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包头稀土高新区的“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联盟”传出好消息,目前“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联盟”已经柔性引进16家知识产权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信息检索、专利申报、业务培训、维权咨询、专利转化和质押融资等8个领域的知识产权服务。“我们已经为企业和中介机构提供业务对接合作项目300多项,为企业提供检索服务1000多次。”稀土高新区知识产权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海龙说道,他们还与中国专利开发公司合作建设国内第一个“全球稀土专利专题数据库”,每季度同步更新数据。
据悉,2019年,稀土高新区企业和居民获得专利授权758项,每万名从业人员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8.9件,位居全市第一。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制度,让知识产权能更好地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稀土高新区相关人员。
创新举措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谱新篇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就是企业或个人以合法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经评估后作为质押物,向银行申请融资,其本质上是一种无形财产权。正是因为这一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性,其在实际融资过程中一直面临着很多难题。
不久前,国务院一次常务会议提到了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当天会议决定,要鼓励商业银行在国家高新区设立科技支行,支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稀土高新区企业一方面有着深厚的创新基础,另一方面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运营都需要大量资金,因而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需求更为迫切。我们将促使稀土高新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进一步推进,成为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的有效抓手。”李海龙分析道。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内蒙古恒久钢构集团有限公司的业务范围不断拓展,承揽的项目越来越多,资金需求成为摆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题之一。
“我们企业目前有专利24项,今年通过质押的方式,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功获贷300万元,这笔款项因企业扩大产能需求,全部用来购买了原材料。”该企业财务部门相关负责人说。目前,企业已成长为集设计、制造与施工总承包于一体的3A资信企业,2019年经营规模和产值再创历史新高。
自2019年以来,稀土高新区知识产权局和邮储银行签订了《知识产权质押战略合作协议》。积极与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国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部门和金融机构对接,目前内蒙古生产力促进中心可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全额知识产权评估费补贴、贷款总金额10%或知识产权部分30%的风险准备金以及1%—3%的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
除了相关扶持政策之外,结合区情实际,高新区创新运用“企业设备+知识产权”“股东房产+知识产权”“企业厂房+知识产权”“土地+知识产权”“股权+知识产权”等质押方式,促成金融与知识产权有机融合。“今年,我们准备为科技创新型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方式,累计融资6000万元贷款,支持企业转型发展。”李海龙信心满满地说。
政府搭台银企对接 共谋发展互利共赢
如今互联网、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科技企业崛起,如何帮助这些企业突破融资瓶颈,走出资金困境,直接制约着高新区在创新驱动方面的效应。
李海龙坦言:“稀土高新区中有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质量较高,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能够帮助银行寻找到比较优质的客户。”
日前,在稀土高新区中小微企业金融知识线上培训会上,包头新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企业通过与金融机构对接,了解到税贷通、科技贷、助保贷、快捷贷、小微易贷、创业贷等多种信贷产品。
“通过政府科技部门的大力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更多的科技型企业实现了‘输血’,不仅激发了企业研发人员科技创新的动力,也为企业构建了一条专属的金融服务渠道。”李海龙说道。
内蒙古新力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受益企业之一。“我们主要从事各类纯羊绒制品及羊绒混纺制品的生产与销售,在羊绒精纺高支纱的纺纱技术上,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能顶住疫情带来的资金压力,得益于前不久刚刚获批的200万元贷款。”公司总经理程鹏飞说。
不仅如此,今年上半年,稀土高新区知识产权局通过网络问卷、电话调查收集到符合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条件的资金需求21条,实地走访调研企业18户,将有关融资需求向银行和中介机构进行了推荐。截至目前,通过知识产权质押方式累计为恒久钢构、新力纺织等4户企业融资1470万元;另有1户企业已获银行授信2000万元;6户企业正在办理审贷程序,预计可获得专利质押贷款3100万元。
2019年,稀土高新区累计培育东宝生物、英华荣泰、中国二冶等9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和示范企业,占全市的70%以上;培育北方股份、迪克创意、中车电机等7家知识产权贯标企业,占全市的70%以上。
“下一步,我们要多多了解知识产权的实际市场价值;同时也要注重知识产权质量提升与保护运用,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创造更好的环境。”李海龙表示。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