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如今走在武清区大黄堡湿地,随手一拍就是一幅河湖生态和谐发展的风景大片。“现在这边的空气可好了,到处都是鸟语花香,我每天都喜欢来湿地附近遛早。以前这里的鸟很少,偶尔能看见几只,现在可不一样了,能看到很多小生灵,它们中有的特别漂亮,都是以前只有画报上才能看到的那种……”昨天,在大黄堡镇住了一辈子的村民刘大爷欣慰地对记者说。
大黄堡湿地保护修复让不少村民和刘大爷一样,直接感受到了环境的改善。“去年这里还是一大片别墅区呢,为了保护湿地都拆了,现在满眼都是绿地、清水,空气里也都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在翠金湖附近上班的王军,一直目睹着这里的变化。
“我们已完成湿地核心区围网工程,共计55公里,逐步实现核心区封闭式管理。完成疏通鱼塘、芦苇浅滩、鸟类栖息地改善工程的施工设计编制,目前正在进行完善。”天津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周俊启介绍说,“目前监测平台构建、湿地展览馆建设正在进行实施方案设计;柳河整治、龙凤河整治工程正在开展施工设计;上半年累计完成湿地生态补水2500万立方米。我们还编制了《天津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治理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成立了由11名全国著名湿地专家组成的专家库,成立湿地巡护小队,做好野生动物保护特别是候鸟迁徙季节保护工作。”
不仅如此,周俊启说,截至2020年5月底,翠金湖整改项目湿地生态修复、燕王湖生态修复工作全部完成,包括植被恢复、鸟类栖息地营建、芦苇浅滩等建设,两处均实现了湿地修复。此外,土地流转和地上物拆除高标准完成,京津农药厂(英力公司)拆除及危废清运全部完成,生态移民工作稳步推进。
近两年大黄堡湿地综合效益得到显著提升,2019年委托生态环境部南京环科所进行保护区第二次科学考察发现,近两年与上次科考(2005年)相比,新增大量野生动植物,包括新增鸟类15种,总数达214种;新增植物46种,总数达284种。鱼类、爬行、浮游、底栖等动物物种均明显增加。特别是珍稀水鸟,无论是种群数量,还是停留时间,均有突破性增加。今年以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东方白鹳较之往年明显增加,成群聚集达200余只,往年罕见的白鹤、白枕鹤、大白鹭明显增多,一幅“河畅、水清、岸绿、鸟飞”的生态新画卷得以生动展现。
湿地修复,不仅环境美了,村民收入也增加了。据介绍,保护区修复保护共涉及崔黄口、上马台和大黄堡三个镇40个村,随着鱼池土地流转等工程的实施,群众人均年收入直接或间接普遍提高,并且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增加了多元化再就业的选择。可以预见,随着生态移民的实施,以及生态价值实现机制的不断探索,生态惠民富民的效益将更加显现。(津云新闻编辑李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