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发布技术方案 科学恢复农作物灾后生产

2020年08月11日 09:31   来源:科技日报   

  安徽发布技术方案 科学恢复农作物灾后生产

  科技日报讯 (记者吴长锋)记者从安徽省农业农村厅获悉,安徽前期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的受灾地区正全力推动灾后农业生产恢复。为此,安徽省农业农村厅日前发布《灾后农作物生产恢复技术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各地结合实际,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根据作物适应性和当地退水后秋冬光热资源情况,按受灾类型和受灾程度,因地制宜开展灾后农作物生产恢复技术指导,最大限度减轻因灾损失。

  《方案》提出,要科学判断水稻是否需要补改种。水稻具有较强耐涝性,一般浸泡一天一夜,对稻苗生育影响较小;浸泡3—4天,只要有叶片在水面上,如果及时排水晾田,2天后追施叶面肥,仍然可以保苗。判断水稻是否要补改种,要做到看植株、叶片、根系。强降雨造成农田积水,但涝渍时间较短,在地作物恢复生长的可能性较大。这类地区应采取积极措施,排涝降渍,查苗补苗,加强田管,促进苗情转化。其中水稻灾后要注意清沟排水,除涝保苗,查苗补苗,以稠补稀。同时,增施速效肥,促进苗情转化。涝渍之后,秧苗长势较弱,土壤肥力流失较大,应及时增施速效肥料,适施磷、钾、钙,补足地力,促进苗情转化。作物受涝渍后,植株素质下降,易受病害侵染,应加强病虫测报,适时防病治虫,控制病虫害暴发流行。旱地作物灾后要及时排涝,清沟降渍。早追提苗肥,促进缓苗。培土壅根防倒,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

  对于强降水后短期难以排出的绝收田块,《方案》提出,要根据积水排除时间早迟和农时季节的要求,及早考虑改种其他作物。基本原则是通过育苗争取农时,改种高产高效作物。应根据退水早迟,及早安排育苗,无地育苗的可借地育苗或统一进行工厂化集中育苗,待水退后,组织适时移栽。积极采取应变技术措施,通过调整播种技术,如催芽直播、地膜覆盖(旱地)等手段,弥补季节上的限制。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