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月12日 刘志仁)

2021年02月26日 15:10   来源:郴州市政府办   

    点击查阅更多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12日在郴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 长 刘志仁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及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和“十三五”时期政府工作回顾

  2020年,是郴州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郴州考察,作出重要指示,寄予殷切期望,给我们以巨大鼓舞和鞭策,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一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考察郴州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决落实中央、省和市委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受了新冠肺炎疫情“大考”,完成了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迎来了中国(湖南)自贸试验区郴州片区获批,实现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十年夙愿,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成就。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建立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机制,落实“四个全省率先”的防控举措,仅22天就控制了本土疫情,44天本土病例全部治愈,全市实现了确诊病例“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境外输入病例“零扩散”、无症状感染者“零传播”。同时,扎实推进“三转一统筹”,不失时机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学,并派出医疗队驰援湖北黄冈,积极生产筹措防疫物资支援全省全国,充分彰显了服务“国之大者”的郴州担当!

  ——坚持以保促稳、稳中求进,竭力稳住了经济基本盘。面对疫情严重冲击,精准开展“三推”工作,建立健全“链长制”“行长制”“指标长制”,加强经济运行常态化、精细化调度,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2%;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4.5%。粮食生产“双稳”、生猪稳产保供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大力清理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欠款,精准落实稳企纾困措施,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保险费8.1亿元,累计减免企业税收8.3亿元。新引进三类“500强”项目25个。实施亿元以上重点项目468个、完成投资1700亿元,其中产业项目投资占75%;省级以上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4.6%、税收增长15%左右。会展经济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第八届矿博会和蔬果产业博览会、湘南汽车文化节等展会成功举办。全市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8.3%,存贷比达71.4%,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夜间经济、网络经济、精品民宿等业态来势较好,我市入选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消费试点城市。一年来经济发展克难有效、稳中有进,充分彰显了科学应变、化危为机的郴州智慧!

  ——坚持精准补短、巩固成果,全力打好了三大攻坚战。严格对标“两不愁三保障”,坚决落实“四个不摘”。在全省率先建成运行覆盖全市农村人口的防贫监测帮扶平台。及时开展应对疫情“稳就业、稳收入”专项帮扶,扎实推进 “六覆盖”。剩余1.1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高质量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和抽查。河长制深入实施,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三个“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长江禁捕退捕、小水电清理整改任务全部完成。三十六湾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主体工程完工。东江湖91个良好湖泊治理项目通过验收。环保督察整改、污染防治“夏季攻势”年度任务较好完成。“禁野令”全面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完成。生活垃圾分类、厕所革命深入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8%。水、气、土污染防治成效明显,饮用水水源地、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100%达标。新增国家绿色矿山4家。完成人工造林17.5万亩,市城区空气质量保持全省前列。金融化险纾困和化解政府债务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市和市本级均处于法定债务率预警线以下。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交通顽瘴痼疾整治有力有效。京广线“3·30”列车脱轨事故救援被列为“2020年全国应急救援十大典型案例”,充分彰显了乐善有恒、大爱无疆的郴州温暖!

  ——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破,有效破除了一批难点痛点堵点。深化“放管服”改革,“一件事一次办”全市通办268项,“跨省通办” 150项,企业开办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新建商品房实现“交房即交证”,长期困扰群众的不动产办证难问题有效缓解。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及“跨省通办”经验获国务院大督查肯定。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创新推进“交地交证即开工”,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从100天压缩至10个工作日。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任务全面完成。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落实“三个清单”管理制度,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高质量完成《郴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郴州市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条例》《郴州市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政府阶段立法工作。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按期办结人大代表建议243件、政协提案183件。切实加强审计、财政监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旗帜鲜明反腐倡廉,驰而不息正风肃纪,严肃查处了一批贪腐案件,充分彰显了惩贪治腐、清廉治政的郴州决心!

