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2月24日 汤飞帆)

2021年03月02日 11:25   来源:衢州日报   

  点击查阅更多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2月24日在衢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衢州市市长 汤飞帆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发展成就和2020年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砥砺奋进、开拓创新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全面落实“1433”发展战略体系,较好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从蓝图走向现实。

  发展质量迈上新台阶。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39亿元、年均增长6.4%。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4%。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年均增长8.2%和9.3%。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突破600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和亩均增加值分别增长98.3%、53.2%。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到47.4%、26.9%。

  交通先导取得新突破。杭衢铁路全线开工,机场迁建选址获批。衢九铁路、衢宁铁路、杭新景高速、美丽沿江公路等建成通车,人均铁路里程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2.37倍,人均公路网密度列全省第3。衢州港龙游港区、衢江港区开港运营,货物总吞吐量突破300万吨。民航通航城市从3个增加到16个,旅客年吞吐量达到40万人次、增长90.6%。

  城市建设打开新格局。南孔古城、核心圈层、高铁新城“三城记”建设开篇起势。四省边际中心医院、体育中心、文化艺术和便民服务中心建成在望,书院大桥、西安门大桥、礼贤桥、盈川东路投入使用,火车站片区、斗潭片区、衢化片区有机更新。衢州荣获联合国“国际花园城市”称号。全市城镇化率从50.2%提高到2019年的60%,常住人口连续4年净流入。

  产业创新增添新动能。全市新增百亿企业1家、10亿企业29家、亿元企业10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126家增加到467家,连续2年获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上市公司从3家增加到8家。高端电子材料产业平台列入省“万亩千亿”平台。衢州高新园区入围全国化工园区15强。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东南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巨化技术中心成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1%。

  乡村振兴焕发新活力。“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建设全面启动,农房整治风貌提升全域推进。垦造耕地12.6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78.2万亩。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6个,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11个。粮食安全考核实现“十连优”。“三衢味”产品年销售额突破50亿元。创建省级美丽城镇10个、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114个。新增省高等级民宿40家。建成乡村振兴讲堂1483家。房地信息系统全面推广应用。

  生态文明展现新作为。衢州成为首批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从84.9%提高到96.4%,PM2.5浓度均值从4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6微克/立方米。市域出境水水质从Ⅲ类提高到Ⅱ类,六夺“大禹鼎”。衢江牛头湾整村搬迁、江化基地关停、常山钙产业整治顺利完成。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通过验收,开化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重大改革培植新优势。政府数字化转型取得重要成果,营商环境建设成为全国标杆,“最多跑一次”改革全省领跑,基本建成“无证明办事之城”和“掌上办事之城”。全面完成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和五大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开发区(园区)平台空间和体制机制实现大整合大提升。市属国有企业资产突破千亿大关,全市AA及以上评级国有企业从2家增加到18家。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走在前列。

  区域开放迈出新步伐。全面“融杭联甬接沪”,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加入杭州都市圈,接轨义甬舟开放大通道,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市外科创飞地达到29万平方米,成为开放发展的新平台。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衢黄南饶“联盟花园”启动建设。全面参与“一带一路”国际经贸合作,成为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对口支援、对口合作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取得显著成效。

  文化建设绽放新光彩。“南孔圣地·衢州有礼”深入人心。全国文明城市高位创成。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形成品牌,“最美衢州人”不断涌现。新建“南孔书屋”37家、农村文化礼堂776家。九华“立春祭”入选人类非遗名录,姜席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庙山尖、孟姜村古墓葬和山崖尾遗址入选浙江考古重要发现。江郎山·廿八都成功创建5A级景区。水亭门街区入选首批国家文化产业发展项目。《雾山五行》被誉为国漫新标杆。

  民生事业取得新成果。市县两级财政民生支出年均增长14%。城镇新增就业28万人。新改扩建幼儿园86所、中小学校93所,新增学位49140个,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实现全覆盖。衢州学院、衢职院加快高质量发展。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从4.96张提高到6.39张、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从2.93人提高到3.38人。群众体育蓬勃发展。人均预期寿命高于全省0.6岁,荣获“世界长寿之都”称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现城乡同标。养老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75%、99.97%,均居全省第1。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五连创”。

