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区承担着为国家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的使命。大胆试、大胆闯,落到实处就需要勇于放弃不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发展方式。
海南自贸试验区正在短期利益和长远未来之间作出选择,在发展路径上破旧立新,推动经济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春节刚过,海南自贸区的各个项目现场就忙活了起来。三亚市招商引资办公室副主任谷习银:这个项目是一家深耕我们海南有六七年的房地产公司,最早计划是做房地产的。
谷习银告诉记者,现在转型做会展,企业当时肯定是有想法的,但是在这方面海南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房子限购、土地也限供。变化的不仅是企业的发展路径,政府自己的脑筋也需要大转弯。在三亚市财政局,记者看到了这样一组数据,三亚市的房地产税收去年8月份同比出现下降,12月份同比降幅高达四成。这对于房地产税收占比达六成的三亚市财政,影响巨大,2019年的预算表就因此改出了38个版本。三亚市财政局预算管理局科长王小冬:特别愁,只能是勒紧裤腰带进行调整,滨海旅游城市建设经费当时初步安排是9.5个亿,如果预算下调到7%,安排是5.458亿,减了4个亿。
多年来习惯于向房地产问收获的三亚,不仅财政上对房地产有了依赖,甚至突破自己、敢闯敢试的劲头也不足了。三亚市市长阿东:除了房地产方面,我们如何发展其他产业?怎么去做?有的时候包括干部职工不清楚,不知道怎么做,甚至对于控房地产还有一些不理解的。三亚要想拿得起自贸区建设的远大未来,就要放得下房地产开发的眼前利益,痛苦的取舍不可避免。阿东:去年谈了260多个项目,其中140多个项目都被否定了。为什么呢?有一些是借产业之名还是想圈地的,或者是变相搞地产的,这是我们坚决不同意的。
壮士断腕,三亚绝不当房地产的加工厂。选择了未来,也就选择了和过往的舒服日子做一个了断。放下房地产的三亚,靠什么抢上自贸区建设的潮头浪尖呢?三亚市副市长谢庆林:就把我们产业发展和产业培育的方向聚焦到习总书记给我们指明的三个方向,第一是旅游业,第二是现代服务业,第三个就是高新技术产业。把所有的资源力量集中到这三个方向上。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正是自贸区重点打造的高新技术产业。这片水稻来自中国和东南亚等7个国家,它们第一次来到海南参加国际水稻论坛的评比。但种子入关程序十分繁琐,有些就耽误了进度。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涂升斌:来自印度的和泰国的品种,因为通关手续的问题,没法赶上这个时间。育种专家的苦恼,正是自贸区扩大开放要突破的堵点。按照自贸区规划,海南要建设国际领先的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提供动植物种源的中转隔离、检验检疫,吸引国际种业企业入驻。这样的模式,国内没有先例,国际上也处于探索前沿。阿东:我们请了很多国际专家,包括请了国际上的公司论证什么是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如何去定位,如何去发展问题。没有模式可以借鉴,却代表发展方向。
这样的全新课题肯定不会像房地产那样做起来得心应手,但这才是国家需要自贸区先行先试闯出的那片未来。
成立不到一年的海南自贸区,已经完成首批8项制度创新成果,包括工商注册全省通办、施工图审机构向市场完全开放等,全国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全新的融资模式。制度的创新,使海南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更加顺畅,正在吸引更多的人才和项目。
来此的旅客告诉记者,他们来自上海、成都、河北、北京等多个地方。而他们来此的目的也各有不同,给水稻授粉、电动方程式赛车FORMULA E、做育种,农业科研,旅游产业、港口建设等五花八门。
采访中,我们深深感觉到,不打破旧的利益格局就不能释放新的生产力。其实不只是房地产,还有更多短视的利益、固化的思维让人上瘾,却麻痹了曾经敏锐的神经。站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第一线的人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去敢闯敢试敢担当的勇气。只有这样才能去较真碰硬,破难题、闯难关,将创新突破真正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