  ——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积极拓展了创新开放新局面。坚持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中国(湖南)自贸试验区郴州片区建设为引领,统筹推进全市创新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围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主题,成功举办一系列全国性和国际性重大活动。东江湖大数据中心荣获“国家绿色数据中心”称号。省“5个100”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年度研发投入率100%,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32家,新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获省科学技术奖励6项。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加快建设,中国(湖南)自贸试验区郴州片区稳步起航,对外经贸合作扩大到156个国家和地区,入选 “中国外贸百强城市”,充分彰显了开放包容、求实创新的郴州精神!

  ——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着力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省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和市“十大惠民工程”全面或超额完成。发放价格临时补贴6603万元,惠及困难群众141.6万人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2%、7.3%。完成干线公路建设87公里、农村公路982公里、安保工程1079公里。新增城镇就业5.7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34万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有力有为、扎实有效。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35万个、公办幼儿园学位4.18万个,4所县级芙蓉学校全面建成投入使用。新增省级卫生镇2个、卫生村47个。建制乡镇卫生院标准化率、全科医生配备率100%。建成覆盖全市公立医疗机构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体系。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入推进。农村贫困人口医保参保率、大病救治率、慢性病签约和服务率100%。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荣获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十佳城市。115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进展顺利。城市小环境和微循环持续改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扎实推进,基层治理水平持续提升,“一镇四村”被评为全国示范,平安建设获全省先进。普法宣传教育做法全国推广。房地产领域遗留问题处置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禁毒人民战争纵深推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国防动员准备和民兵调整改革成效明显。初心暖民心,实干聚人心,充分彰显了团结拼搏、开拓奋进的郴州力量!

  各位代表!2020年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三五”圆满收官。“十三五”以来,我们紧紧把握中央和省里支持郴州发展的重大机遇,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迈上新的大台阶。红色与绿色相映成画、创新与开放相得益彰、转型与升级相辅相成的郴州,已经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

  ——五年拔寨攻坚,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11个县市区全面小康“六覆盖”监测指标100%完成,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绝对贫困历史性消除,罗霄山片区4县均提前脱贫摘帽,全市44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累计脱贫44.1万人,累计完成危房改造7万余户、易地扶贫搬迁1.46万户,综合贫困发生率由10.7%下降到零,城市困难职工同步完成解困脱困。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由298万人增加到332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受益230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6.6%。义务教育大班额全部消除,贫困生零辍学。公路“组组通”和客运“村村通”实现全覆盖。公众安全感民调成绩保持全省前列。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五年砥砺奋进,我们取得了“五个郴州”建设的重大进展。扎实推进四个“四年行动计划”,GDP总量突破2500亿元大关,人均GDP由50526元提高到52632元;六大产业集群和九个工业优势产业链初具规模,农业四大百亿产业蓬勃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0.5个百分点,跻身中国百强城市,综合实力大幅攀升。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由1%提升至2.3%,累计增加高新技术企业214家,城市创新竞争力进入全国百强,创新活力显著提升。实际利用外资、到位内资总量均保持全省前列,矿博会办出品牌效应,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自贸试验区等一批国家级平台接连获批、叠加共振,开放优势更加凸显。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和全省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示范城市,荣获2019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生态福城声名远扬。“十大惠民工程”连续4年实施,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连续5年超过77%以上,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45%,入选首批国家级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示范城市,连续十年获评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民生实事温暖人心。

  ——五年不懈追求,我们打下了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基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国企国资改革持续深化。产业结构、投资效益、财政质量进一步优化。成功入选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有色金属固废循环利用、微晶石墨、自驾旅游与露营房车等技术标准领跑全国。被列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快递进村试点城市。获评2018中国企业营商环境十佳城市。新能源电力装机容量全省第一,城市绿色发展综合指数连续3年全省第一。乡村振兴开局良好,承担了全省唯一的市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试点,合作共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取得重大进展,红三角绿色经济圈、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务实推进,被评为“中国魅力乡村建设示范区”。