  社会治理得到新提升。“雪亮工程”全国领先,村情通、邻礼通、政企通“三通一智(治)”成为城乡智慧治理新样板。“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全域试点,“一件事”集成改革率先突破。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累计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1166件、政协提案1978件,提请市人大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13项。省“无信访积案县”实现全覆盖。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90%、74.8%,连续14年获评省平安市。

  各位代表,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众志成城战疫情、促发展,聚焦聚力“三个年”,付出了倍加艰辛的努力,取得了极为不易的成果:

  我们在大战大考中交出高分答卷。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实现了“两战赢、两领先”。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严格落实“源头查控+硬核隔离+精密智控”机制,发动最广泛的力量群防群控,集聚最优质的医疗资源救治患者。自去年1月23日全省进入一级响应,仅用11天就实现本地确诊病例“零新增”,再用1个月实现所有病例治愈“清零”。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5例(含境外输入病例1例),治愈率100%。先后组织3批次52名医务人员驰援武汉。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持久战,有效抵御多轮疫情输入风险。经济发展实现争先创优。2月3日率先部署复工复产复市,建立市政府领导挂联区块服务发展机制,及时出台抗疫扶企“衢十条”,调整优化“四大专项”政策。合力开展“五减”共克时艰行动,落实中央“两直”资金29.8亿元,为企业减负103.7亿元。大力实施促消费政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于全省2.6个百分点,网络零售额增长36.3%。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空前,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8.5%、27.4%,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0.75个百分点。在全省“争先创优”三次月度“赛马”中连续进位,先后取得第4、第3、第2的优异成绩,江山、龙游两个案例成为全省“最佳实践”。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5%、增速全省第3,是近7年来最好排名。10项主要经济指标中,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收入等6项增速排名全省前3;与2019年相比,8项进位。

  我们在决胜全面小康中促进发展惠民。全力以赴补短板、强弱项,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精准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家庭人均年收入8000元以下情况、集体经济薄弱村实现“三个清零”。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5.3%。城镇新增就业7.4万人,登记失业率1.78%。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超额完成省定三年任务。村社组织换届圆满完成。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十方面民生实事全面完成。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实现全覆盖,义务教育学校实行“公民同招”。高考成绩再创新高,上一段线人数首次突破3000。市妇保院新院区、康复医疗中心投入使用,树兰(衢州)医院签约落户。开工建设市老年人活动中心,新增社区食堂46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0家。建成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2597套。成功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治水长效战、治气攻坚战、治土持久战”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工作高标准推进,市县城市空气质量首次全面优于国家二级标准,生态环境和“五水共治”公众满意度全省第1。重大风险有效防控。全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降至0.72%,外地网贷公司在衢分支机构全部出清。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战,共打掉涉黑涉恶团伙88个。深化重点领域安全隐患专项治理,全面启动化工行业安全整治提升攻坚行动。

  我们在推进重大项目中强化发展支撑。只争朝夕抓项目、扩投资,为长远发展打基础。项目建设提速提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7%、增速全省第1,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0.4%、高于全省7个百分点。27个省市县长工程当年落地率74.1%,45个省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完成率131.1%,540个市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完成率136.3%。向上争取见实见效。全市62个项目获得109.1亿元政府专项债券支持。争取用地指标2.67万亩,争取用能指标47.5万吨标煤。礼贤未来社区开工建设,开化水库、常山江航电枢纽节点开工,寺桥水库可研获批。攻坚机制有力有效。严格落实“4421”项目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四大办”和专班作用,强化全生命周期管理,41个市本级重大攻坚项目年度目标完成率124%。杭衢铁路衢州段征迁、小南门征收、应家山D级危房解危等难题得以攻克。

