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辆后装式垃圾车 贵阳研发制造

2019年09月24日 10:13   来源:贵阳日报   

  ■开栏语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贵阳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既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对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视,也离不开行政主管部门——贵阳市城市管理局几代人的努力付出。本报今起推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城管人与贵阳共成长”专栏,以城管人的视角讲述他们眼中贵阳70年来的变化。

  很多人并不知道,全国第一辆后装式垃圾车是由贵阳市环境卫生科研所于1984年研发并制造的,至今这种垃圾车仍是贵阳环卫工的好帮手。

  “1985年9月4日,由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等部门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可了我们研制的后装式垃圾车,认为这种完全用国产零部件及原材料造的垃圾车,为我国环卫作业提供了新车种。”贵阳市环境卫生科研所原所长郑原子对当年《贵阳晚报》有关此事新闻报道记忆犹新。

  作为这款垃圾车的设计者之一,郑原子毕业于贵州工学院机械系机制及环境工程专业,于1984年通过贵阳市人才引进来到贵阳市环境卫生科研所工作,和同事一起投身于环卫设施的研发。

  “当时,国内收运垃圾多用侧装式垃圾自动装卸车,在作业中翻装环节多,密封性差,容易造成二次污染。”郑原子说,为此,他和同事们在研发过程中,特别注重提高垃圾收运过程中的自动化强度,在借鉴国外类似车型的基础上,前后改了4稿,画了400多张图纸,并于1984年12月底研制出了样车。

  据郑原子介绍,这款垃圾车可收集10吨垃圾,工效提高了6倍以上,为环卫劳动者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缩短了工作时间。同时,这款垃圾车适用于城市和中小城镇的垃圾收运工作,逐步代替用来收集垃圾的人力手板车、垃圾桶和垃圾台,并在全国推广运用。

  1990年,贵阳市开始着手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而垃圾处理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

  “那时,云岩区和南明区各有一个垃圾填埋场,这两个填埋场既不规范,管理上也不科学。”郑原子说。于是,贵阳市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提上了日程。由他设计的两个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此后建成投用。

  “这两个卫生填埋场的两种工程技术工作,还成为建设部2004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试点示范项目。”郑原子说,其中在防渗技术体系中,使用的高陡边坡治理及人工衬层锚固技术,为当时三峡周边的填埋场提供了技术支撑。

  随着贵阳市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壮大,环卫设施也一步步完善。如今,贵阳市城管系统有垃圾中转站118座,免费公厕622座,高压清扫车、机扫车、洒水车、人行道清扫车、餐厨垃圾收运车等环卫作业车辆设备近2000台,建成投产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7座。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汤利

 

(责任编辑:秦宇雯)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