  ——五年实干担当,我们推进了一批多年想办而没有条件办的大事。东江引水工程一期完工、二期在建,莽山水库、桃源水库建成蓄水;长输管道天然气入郴工程成功通气;武深高速湘粤界段建成通车,高铁站改扩建竣工,北湖机场年内将实现通航;郴州火车站改扩建、郴州汽车总站搬迁启动实施;北湖市场一期和马家坪市场搬迁如期完成,罗家井市场改造及七星、振兴桥等批发市场搬迁平稳实施,一批制约发展、影响安全、群众揪心的“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五年锐意进取,我们创造了一批享誉全国的“郴州经验”。全面完成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服务业综合改革、“放管服”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多项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特色小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四好农村路”建设等创新工作,“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城乡供水一体化智慧管理改革、人民调解“百米服务圈”、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淘汰落后产能、扶贫小额信贷、健康扶贫、产业扶贫等典型经验在全国推介。南方山丘水生态文明建设、“线上线下”“互联网+就业”、优化营商环境、红色旅游发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以诚信建设助力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等一批工作入选全国优秀案例。获国务院、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100项次。

  回顾过去,我们深切感受到:这是郴州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五年;是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市场活力加快释放的五年;是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乡融合加速推进的五年;是污染治理扎实有效、生态品质大幅提升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五年成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引领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积极参与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向驻郴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指战员、民兵预备役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郴州改革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五年团结奋斗,五年实践探索,我们对推进郴州高质量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主要体会有: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最根本保障。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推动郴州经济社会行稳致远。必须坚定不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用政府的紧日子赢得群众的好日子”,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坚定不移加快实体经济发展。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毫不放松抓产业、抓招商、抓园区、抓企业、抓项目、抓落实,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忠诚、法治、办事、高效、廉洁政府建设。以政府自我革命、职能转变引领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新冠肺炎疫情面临的不确定性还在增加;产业实力不强,龙头企业、支柱产业不多不强;企业创新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研发投入、人才吸引力和创新支撑能力不足,创新型、科技型企业不多;动能转换步伐不快,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不足,内需活力有待进一步释放;民生服务供给不足,基础设施、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还存在薄弱环节;安全生产还有不少隐患,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任务依然艰巨;少数政府工作人员担当作为不够,“四风”问题仍然存在,腐败现象还有发生。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谋划、精准施策,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奋斗目标和总体思路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考察郴州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实省委“三高四新”战略部署,实施“新理念引领、可持续发展”战略,全力打造“一极四区”,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郴州新篇章。

  “十四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以上和7.5%;制造业增加值、外贸进出口总额、地方税收占GDP比重分别达到30%、15%和4%以上;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75%;最终消费对GDP贡献率达到60%;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5%左右。单位GDP能源消耗降幅、二氧化碳排放降幅及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省定目标。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将主要从七个方面着力:一是坚持开放创新,推动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始终把改革作为关键一招、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开放作为第一抓手,积极推进深层次体制机制改革,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二是坚持新理念引领,推动可持续发展形成新高地。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着力打造“绿水青山样板区、绿色转型示范区、普惠发展先行区”,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三是坚持产业主导,推动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持续开展“三推”工作,坚定不移兴产业、强实体、提品质、增实效,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稳固农业基础,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优化经济结构、蓄积增长潜力、提升质量效益。四是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转型实现新突破。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五是坚持红色传承,推动文化影响焕发新活力。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抓好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着力建设具有郴州特色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切实提升郴州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六是坚持人民至上,推动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推进城乡社保全覆盖,建设健康郴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七是坚持系统治理,推动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依法化解矛盾纠纷,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胸怀“两个大局”,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把郴州发展好”的殷殷嘱托,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贯彻执行,在落实“三高四新”战略部署和推进“新理念引领、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中不断展现新担当,在传承红色基因、推进绿色发展中不断开创新局面,在打造“一极四区”中不断取得新突破,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郴州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根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4%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以上;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主要污染物减排量完成省里下达的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十二个方面的工作:

  (一)对标“三高四新”战略,筑牢产业高质量发展根基。落实“三高四新”战略部署,大力实施“六大工程”,打好产业发展攻坚战,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突出转型发展,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着力打造三大千亿优势工业集群,加快建设“六个制造基地”,巩固壮大矿物宝石、食品医药、消费品工业、建筑建材等百亿级工业产业链。加大规模工业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培育力度,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择优支持一批创新力强、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打造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加快园区高质量发展,强化以投产和亩产论英雄导向,着力打造三大千亿园区。纵深推进质量强市战略,深化品牌战略实施。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在高质量发展中健康成长、建功立业。