  我们在攻坚招商引资中积蓄发展动能。主动出击、危中抢机,集中资源招大商招好商。全市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21个、10亿元以上项目23个,实际到位市外资金220.4亿元、增长29.4%。制造业招商实现重大突破。浙江时代锂电材料国际产业合作园项目正式签约,是我市迄今为止单体投资最大的先进制造业项目。智造新城奥首电子化学材料项目、柯城智能制造产业园、衢江浙西重大交通产业配套设施生产基地、江山欧派特种门窗产业园、龙游绿色循环全竹产业园、常山特种纸产业园、开化合成特种有机硅新材料产业园纷纷落地。城市项目招商取得重大进展。华夏航空引进落地,衢州航空公司成立,首架驻场飞机投入运营。卓尔集团城市客厅、长江青年城项目签约,华东(衢州)数字经济示范区项目开工建设。电子科大长三角研究院校区开工、同步开学。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衢州医院挂牌运行。浙江中医药大学签约合作。浙大衢州“两院”小试实验室投入使用,校区和中试基地开工建设。

  各位代表,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五年的衢州实践,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五年的衢州之变,更坚定了我们的发展信心,留下了宝贵启示: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这五年,市委带领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八八战略”,努力践行“八个嘱托”,在全面推进“八大任务”中开创了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砥砺前行、追赶跨越,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产业创新则衢州振兴。这五年,我们大力推进传统产业弯道超车和新兴产业换道超车,转型升级难中求进、动能转换见到曙光,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新征程上,我们要强化实体经济为基、先进制造业为本的鲜明导向,打好产业创新攻坚战,让衢州的经济实力更强、发展质量更高。改革赋能必须进行到底。这五年,我们在重大改革上先行先试、克难攻坚,为区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让企业和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新征程上,我们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在深化改革上精准发力,以政府有为促进市场有效、企业有利、社会有序、百姓受益。民之所望是施政所向。这五年,我们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认真办好民生实事,着力补齐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短板,让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新征程上,我们要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大力气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满足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道至简、实干兴衢。这五年,我们不妄自尊大、不妄自菲薄,紧紧团结依靠全市人民,激情创业、自强不息,干成了许多未曾想过的大事,解决了不少错综复杂的难题,也拼出了争先创优的心气。新征程上,我们要勇于担当、接续奋斗,努力创造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新业绩。

  各位代表,“十三五”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定向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付出的全市人民,向积极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衢部队官兵,向所有外来投资者和建设者,向所有关心和支持衢州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广大侨胞和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前进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政府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一是衢州处于省内加快发展地区的基本市情没有变,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偏重、创新能力偏弱,资源消耗水平高、产出效益低的问题仍然突出。二是城市能级不高、比较优势不强,集聚优质资源要素、高端项目人才的能力不足,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任重道远。三是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紧缺,住房、养老、助残等民生保障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仍需加强,城乡居民收入与全省还有较大差距。四是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生态环保督察警示案例和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给我们一再敲响警钟,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的任务十分艰巨。五是政府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专业科学精神”亟待加强,与“唯实惟先、善作善成”还有不小差距,“事前舍得放,事中事后主动服务、敢于监管”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然存在。我们将直面问题、勇于担当,以扎实有效的举措,加快改进和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市政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共衢州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编制了《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经本次大会批准后,市政府将认真组织实施。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深入贯彻“八八战略”、践行“八个嘱托”、推进“八大任务”,持续推动“1433”发展战略体系重重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高质量打造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高水平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高标准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示范市,加快建设“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实现“发展高质量、治理现代化”,在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中谱写衢州新篇章,为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到202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5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9%,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达到2.8%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居民收入增长保持全省领先,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5岁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持续走在前列,努力打造“一极两区四地”,争创四省边际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

  未来五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机遇期。这五年,也是衢州全面提速、加快追赶,确保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高水平现代化的关键期。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担当、夙夜在公的奋进姿态,全力推动衢州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以优异成绩迎接“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重中之重,是围绕市委七届九次全会确定的“四大战略导向”和“十大行动”,扎实抓好“五大提速工程”:

