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临港记者 胡幸阳
上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迎来“周岁生日”。新片区揭牌一年来,围绕政策制度创新、特殊功能打造、现代化新城建设等方面全面发力,交出了一份相当亮眼的成绩单。站在一周年的新起点上,新一轮冲刺跑已然开始。
8月20日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关于以“五个重要”为统领加快临港新片区建设的行动方案(2020—2022年)》出炉,为临港新片区未来三年的发展定下了方向与目标。70公里外的临港,许多高度相关的工作正不断落地。
比如20日开工的滴水湖金融湾项目:临港新片区要打造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开放新高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增长极,两大抓手正是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的发展,以及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流通;《行动方案》则提出,到2022年,临港新片区进出口总额要突破1150亿元,要引进和培育各类金融及投资机构200家以上,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要达到1500亿元以上——发展定位与之契合的滴水湖金融湾,或将成为个中关键。
又比如18日开张的临港新片区国际人才服务港,集纳出入境接待、人才服务等功能,并为入驻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办公空间。乌克兰姑娘娜斯提娅闻讯前来咨询居留许可事宜,感受了这里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后,接受记者采访时笑开了花:“太方便了!”
临港新片区已经推出了一批开放人才政策;根据《行动方案》,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一期将在2022年前全面开工,提供一流的空间载体;人才港的开张,更是让新片区离全球人才创新创业首选地更近了一步。
市领导近日在临港新片区调研时提出,要让新片区成为“天下英才向往的地方”。临港新片区有很强的产业基础,集聚了几大高新产业集群,又正在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对各类人才来说,这里有无数就业机会、创业平台、事业舞台,出彩机会无穷。而与宜业同样重要的,是让临港新片区变得更宜居。
《行动方案》提出,临港新片区将重点从综合交通体系、综合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事业等方面着手,加快完善新城功能,构建高品质生活空间。归根结底,就是要围绕人的职住需求,持续打造体现人民城市建设理念的城市样板间。
人们期待着,这里将升起一座“国际风、未来感、海湖韵”的海上城市。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