  突出特色发展,打造服务业发展新品牌。围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优化产业配套,推动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科技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化、专业化、高端化发展。大力发展消费性服务业,实施千亿文旅产业创优发展工程,围绕“半条被子、一湖碧水、两座名山(莽山、五盖山)、三大节会(矿博会、蔬果产业博览会、文化旅游节)、四季温泉、五彩乡村”和“两天一夜”(飞天山、仰天湖、夜间经济),丰富提升精品民宿、乡村旅游、生态康养、体育休闲、极限体验等旅游产品,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支持莽山、沙洲争创国家级5A景区。

  突出融合发展,培育产业发展新生态。启动实施融合发展工程,鼓励支持制造业与服务业、工业与信息化、一二三产业、大中小企业、军民等融合发展。坚持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并举,建设数字郴州,推动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由“数据谷”向“数字谷”转变。抢抓湖南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机遇,加快建设一批通用航空基地。依托北湖机场谋划发展临空产业园,结合“大十字”城镇群和西城门户建设,打造具有竞争力、影响力和创新力的临空产业集群和产业新城。突出以产业融合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嘉禾精铸、汝城辣椒、黄草文旅等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精而美的特色小镇。

  (二)对标“三高四新”战略,做强创新创造引擎。坚持创新核心地位,以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总揽,以制度创新带动全面创新,激活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

  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认真落实创新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继续组织实施四大行动15项重点工程,紧扣“四水联动”“三个突破”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培育一批创新主体,攻克一批关键瓶颈技术。着力解决水资源高效利用问题,探索研究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加快构建以创新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政产学研结合为支撑的可持续发展创新体系,力争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经验。

  加快建设创新平台。实施创新体系建设“六大计划”,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工程技术中心等双创平台建设,重点抓好亚欧水资源研究中心郴州分中心、绿色技术银行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运营发展。争取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评价200家。继续实施省“5个100”和市100个重大科技专项,助力优势产业链提升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大力优化创新生态。积极落实“芙蓉人才”“林邑聚才”计划,打造更加开放、更有活力的人才引进平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和创新激励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巩固扩大知识产权示范培育成果。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全面营造支持创新、鼓励创造、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努力让各类创新要素活力迸发!

  (三)对标“三高四新”战略,构建内陆地区开放高地。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立足“一极四区”定位,深入实施“五大开放行动”,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全速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加快落实中国(湖南)自贸试验区郴州片区《实施方案》,积极推进管理体制、服务机制、监管机制、金融机制等改革创新,力争提交国、省改革创新案例2个,总体方案落实率50%。发挥自贸试验区引领作用,开展对接粤港澳提升大平台行动,做实做强湘粤港澳经济合作示范区,在跨区协调联动中复制探索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机制,带动综保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推动开放平台整合提升、开放规则扩面集成、开放合作提质增效,以自贸试验区发展带动贸易升级、产业升级、消费升级、服务升级。

  全程抓实产业链精准招商。积极开展“对接500强提升产业链”和“对接湘商会、建设新家乡”行动,坚持精准招商、链式招商、集群招商,提升招商质效。力争引进重大项目206个,其中“三类500强”项目12个。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提升产业链协同发展水平。

  全力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继续实施“破零倍增”计划。做强做优外贸平台,推进郴州高新区、郴州经开区两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基地建设。加快打造以郴州跨境电商综试区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电商副中心物流基地、分拨中心、总部基地和创业基地。推进国际产能合作,鼓励郴品出海出境,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和外贸供应链,持续优化外贸结构、提升外贸质量。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对标实施 “四大改革行动”,聚焦减事项、降门槛、提效能、优服务,提升投资建设便利度。持续深化 “放管服”改革,落实“一件事一次办”,完善“三集中三到位”,政务服务事项申报材料再压减20%以上,持续扩大“跨省通办”事项范围。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推动“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深化六大领域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常态化。坚持简政放权、利企便民,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扎实推进诚信郴州建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四)畅通经济循环,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构建内循环为主、外循环赋能、双循环畅通高效的新格局中培育新优势。