  ——产业升级提速工程。实施做大产业扩大税源行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让衢州的产业强起来。突出“引”。向增量要动能,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主体,全市域推进重大产业项目招商,极力引进一批“高大上好实”项目,力争“十四五”到位市外资金1500亿元以上。坚决“换”。向存量要空间,加快“腾笼换鸟”,淘汰落后产能,盘活低效用地,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为新的产业项目腾出要素资源空间。加快“转”。向创新要效益,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壮大美丽经济幸福产业、数字经济智慧产业,不失时机培育未来产业,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用心“育”。向主体要活力,大力实施“凤凰行动”“雄鹰行动”“雏鹰行动”,积极培育总部型、平台型企业和上市公司,新增500亿企业1家、300亿企业2家、100亿企业3家以上,上市公司达到20家以上。

  ——创新驱动提速工程。联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快构建以产业集群为核心的创新生态圈,努力成为四省边际创新策源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抓好政策集成,推动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成果转化,实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强化科创平台支撑能力。聚焦主导产业发展,深化拓展与大院名校合作,建设省信安实验室,发挥市外科创飞地“凤巢”功能,提升产业创新集成服务能力。强化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大力实施“鲲鹏行动”“双领”计划、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等人才工程,加强人才激励,构建“金字塔”型人才体系。

  ——城市赋能提速工程。强化产城人文融合发展,加快提升城市承载力、集聚力、带动力。突出绿色低碳。围绕打造山水融合生态宜居的城市特色,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实现更高水平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化城市功能。加快补齐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配套设施短板。抓好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推进城市组团特色发展,增强城市的系统性和微循环能力。科学把握未来社区的本质属性,建设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基本单元和人民幸福美好家园。促进治理提升。依托“城市大脑”,聚焦城市治理、百姓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加快建设数字社会综合应用,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加强市域统筹,创新治理方式,推动传统县域治理向现代市域治理转变。持之以恒打造中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中国基层治理最优城市和“一座最有礼的城市”。

  ——开放发展提速工程。全面树立沿海意识,抢抓机遇打造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节点城市。加快建设开放大通道。统筹“铁、轨、公、水、空、管、邮、枢、廊”综合交通各要素,构建“市域一体、多式联运、无缝换乘、辐射四省”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持续做好“融杭联甬接沪”文章,充分发挥“产业飞地”“科创飞地”“消薄飞地”作用,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深化分区块对接协作机制,吸引更多产业项目、高端要素、创新人才汇聚衢州。加强四省边际区域协作。合作共建衢黄南饶“联盟花园”、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加快打造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的核心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广泛开展国际经贸合作,扎实推进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和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推动更多主体融入国际大循环,稳步提升进出口水平。

  ——共同富裕提速工程。聚焦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施提高居民收入富民行动,加快构建以共同富裕为导向的发展格局。探索生态富民新路子。高标准建设“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进一步打好“生态牌”,做优景区村、做强民宿群、做旺乡村游,促进生态农业提质增效。抓好全市域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试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两山银行”,让更多的生态红利转化为富民资本。抓好高质量就业。坚持以就业促增收,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完善创新要素参与分配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做实保障惠民生。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增加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均等化供给。推动养老事业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教育和卫生健康现代化,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创建新时代文明生活示范市。

  三、2021年政府工作安排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要全面贯彻市委七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四省边际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建设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建议202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结构持续优化;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和10%左右;节能减排降碳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打好稳增长“组合拳”。强化政策赋能。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各项惠企政策,实施新一轮降本减负措施。优化“四大专项”,用好政策“工具箱”,加大对科技创新、制造业、建筑业和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做到目标更聚焦、措施更精准。强化要素赋能。深入推进融资畅通工程,提高民营经济、小微企业贷款和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普惠型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再降0.5个百分点。启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推动信保基金市域全覆盖,更好发挥政府产业基金作用。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加强重大产业项目要素保障,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十类地”综合处置,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消化批而未供土地各8000亩以上。强化消费赋能。深入实施数字生活新服务行动,加快传统商圈经营模式创新和功能提档升级,鼓励发展夜间经济、电商直播、品牌经济,努力引进全球新品和一线品牌来衢首发、设立首店,持续打造放心消费和品质消费环境。强化服务赋能。落实“三服务”2.0版,深化市政府领导挂联区块服务发展机制,提升“组团联企”服务效能。以“一件事”理念集成涉企服务,“好时不扰、难时出手”,把服务送到企业最需处。

