培育工程,重点支持发展一批有实力、上规模、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民营企业,鼓励各类民营企业整合重组,促进形成产业集群。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用足用好国家支持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加快推进南疆四地州纺织服装、电子产品组装、鞋帽、玩具、假发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服装、家纺等终端产业,加快推进民族手工业、旅游品加工业发展,支持“卫星工厂”“扶贫车间”建设,打造产业集群,高密度吸纳劳动力就业。扎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建一批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和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物流枢纽设施和城乡市场网络建设,发展一批重点商贸物流企业,建好新疆国际大巴扎等一批大型综合市场。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推进“互联网+”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和壮大智慧医疗、育幼养老、文化体育、家政服务、休闲娱乐等产业,扩大服务供给、释放需求潜力,不断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创新体系和制度环境,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力度,加快重大科技项目攻关、重大创新突破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大对企业创新支持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和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重要载体,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增强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动能。
(七)加大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有效投资,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加强交通设施建设。瞄准“疆内环起来、进出疆快起来”目标,坚持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相结合,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加快国省道和高速公路建设,开工建设精河—阿拉山口高速公路,力争建成G30线乌鲁木齐—奎屯、大黄山—乌鲁木齐高速公路改扩建等项目。以完善铁路路网结构、提升通达能力为重点,加快推进库尔勒—格尔木铁路、和田—若羌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乌鲁木齐—准东铁路双线电气化改造工程,建成克拉玛依—塔城铁路,打造以兰新高铁为主干、南北疆快速通道为两翼的铁路“交通圈”。围绕完善机场功能布局、提升航空连通度,推进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等改扩建和于田机场等新建项目,以市场化手段引进航空公司和通用航空企业,加快构筑疆内外联运网络。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统筹重大水利工程、民生水利建设等工作,加快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和节水供水重大水利项目建设进度,开工建设玉龙喀什、库尔干、莫莫克等水利枢纽工程,建成策勒县奴尔水库等项目,加快推进奥依昂额孜水利枢纽等项目前期工作。实施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等民生水利项目,充分发挥水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作用。
加强能源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准东新能源基地建设,建成投运喀什—莎车及莎车—和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南疆四地州煤改电(一期)工程、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哈密抽水蓄能电站、天然气储气设施项目,推动中石油、中石化加快玛湖特大型油田、吉木萨尔致密油开发、库车山前天然气勘探、顺北油气田开发等重大油田勘探开发,切实把新疆能源优势转换成高质量发展优势。
加强城镇设施建设。统筹地上和地下建设,优化城市路网结构,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搞好供水、供暖、供气、供电、通信等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加快城市和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和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力度,合理配置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为各族群众提供更加方便、舒心、美好的居住环境,让各族群众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
加强生态建设。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稳步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持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治理及湿地保护恢复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沙棘生态经济林基地建设,加强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生态保护,因地制宜推进退牧还草、退耕还林。
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统筹用好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债券等财政性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投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放宽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等领域投资限制,鼓励民间资本采取混合所有制、联合招投标等方式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积极吸引中央企业、内地省市国有企业和内地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参与重点项目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增加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服务供给,依法合规参与扶贫、污染防治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
(八)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增强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
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综合运用资金、环保、用地等手段,引导企业主动转型升级,稳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继续处置“僵尸企业”,有效化解过剩产能,降低全社会各类营商成本,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发展更多优质企业。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大力推行“放管服”改革。大力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实行权责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涉企收费清单等清单制度。全面落实自治区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加快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推行市场主体简易注销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减至120个工作日以内,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8.5个工作日以内,不动产一般登记、抵押登记业务办理时间分别压缩至10个、5个工作日以内。深入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扎实推进全区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深化企业和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证照分离”等方面改革,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
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国有资产统一监管。改组成立一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组建一批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着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团。引导一批国有企业进入农产品深加工、旅游、节能环保、现代物流等国资重点扶持领域。加快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推进国有企业优化重组股份制改革。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落实《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破除壁垒、营造环境、强化支持,让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吃上定心丸。加快消除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军民融合等方面的不公平待遇,在去产能、去杠杆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执行同样标准,清理违反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的政策文件,坚决制止随意设限、任性执法、权力滥用等行为,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下大力气开展专项清欠行动,重点治理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资金问题,依法保护民营企业权益。加强政银企对接,着力解决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支持更多民营企业直接上市融资。落实帮扶民营企业措施,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尊重、激励和保护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让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尽显身手,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深化财税金融改革。稳步推进自治区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认真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和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将所有部门单位、所有财政资金全面纳入绩效管理,做到绩效管理全覆盖。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加强预决算公开力度,提升预决算公开质量。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对“千企帮千村”企业采取灵活倾斜的金融扶持政策。推进新疆企业赴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融资。强化地方政府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地方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推进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