  以多元化供给激活消费潜力。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大力促进信息消费,推动传统消费和新型消费创新融合。鼓励互联网健康医疗、网上办公、智慧旅游、智能体育等发展,丰富新零售、夜间经济等消费业态,提档升级汽车、住房、家电等实物消费,提质扩容餐饮住宿、健康养老等服务消费,推进文旅消费国家试点,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推动矿博会市场化转型,打造一批知名展会品牌,加快建设湖南会展副中心。规划建设东、西城区新兴商圈,推动中心城区商圈提质升级。扎实推进农贸市场提质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专项市场建设和转型升级,打造一批特色主题街区。着力优化消费环境,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让广大居民放心消费、舒心消费!

  以集约化投资拓展发展空间。实施“两新一重”、公共卫生、生态环保、防灾减灾、产业园区等强基工程,着力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全年计划安排亿元以上重点项目450个左右,年度计划投资1200亿元。充分发挥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乘数效应,促推新基建与实体经济、社会治理等深度融合。做好重大项目战略谋划,做实做强项目储备库,扎实推进兴永郴赣、桂永郴赣铁路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十四五”规划笼子。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以高效化流通保障要素供给。深入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加快推进京港澳高速耒宜段扩容、桂新高速、茶常高速及安仁支线、通用航空基地等项目,推进郴州火车站改扩建和郴州汽车总站、郴州火车站北货场搬迁,着力抓好北湖机场试飞及航线运营,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健全现代化交通物流枢纽体系,加强物流、冷链、仓储等消费链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一批现代流通企业。大力发展公、铁、海多式联运和保税仓储物流,扩大湘粤港澳直通,推进重点产业路网连通项目,让物流降成本惠及更多企业和群众。

  (五)抓好“六稳”“六保”,确保经济行稳致远。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将工作着力点聚焦到保市场主体、稳实体企业上,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进一步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和“人”“物”同防,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举措,抓好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健全全社会防控体系和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提升突发疫情快速遏制能力。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机制改革,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加强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进一步做好常态化经济调度。完善“三重”“三推”工作机制,推动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化、常态化、见实效,做到“随叫随到、不叫不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切实构建“亲”“清” 新型政商关系。不折不扣落实好减税降费、援企稳岗等纾困惠企政策措施,加大跟踪问效力度。做好应急性政策到期退出前的衔接准备工作,降低政策断档影响。强化普惠金融服务,让更多金融活水流入实体经济。

  进一步做好常态化精准帮扶。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把“六稳”“六保”高度统筹起来,紧盯产业链供应链的痛点堵点开展重点攻坚和精准帮扶。坚持援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继续用好“链长制”“行长制”“指标长制”等工作机制,为破解企业融资难、用工难、销售难出谋支招,为解决群众就业难、增收难畅通渠道。

  (六)坚持生态优先,打造绿色发展样板。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为子孙计、为长远谋,切实担当起“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政治责任,确保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

  高标准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坚决完成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突出问题整改,做好中央第二轮环保督察有关工作。继续开展“清废行动”,推进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三个“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市主要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严格落实河长制,开展示范河湖、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切实建好管好用好城乡污水处理设施。进一步加强东江湖、舂陵江、陶家河、西河等重点流域环境保护治理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有序推进小水电绿色改造。持续抓好长江禁捕工作。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

  高效能完善生态环境治理机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人工造林15万亩。推进实施林长制。严格落实“禁野令”,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行为。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持续做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面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建立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加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做好可持续发展宣传普及教育,大力倡导绿色出行,推进公共机构节能,深化“光盘行动”,弘扬“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厉行节约、杜绝浪费”的良好社会风尚。

  高起点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大力发展节水型产业、休闲旅游、生态农业等生态产业,支持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推进绿色装配式建筑应用发展,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发挥好全国第二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等政策优势,推动永兴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桂阳有色金属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绿色矿山、绿色园区建设,确保年内新增绿色矿山67家。努力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郴州方案。