  (二)狠抓招商引资“一号工程”。聚焦重点区域。以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为主战场,充分发挥三大产业对接办作用,主动对接一批科研院所成果转化中心,构建信息获取、专业洽谈、落地服务的工作闭环,努力招引一批高科技、高成长和税源型项目。聚焦重点产业。围绕新材料、新能源、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特种纸等主导产业,大力引进一批“链主”企业和补链延链强链项目。各县(市、区)分别引进固定资产投资超2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项目1个以上,智造新城引进超5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项目1个以上。聚焦重点企业。紧盯世界500强、央企、名企和优质上市公司,深化以商招商、中介招商、存量招商,积极推广标准地招商。狠抓在谈项目攻坚,加快金瑞泓12英寸硅片、一道光伏电池片和组件、道生天合新材料等项目签约落地。健全招商工作链条。前端抓“产业研究+主体研究”,中端抓“信息收集+信息研判”,后端抓“商务谈判+落地服务”。坚持考核向招商引资倾斜、精力向招商战场倾斜、要素向招商项目倾斜、关爱向招商干部倾斜,全面扩大招商成果,确保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20个以上,到位市外资金300亿元以上。

  (三)实施扩大有效投资攻坚行动。狠抓先进制造业投资。以高质量投入促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实施一批产业龙头项目和技改升级项目,确保制造业投资增长10%以上。全力推进浙江时代锂电材料国际产业合作园项目,确保年内一期项目落地建设。新开工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00个,实施省千亿技术改造投资工程项目250个以上,建成数字化试点示范企业100家、示范项目100个,建设一批“未来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加快重大基础设施投资。推进杭衢铁路、杭金衢高速拓宽、351国道建设,开工高铁西站综合交通枢纽、华夏航空飞行学校、开化通用机场。抓好开化水库、常山江航电枢纽、衢江治理二期、衢江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开工寺桥水库、环信安湖绿道工程。积极布局5G网络、人工智能、物联网、四省边际超算中心等新基建项目。强化大干项目工作机制。以项目化理念抓好“十四五”专项规划编制,积极向上对接争取,让规划变计划、计划变项目、项目变投资。坚持“4421”项目工作体系,聚焦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实行领导挂联、专班攻坚、“红黄绿”三色预警,分层分类抓项目促投资。狠抓重点领域补短板,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持续优化投资结构。

  (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联动”。加快建设创新平台。聚焦主导产业培育,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服务体系,积极引进市外科创要素和资源,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力夺省“科技创新鼎”。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推进高端电子材料“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全力创建省信安实验室,更好发挥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作用,加快建设浙大衢州“两院”、电子科大长三角研究院,推进温州医科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树兰(衢州)医院等合作项目。抓好华东(衢州)数字经济示范区和东南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建设。谋划建设建筑业智慧产业园。全面激活创新主体。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狠抓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探索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新机制、新模式,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支持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达到1.92%以上。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0家以上、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80家以上。大力实施“凤凰行动”,新增上市企业4家以上,直接融资120亿元以上。加快集聚青年集聚人才。以“人才新政12条”为牵引,打好育才引才“组合拳”。培养引进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40个、高层次人才1000人,引进大学生4万人以上。落实“技能浙江”行动,培养高技能人才7000人以上。

