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月18日 包洪文)

2021年03月17日 16:23   来源:三亚市政府   

  点击查阅更多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18日在三亚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

  三亚市代市长 包洪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顾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既经受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又迎来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历史机遇。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央12号文件、《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与全市人民一起,直面挑战,抢抓机遇,积极应对“三个大考”,答好“三张答卷”,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发展成绩。

  ——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面对疫情突袭,果断采取一系列防控、救治措施,严格落实“四早”“四集中”,构筑起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作为重点疫区人员聚居最多的省内城市,三亚仅用49天就实现收治确诊病例清零,并且没有发生社区扩散传播和医务人员感染。同时,我们还派出骨干医疗队援鄂,采购瓜菜驰援湖北,主动服务国家疫情防控大局。在此基础上,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十五条”“旅游企业发展十条”“建设项目复工七条”“保障项目建设八条”“菜七条”等政策,在投资、消费、招商、“三农”等方面实施41条超常规措施,并实行市政府经济运行周调度会议机制,及时解决问题,加快复工复产,全市经济逐步趋稳向好。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5.4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比去年的最低谷(1-3月)高出1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3%,增速比去年的最低谷(1-2月)高出53.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亿元,增长12.1%,增速比去年的最低谷(1-3月)高出49.4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0.4亿元,增长1.2%,增速比去年的最低谷(1-4月)高出57个百分点。全市接待过夜游客量从8月起稳步回升,中秋国庆长假接待过夜游客72.9万人,增长12.7%;全年接待过夜游客1714.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24.8亿元,分别恢复至上年的74.7%和73.1%。

  ——把握自贸港机遇推动开放创新。积极承接自贸港政策,多措并举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加强制度创新,目前已有“船舶多证合一”等10项创新成果入选全省发布案例,“区域医保总额预付+紧密型医联体”医改新模式获得首届海南省改革和制度创新奖二等奖。圆满完成2020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37国73位驻华使节集中访琼服务保障工作,成功举办第三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三亚展馆亮相第三届进博会,有力宣传推介了三亚,促进了对外交流合作。崖州湾科技城和三亚中央商务区被列为自贸港重点园区,《海南自由贸易港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条例》发布实施。2020年全市新增企业2.4万户,增长82.2%;新设立外资企业158家,增长16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8%;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76.6%。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全年民生支出161.1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7%,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十大民生实事。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547元,增长3.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89元,增长8.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4%左右。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融入自贸港建设,落实早期安排

  推动开放政策落地见效。积极承接离岛免税新政,实行离岛免税进口食品化妆品“特定条件放行”监管。实施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累计为企业减免税款3.3亿元。对进境邮轮实施电讯检疫。创新自驾游进境游艇免担保政策,首艘免担保自驾游进境游艇在三亚入境。实施“展会+保税”监管模式,探索赛事会展业监管便利化新途径。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顺利完成首单科研用作物种子进境业务。三亚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批建设。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落实《三亚市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2019-2020年)》,制定《三亚市优化营商环境若干规定》,开展营商环境考核评价。建立重点企业政府联络员工作机制和三亚市营商环境观察员制度。实现商事主体登记全程电子化,构建“一鹿快办”政务服务系统,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社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分别压缩至90个工作日和33个工作日。三亚市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经验做法入选《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最佳实践篇”。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立市投资促进局,突出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推行线上招商模式,举办“世界侨商海南行”三亚项目推介会、海南自贸港国际投资(三亚)高峰论坛等活动。全年累计签约企业456家,直接招商企业注册1382家。入驻三亚的总部企业已达到15家。大唐集团海外控股公司、紫金国际控股、恒力国际(海南)有限公司等央企和大型民企跨境投融资平台顺利落地三亚中央商务区。积极引进优质上市公司,览海医疗已迁址三亚。同时,我市新组建的9家国有集团公司在产业、投资、民生、基础设施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快构建风险防控体系,启动“海上围栏”行动,强化口岸监管,严防走私、偷渡、外来物种入侵、疫病传染等领域风险,开展离岛免税“套代购”走私专项打击活动。严格执行房地产限购政策,遏制房地产投机炒作。

