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月19日 庄兆林)

2021年02月18日 15:01   来源:徐州日报   

  点击查阅更多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19日在徐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长 庄兆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徐州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百年不遇的疫情冲击、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叠加交织的困难挑战,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三主”工作总要求,团结一心、负重奋进,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基本实现,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的新布局全面展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一)直面大战大考,“双胜利”目标顺利实现。面对疫情,迅速行动、全民参与,全力做好“六稳”“六保”,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的优秀答卷。疫情防控成效明显。坚持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在短时间内有效控制了疫情,牢牢守住“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线,23天新发病例“归零”,48天住院病例“清零”,3个月左右基本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成功实现患者零死亡、医护零感染、涉外病例零输入。先后选派六批258名医务人员分赴湖北开展医疗救援,人员数量列全省第一方阵。经济发展稳中有进。面对经济深度收缩的不利局面,出台“支持中小企业21条”“惠外贸12条”以及稳消费扩投资等系列措施,推出减税降费、援企稳岗、减租降息、融资支持等一揽子举措,扎实推进复工复产,保障经济加速回暖、逐季向好。全市完成GDP 7319.77亿元,增长3.4%;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1.8亿元,增长2.9%;工业应税销售收入增长5.8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规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增幅居全省前列;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3.75%、20.33%,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二)聚焦调优调高,产业结构调整实现重要突破。产业招商和项目建设有力推进。“招商引资1号工程”成果丰硕,新沂水性超纤、邳州弘信电子柔性线路板、经开区天通新材料、云龙德基广场等一批投资超50亿元产业项目顺利落户。新签约、开工、投产产业项目分别达到715个、610个、486个,项目数量更多、质量更优。5000万元以上在库项目达2003个,较上年增加855个。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速成长。四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1%,高于规上工业1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5.4%,占比46.6%、提升6.5个百分点。鑫晶半导体大硅片项目产线贯通、顺利试产,产品质量国内领先;鲁汶仪器磁存储刻蚀机完成首台研发,填补国际国内空白;徐工大数据项目入选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传统产业转型取得突破性进展。四大行业过渡期生产企业按期停产,18家钢铁企业关停15家、整合成3家,11家焦化企业关停并转8家、整合成3家,62家水泥企业关停47家、保留15家,9家小热电企业完成关停或改燃,中新二期、徐钢三期、龙兴泰焦化联产等37个转型升级重点项目有序实施。化工行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深入推进,年内34家企业关闭退出,总数压降到71家。各类市场主体培育成效显著。新增“四上”企业2051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515家。高成长型企业加快培育,3家企业获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3家企业获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市场主体22.55万户,总量达到115.8万户。

  (三)注重蓄势增能,改革开放创新迈出更大步伐。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招引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50家,总数突破1000家。新增新型研发机构63家,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实体化运行,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5家、省级孵化器8家。新引进领军人才441人,招引大学生4.3万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8.29件,年内增加4.71件。在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勇夺3金,金牌总数列全国地级市第一位。中国(徐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成运行。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创建高分通过评审。重点领域改革多点突破。“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市级审批事项在线服务覆盖率达96.8%,企业开办时间大幅缩短。基层“三整合”、市属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机关事业单位所属企业改革、云龙湖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圆满收官。国资国企改革有力推进,徐工混改基本完成。市区农商行改革顺利收尾,徐州农商银行开业运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效明显,省级试点首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成交。双向开放空间加速拓展。获批国家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跨境电商综试区启动运营。淮海国际港务区正式成立,陆港集团组建完成。

  “徐州号”中欧班列年内开行304列,新开辟西亚、欧洲线路。观音机场开通至越南河内、泰国曼谷国际货运航线。徐州综保区进出口超百亿元,是上年的5.2倍。实施“百企增十亿”系列举措,实际使用外资22亿美元,增长5.3%。进出口总额突破千亿元,增长14.2%,增幅名列全省前茅。

  (四)强化统筹协调,城乡建设取得扎实成效。中心城市功能日趋完善。90项城建重点工程开工率、投资完成量创历年新高。轨道交通2号线通车运营,3号线二期、6号线一期开工建设,三环南路快速化改造启动实施,徐连高铁即将通车,东部绕越高速启动建设,内畅外联的交通网络日趋完善。大龙湖国际会议中心建成运营,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淮海国际博览中心建设全面提速,大郭庄机场完成迁建转场,园博会筹办高效推进,城市建设呈现组团开发、联动推进的良好态势。建成5G基站4180个,城域网出口带宽达7500G,均居全省第4位。完成棚改拆迁1200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106个,盘活处置存量用地8.33万亩。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全面推开,1471座公厕实现改造达标、规范管理。“无废城市”试点建设有序推进,高分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检,邳州创成全国文明城市。乡村振兴战略进展良好。“三乡工程”成效明显,吸引社会资本366.3亿元投向农村,招引6282名人才、能人下乡返乡创业就业,1765个行政村与企业开展“企村联建”。粮食总产首次突破百亿斤,生猪生产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新改善农房3.7万户,新建农村公路579公里、桥梁163座,新建改建户厕3.6万户,城乡供水一体化、行政村生活垃圾保洁收运体系和水冲式公厕实现全覆盖。全国、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在我市召开。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实施源头防控、精准治污,累计新建微型监测站249个,覆盖全市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初步构建。市区PM2.5平均浓度50μg/m3、下降11.8%,优良天数261天、增加45天,改善幅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健全“2+3”护河治河新机制,国省考断面Ⅲ类水比例达83.3%,大沙河丰县段获评全省唯一国家级示范河湖。九里山襄王路宕口、卧牛山、拖龙山等生态修复重点工程顺利竣工。新造林20.4万亩,为省定任务的3.4倍。循环经济产业园加快建设,第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并网运行,市区生活垃圾实现全量焚烧。

  (五)坚持人民至上,群众生活质量持续改善提升。民生实事较好完成。脱贫攻坚成果有力巩固,达标村、脱贫户收入稳定增长,2456户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全面完成,防返贫机制有效运转。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75万元、2.12万元,增长3.6%和6.8%。城镇新增就业8.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76%。城乡低保标准分别实现十四连涨和九连调,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社保体系,清欠失地农民保障款108亿元。创新推出“惠徐保”,职工医保实现市级统筹。为19.4万名老人提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4.11亿元。社会事业繁荣发展。新建改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111所,招聘教师7233名,大班额比例降至0.73%,超大班额全部消除,高考本科上线率持续攀升。医疗事业集团组建运行,市中医院新院、市公共卫生中心、市传染病院改扩建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新增三甲医院1家、三级医院4家,实现三级医院县域全覆盖。首届汉文化论坛成功举办,大风歌城启动建设,全域旅游创建持续深化,徐州博物馆晋级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圆满收官,敬老院全部转型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徐州马拉松晋级全国金牌赛事。社会治理全面加强。“四位一体”社会善治徐州模式不断完善,“有事好商量”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创新推进,市县镇村四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实体化运行,获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信访形势持续好转,信访总量下降12.3%,其中越级进京访下降9.8%,中央和省交办重复信访案件化解919件。“一年小灶”专项整治成效明显,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56.5%和50.2%。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试点工作圆满完成。法治建设满意度全省第一。第三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妇女儿童、青少年、红十字、民族宗教、审计、统计、外事、台湾事务、侨务、档案、人防、气象、广播电视、机关事务管理等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

徐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月19日 庄兆林)

2021-02-18 15:01 来源:徐州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