  (五)积极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夯实生态本底。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全市出境水水质保持Ⅱ类以上;力争市区PM2.5浓度均值控制在27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优良率95%以上,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国重点城市前20;污染地块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分别达到98%、95%以上。扎实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健全环境污染问题发现处置机制,落实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全面推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险。积极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高标准抓好生态环保督察整改,确保高分通过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评估。狠抓旅游富民。加快建设“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合力创成钱江源国家公园。积极创建南孔古城5A级景区、灵鹫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快烂柯山景区、六春湖高山运动小镇、铜山源休闲度假旅游区建设,培育一批“耀眼明珠”。持续打造“一乡千宿”民宿集聚区。新增省A级景区镇20个、景区村200个。深化绿色金改。抓好绿色金融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实施“两山银行”建设行动,加快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积极推进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六)全面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强化规划引领。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开展市区总体城市设计和重点区块详细城市设计,促进人与建筑、景观、功能之间协调融合。开展省级新区空间规划研究,编制空港新城用地布局规划。完善城市功能。加快体育中心、文化艺术和便民服务中心、南湖广场文旅综合体、鹿鸣半岛时尚文化创业园、九华大道隧道二期、高铁新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完成荷一路过江通道、三江中路连通、武夷山大道、黄山大道等项目。开工高铁新城水网林网、衢化片区道路改造、万川建筑垃圾处置中心和智慧新城数字经济产业园。全面加快礼贤、鹿鸣等一批未来社区建设,确保尽早落地、尽早见效。启动双西港片区有机更新。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7个。推进海绵城市和韧性城市建设。突出精细管理。健全“规委会+城管委”双回路大闭环管理体制,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十大行动。深入推进“八个一”系列有礼行动,抓好“仁爱之城”建设。擦亮“两子”文化金名片,增强区域文化软实力。发挥城市专家顾问团、电视问政、“啄木鸟”行动等作用,深入推进交通治堵、拆墙透绿、城市内涝治理、地下管网减漏、无障碍环境建设和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深化“红色物业联盟”建设,提升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品质。完成市区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

  (七)高水平推进乡村振兴。深化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制度,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推进土地集中连片流转。抓好“两进两回”,实施“五千工程”,办好乡村振兴云讲堂,培养选拔“乡村百师”。大力推进江山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全国试点。争当美丽乡村建设“排头兵”。实施“千万工程”升级版,深化农村“三大革命”,高标准开展村庄“微改造”行动。做好农房整治“后半篇”文章,争创省新时代美丽乡村标杆县1个、示范乡镇8个、特色精品村23个,推进乡村未来社区建设。创建省级美丽城镇样板10个。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重点打造“3+X”农业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公司+农户”共同致富新模式。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4个、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20家。推广“村播”新业态,持续打响“三衢味”品牌。全力保障粮食和种源安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治理抛荒现象。新建高标准农田3.13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133.7万亩以上、总产量11.02亿斤以上。抓好生猪稳产保供,确保生猪存栏量93万头以上。加强“衢六味”中药材、常山胡柚等特色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积极培育种苗产业。

  (八)打造开放包容大气的发展环境。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创新合作为重点,深化山海协作升级版,项目化推进“融杭联甬接沪”,主动融入杭州城西科创走廊、G60科创走廊。加快打造义甬舟开放大通道西延重要战略支点,深化与省海港集团全面合作,推进四省边际多式联运枢纽港建设,抓好衢州机场迁建、浙赣运河、衢武铁路、衢黄铁路等项目前期。推进衢黄南饶“联盟花园”和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先行项目建设。办好四省边际桥头堡峰会。做大做强货物与服务贸易,引导优势企业共建“一带一路”。加快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高标准打造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和线下产业园区平台。持续做好对口支援帮扶合作。久久为功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不破法规破常规”,多想“怎么办”,不讲“这不行”,齐心协力抓项目、育产业、促发展。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清障”行动,坚决治理涉企服务“中梗阻”“下梗阻”。积极推进政务服务“好差评”国家标准试点、电子营业执照多场景应用全国试点和“跨省通办”改革全国试点,开展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试点,努力创建全国营商环境创新试验区。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深化政务服务2.0应用,迭代升级“政企通”平台服务功能,纵深推进涉企“一件事”、车检“一件事”集成改革,推动高频事项“全域通办”“就近可办”。抓好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健全信用评价、监管和奖惩体系。坚持开放包容、审慎监管,大力支持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九)完善风险闭环管控的大平安机制。全力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围绕“四个确保一个力争”,严格落实“源头查控+硬核隔离+精密智控”机制。加强医防融合,提升“哨点”监测、核酸检测、流调溯源、医疗救治、物资保障等综合能力,健全冷链食品、物流快递和农村(社区)防控体系,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主动仗。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加强大数据监测分析,健全企业运行风险识别预警和应对处置机制。实施产业链风险清单化管理,坚决防范化解断链断供风险。深化金融安全治理,有效防范化解非法集资、逃废债及金融诈骗等带来的社会风险。强化政府债务管控和国有资本运营监管。坚守“房住不炒”底线,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抓好重点行业安全整治。全面推进化工行业安全整治提升攻坚行动,系统提升行业本质安全水平。深入开展道路交通、消防、工矿企业、建筑施工、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实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三个持续下降”,坚决遏制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加快构建现代警务模式,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全链条重重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构建数字法治综合应用,建设县级社会治理中心(矛调中心、大联动中心),把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在基层。