  (七)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因地制宜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切实走好精细化特色化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重点灌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六大强农行动”,扎实推进农业四大百亿产业项目建设,稳定烟叶生产,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鼓励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二品一标”农产品,做强做优“湘江源”“湘赣红”等区域公用品牌,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按照5年过渡期安排,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扎实开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试点,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统筹抓好“三业”“三防”,确保脱贫后不返贫、能发展、可持续。

  稳步推进农村改革。深化农村承包地管理改革,在保持承包地用途不改变、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前提下,持续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宅基地管理改革。深化集体资源资产“三权分置”改革,引导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下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发挥好供销合作社在乡村振兴中的优势作用。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提升行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和快递进村试点,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和农村电商,畅通城乡循环。全域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创建,统筹抓好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依法严格规范农村村民建房。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共同建设文明乡风。

  (八)注重统筹协调,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坚持“一尊重五统筹”,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健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统筹推进国土空间等规划编制。坚持“多规合一”,加快编制市县乡三级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科学划定“三线”。持续推进城乡交通、供水一体化,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融合。坚持以人为本、以城带乡,制定和完善相关专项规划及配套政策,推动城乡发展要素双向高效流通。

  提升中心城区承载能力。构建“一城两区六组团”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格局,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加快建设西城门户、空港新城、飞天新城,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大力推进产城融合。稳步实施城市有机更新,有序推进老旧小区和市政设施改造提质。促进公共停车场扩容提质和规范有序运营。全面消除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深入实施《郴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郴州市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巩固创文、创卫成果,确保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稳步推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规范小区物业管理。推进垃圾分类行政立法,大力开展以市中心城区为重点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加强城区违建整治,持续推进“四化”行动。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实施城镇群提质工程,支持“大十字”城镇群优先发展,不断增强“大十字”城镇群产业、人口聚集能力和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强化县域经济发展,推动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向县(市)布局。坚持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环境整洁,统筹做好城镇发展“三业并举”“三区同建”,打造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文化古镇、旅游名镇、省际边界要镇。

  全面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水平。推进市级以下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扎实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城市治理,建设完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智慧平台。高质量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优化公共法律服务。深入贯彻实施《民法典》。发扬“半条被子”精神,推动“枫桥经验”郴州化。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推广“1+6+N”治理模式,积极打造基层社会治理郴州样板。

  (九)传承红色基因,创响郴州文化品牌。发挥郴州红色资源丰富优势,推动红色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用红色基因传承初心使命。加强红色资源挖掘保护,启动新一轮红色资源普查工作,加强历史文化特别是红色文化研究。发挥红色文化资政育人作用,建设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为契机,实施重点红色文物提质改造工程,加快推进湘南起义旧址群、中央红军突破第二、三道封锁线旧址群保护修缮等重点项目建设。深入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红色文化“七进”活动,着力打造党员干部初心教育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思政课郴州品牌。

  用红色文旅放大品牌效应。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湖南(沙洲)红色文旅特色产业园,加快推进长征干部学院配套设施建设。积极争取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纪念馆、湖南环沙洲中国扶贫交流基地和长征教育基地获批落户,将沙洲区域建设成全国重要的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与乡村振兴高度结合的文旅产业发展示范区。加强大湘南、湘赣边、红三角等区域红色文旅产业联动发展,构建以沙洲为核心节点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体系,创响“湘南红”红色文旅品牌。

  用红色引擎带动文化繁荣。突出红色文化内核,围绕讲好“湘南起义”、“第一军规”、“半条被子”、“一张借据”、“功勋铀矿”、“竹棚夺冠”等故事,大力开展文艺精品创作,提升郴州鲜明的城市文化形象。支持以红色为主调的文创产业发展,引进培育一批优质文创企业、文创项目,着力打造红色文创集聚区。植根历史厚土,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融合,深度挖掘利用“神农本草”、“橘井泉香”、“湘昆”、 “福”文化、“廉”文化等郴州特色文化品牌。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化文化惠民,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

  (十)抓实民生保障,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继续实施“十大惠民工程”,切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多渠道促进充分就业。坚持就业优先,落实全省就业工作“六大计划”,推动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依托“互联网+就业”平台,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监测,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退捕渔民、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大力开展劳动者技能培训,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深化创业带动就业。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依法做好全面根治欠薪工作,帮助广大农民工拿到用汗水换来的“辛苦钱”!

