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1月15日电(记者 邵燕飞 范宇斌)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全力稳企业稳增长,再创民营经济发展新优势是该省的“发力点”。正在此间举行的浙江省两会上,来自该省民营企业的人大代表们纷纷点赞政府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持续“呵护”,并称“政府负责阳光雨露,我们企业负责茁壮成长”。
民营经济占浙江GDP比重超六成、企业数量超九成。2019年,浙江实施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31条;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0.6%、13.6%;全年为企业减负2280亿元;企业开办实现一日办结,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实现竣工验收前审批“最多90天”……力挺民营企业,浙江亦有多重考量。
一方面,唯有切实提振民营经济,稳就业、稳外贸、稳投资、稳预期才有基础。另一方面,扶持民企发展是加速科技创新,培育新增长动能,推动经济加快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民营企业过去的成长靠的是拼劲、闯劲、艰苦的奋斗,未来的发展靠的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谈及民营企业未来之路,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水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敏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民营企业进入二次成长时期,必须坚定成长的信心,坚定转型升级,融入国际化,加强技术投入与管理创新。
此次浙江省两会将审议通过《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在林敏看来,改革开放以来,浙江能从资源小省发展为经济大省,靠的正是灵活的市场机制以及政府对首创精神的尊重。“在省域层面率先用法律法规的形式确立民营企业的地位,推动民营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于浙江而言意义重大,也让我们浙江的企业家倍受感动,深受鼓舞。”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民营企业自身必须练好内功,撬动转型,自律自强。”林敏以水晶光电为例谈及,“‘光学+’时代已至,面临各类新技术迭代更新带给光学产业的利好形势,我们将研发富配、人才富配,走好技术型、国际化的开放合作道路。”
“民营经济从粗放经营到集约发展,从以机制优势和先发优势占领市场,实现量的扩张,到如今的产业结构调整、创新驱动、提质增效。”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小敏向中新网记者坦言,在各地民营经济都在负重转型的当下,民营企业应警惕“两极分化”的趋势。
纵观民营企业发展历程,徐小敏表示企业要做强,必须要有全球市场定位,把中国的质量做到让世界放心,把中国的品牌做到世界认可。“一个企业有了这个‘定海神针’,方能在国际化竞争中脱颖而出。”
对于外界评价中国民营企业已经碰到发展的“天花板”,在徐小敏看来,“我们要对产业、对产品、对未来,抱有信心与梦想,抢抓优势补短板,让企业突破所谓的‘天花板’。”此外,他还呼吁要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者合力,资源共享,并注重培养行业领军人才。
浙江民营制造业是中国制造的典型缩影,近年来产业层次不断提高,但在走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及在全球产业链竞争中力争上游等方面尚有较大发展空间。
从1980年的五个人五台机器,到全球最大齿轮散件制造商,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双环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吴长鸿见证着浙江民营制造业的发展轨迹,专注于齿轮,将其做到极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两个数字我做了特别记号,‘2019年(浙江)在役工业机器人达到8.9万台’‘2020年力争在役工业机器人累计突破10万台’。”吴长鸿说,这两个数字让他兴奋,源于其团队五年前的一个攻关项目如今尝到了甜头。
“我们自主研发出工业机器人的关节——RV减速机,目前这一核心零部件在国产RV减速机销售中排行第一。”吴长鸿期待双环RV减速机能更多应用到浙江新增的工业机器人上。
诚然,工业机器人的大量增加,背后是浙江近年持续推动机器换人、两化融合、智能化改造的直接成果,无疑将提升浙江制造的竞争力。
谈及转型升级,吴长鸿对中新网记者说,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制造业,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必须要迈过转型升级这道坎,这是无法回避的。“从2017年到2019年,我们持续投入超40亿元进行智能化技术改造升级,向着高端制造的目标奋斗。”
基于此,他建言政府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攻关“卡脖子”工程和“首台套推广应用”,为民营企业与国际领先企业竞争保驾护航。此外,进一步加大对消费需求的拉动力度,更好地平衡供需关系。
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鲜活样本,浙江台州正聚力建设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市,浙江省人大代表,台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吴海平表示,政府要夯实民营经济发展基础,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以“绣花功夫”精准服务企业,细化落实即将出台的《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不断强化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于区域发展而言,信息流、资源流、人才流等蔚为关键。对此,林敏还建议政府进一步统筹谋划,发挥区域特色优势,助推大通道建设,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助跑”民营企业拥抱国际化。(完)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