  (十)用心用力办好民生实事。促进高质量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培训和帮扶,鼓励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探索建设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打好根治欠薪攻坚战,稳妥处置劳动纠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大力发展公平优质教育。实施第四轮学前教育补短板行动,新增二级以上幼儿园25所、学位6750个。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规定。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建设,推动教共体集团化办学。开工义务段学校6所、新增学位10230个。完成高铁新城外国语学校、中央美术学院附属衢州中学建设。大力发展高中段特色化多元化办学。持续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衢州学院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和衢职院“双高”建设。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有效遏制学生近视高发低龄化趋势,降低学生近视率1个百分点以上。深入实施健康衢州行动。推动医联体、医共体双向贯通,深化“三医联动”“六医统筹”改革。四省边际中心医院建成投用,开工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生命科学小镇。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持续扩大杨继洲针灸、雷氏中医等影响力,承办第七届中医科学大会。加强公共体育服务,新建一批群众身边的健身场所和设施,办好浙江省第四届体育大会。持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推进医保市级统筹,强化基金监管,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积极做好被征地农民参保工作。切实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快发展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建成省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0家。扎实做好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地震、气象、海关、邮政、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档案、慈善和红十字等工作。

  各位代表,政府自身建设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要树立新思维、远离“舒适区”,永葆闯的精神、干的劲头、实的作风,全力打造“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的现代政府。绝对忠诚讲政治。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大力弘扬斗争精神、担当精神,推进中央宏观政策、省级中观实施、基层微观落地全线高效贯通。依法行政重法治。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加强重大行政决策事前论证和事后评估,推进政务公开,发挥法律顾问作用,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全面启动“八五”普法工作。高效实干勇担当。全力推进数字化改革,加快构建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和数字政府、数字经济等综合应用,深化群众企业全生命周期和机关内部“一件事”集成改革,构建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跨业务的整体智治体系。深化“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全域试点,迭代完善“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聚焦“专业技术能力和专业科学精神”,脑勤腿勤、主动学习、主动作为,不断加深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底”、心中有“术”。坚持以实干论英雄,坚持“工作项目化”,强化定期性会商、清单化管理、闭环式推进,决不“把说的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清正廉洁守规矩。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驰而不息纠治“四风”,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管钱,坚决惩处各类腐败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生态。严格落实尽责豁免、容错纠错机制,给予基层干部更多理解支持、关心关爱。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和审计监督,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会议费和培训费,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实事。

  各位代表,今年我们继续按照“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的原则,梳理形成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请本次大会票决选出10项。民生实事项目确定后,我们将保质保量完成,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回应群众期盼。

  各位代表!蓝图已经绘就,奋斗创造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阔步迈上新征程,奋力谱写新篇章,为建设“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努力奋斗,为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努力奋斗,为实现全市人民共同富裕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

衢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2月24日 汤飞帆)

2021-03-02 11:25 来源:衢州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