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地方戏不妨在景区“住下来”
在山东济南趵突泉景区有个白雪楼戏台,每逢节假日或重要的时间节点,都会有吕剧、京剧等的艺术团体上台演出,台下围观的游客“里三层外三层”,堪称趵突泉一景。
地方戏进景区,近年来已颇为常见,且是各美其美的好事。对景区而言,兼具当地民俗特色与审美的地方戏,能丰富景区的内容,增加人气;对游客而言,到景区游玩不仅能欣赏美景,放松心情,更能通过看戏接触地方的特色文化,加深对当地人文历史的了解。
如今,各大景区纷纷致力于丰富游玩内容,提升游客体验感。但地方戏的“加盟”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很多“戏”不能真正入“景”,存在“蜻蜓点水”“即停即走”的现象。究其原因,笔者分析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一是找不到合适的戏曲团体,由于客观原因,一些地方的戏曲团体数量偏少,演出水平也一般;二是尽管有团体愿意在景区驻场演出,但由于戏曲表演的特殊性,演出成本较高,景区不愿承担;三是景区对地方戏驻场演出的受欢迎程度持怀疑态度,如演出为公益则增加运营成本,演出为商业则市场前景不明朗。
应当承认,地方戏在景区“住下来”,短期内较难立竿见影地给景区带来明显经济效益,但从长远来看,将有利于景区打造文化名片乃至增加客流量。对一些景区尤其是新开放的景区而言,不妨尝试探索景区与戏曲表演团体的长效合作机制。比如景区出部分资金扶持戏曲团体发展,后者用一定场次的公益演出来回馈这种扶持;景区通过付费方式,邀请戏曲团体在景区开设传统戏曲体验课,开发研学游线路等。
在文化娱乐方式愈发多元化的当下,可供民众休闲放松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多。地方戏通过常态化进景区,一方面能解决部分戏曲团体的生存问题,另一方面也能为传承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新的载体与平台。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