  多层次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保政策扩面兜底,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保障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做好城乡低保、社会救助等工作,加强对困境儿童、留守妇女儿童、残疾人、计生特殊困难家庭的关爱服务,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深入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市级统筹,稳妥推进医保支付方式试点改革。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总结推广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成果,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多层次保障养老服务供给,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切实抓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

  多举措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好办好“两类学校”、芙蓉学校,建设一批农村教师周转宿舍,着力改善乡村办学条件。推进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建设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完善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巩固大班额化解成果。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规范引导民办教育。支持在郴高等院校建设发展。加强青少年校外活动阵地建设。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师招聘特别是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力度,依法保障教师待遇,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稳定强化教育投入,抓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郴州教育品牌再放光芒。

  多方位建设健康郴州。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推进健康城市、健康细胞建设,推动国家、省卫生乡镇创建增量提质。深入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和县域综合医改试点。稳妥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做强区域医疗中心,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发挥医保杠杆作用,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妇幼、老年人健康服务。强化生育科学知识普及和人口监测。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举办好第二届市运会。扎实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全面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

  (十一)严守风险底线,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确保经济安全运行。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责任制,抓实受污染耕地科学治理及安全利用,坚决遏制耕地抛荒和“非农化”、“非粮化”,深入推进耕地占补平衡攻坚行动。加强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深化公路治超。做好价格监测和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加强并规范战略和应急储备物资管理。发挥市农科所专业龙头作用,抓好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快推进天然气“县县通”,大幅降低用气成本。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推进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扎实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和项目库管理。坚持控增量、减存量,稳步推进政府债务化解。妥善处置重点企业债务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严厉打击“一非三贷”、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全力打造健康良好金融生态。

  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加强农副产品供应和质量监测,推进生猪稳产保供,确保老百姓“米袋子”“菜篮子”安全。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加强和改进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做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实施防灾减灾九大工程,提升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坚决防范和遏制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森林火灾事故和非安全生产亡人较大事故。加强应急指挥体系、应急队伍和能力建设,组建特种灾害事故处置救援站,加快推进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和消防执法改革。统筹做好水文、气象、地震、人防、消防等工作。

  确保社会安定和谐。做好信访和市长公开电话工作。深化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遗留问题处置攻坚。健全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机制,推进“多调联动”,依法有效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加强舆论引导和网络空间治理,弘扬向上向善正能量。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坚决打赢禁毒人民战争。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对台、外事、港澳事务、侨务、统计、保密、档案、新闻出版、地方志等工作,更好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计生协、科协、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作用。进一步抓好国防动员、兵役征集、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双拥、军民融合、退役军人服务管理等工作。

  (十二)突出效能提升,狠抓政府自身建设。以人民满意为目标,以服务效能提升为突破口,着力提高政府自身建设水平。

  恪守绝对忠诚。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成果,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加强法治建设。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继续做好行政立法工作。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及时向市人大报告、向市政协通报重大事项,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等社会各界意见建议,高标准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依法加强政务公开。加快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

  优化服务效能。创新行政方式,巩固深化机构改革成果,优化机构编制,整合工作职能。深化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加快打破利益藩篱和数据壁垒,强化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的协同联动,积极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切实提高政府管理服务的主动性、精准性和智能化水平。

  锤炼过硬作风。加强政府系统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八项本领”“七种能力”,进一步提升履职尽责能力水平。树牢重基层、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落实奖优罚劣、容错纠错制度。厉行勤俭节约,带头过“紧日子”。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反对“四风”,坚决惩治腐败,确保清廉郴州建设良好开局。

  各位代表!站在新起点,我们心潮涌动;踏上新征程,我们信心满怀。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奋斗、勇往直前,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创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

郴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月12日 刘志仁)

2021-02-26 15:10 来源:郴州市政府办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