  (二)围绕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升级

  继续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邮轮旅游试验区和游艇产业改革发展创新试验区,国旅环球、亚光科技等30多家知名邮轮游艇企业入驻。成立海南国际游艇交易有限公司,完成海南首单二手游艇规范交易。颁发首张海南邮轮港口海上游航线试点经营许可证,推动西沙航线在国内近海游航线中率先复航。新设的3家离岛免税店开业经营,在免税新政带动下,去年下半年离岛免税品销售额同比增长近两倍,占全省的75.4%。有序推进第六届亚洲沙滩运动会筹备工作。举办“夜三亚”系列主题活动,支持夜间经济等新业态发展。设立市旅游推广局,运用大数据等多种手段,对疫后旅游市场及客群变化进行精准研判,推出“三亚·新青年奇趣岛”推广主题,创新开展线上、线下营销活动。强化涉旅场所明察暗访和联合执法监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三亚中央商务区新增注册企业689家,实现税收14.5亿元,大悦城城市综合体、三亚国际金融中心、保利国际广场、海南中交总部基地等项目加快推进。会展业稳步复苏,成功举办40余场千人展会活动。创新FT账户下外资股权投资便利化监管模式,吸引索斯福等4家外资股权投资企业落户三亚。落地全省首个跨境人民币资金池。三亚国际资产交易中心开业,上线运营跨境资产转让和旅游消费积分交易两大产品线。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崖州湾科技城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新增注册企业647家,实现税收10.4亿元。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中科院海南种子创新研究院等重大平台、科研单位和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月亮岛起步区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中国海洋大学首批173名研究生已入学。“奋斗者”号从崖州湾科技城启航,创造了10909米深潜新纪录。互联网信息产业园新增入驻企业140家。

  (三)着眼可持续发展,优化基础环境

  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决推进两轮中央环保督察、国家海洋督察和省生态环保百日大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特别是紧盯凤凰岛二岛、瑞吉游艇码头等重点项目,科学制定方案,有序推进整改。继续严打“两违”,全年拆违29.8万平方米,处置销号“两违”图斑超过2.2万个,省里确定的“两违”图斑分类处置率达到100%。加快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5%,基本完成158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年PM2.5平均值从上年的14微克/立方米降至11微克/立方米。全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已超过5000个,海坡、崖州高铁站充(换)电站投入使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稳步提升。启动全面禁塑,加快推进垃圾分类,着力打造“无废城市”,成为国内首个加入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净塑城市”倡议的城市。

  着力完善基础设施。三亚新机场项目预可研报告、海洋环评报告和海域使用论证报告已编制完成。凤凰机场高峰小时容量标准由每小时20架次扩容至25架次。海南西环铁路三亚至乐东(岭头)段公交化旅游化改造项目全面开建。横穿北部山区的66公里旅游资源路、三横路凤凰段、荔枝沟段、城东大桥和亚龙湾第二通道(一期)建成通车;海南省环岛旅游公路陵水土福湾至三亚海棠湾通道工程、亚龙湾第二通道(二期)、225国道天涯海角景区段改造等项目开工建设;G98环岛高速大三亚段扩容工程可研报告已编制完成。继续完善城市路网,新建及改建道路16.9公里。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公路交通扶贫六大工程项目。北部山区饮水安全工程建成通水,西水中调工程(一期)项目全面加快建设。实施10个雨污水整治项目,建成雨水管道21.6公里、污水管道53公里。加快推进燃气下乡“气代柴薪”试点,完成入户安装1174户。开通5G宏基站1595个,三亚中心医院5G移动式数字化手术室系统、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5G+全息远程诊疗系统等5G应用项目建成。

  (四)聚焦幸福感提升,改善人民生活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在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基础上,全力开展“扩种养、促务工、增收入”行动。多渠道推进就业扶贫,全市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人数比上年增长26.7%。开展消费扶贫“春风大行动”,累计销售扶贫产品1692万元,受益建档立卡户2.2万户次。14个扶贫特色产业项目全部开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行差异化分红,脱贫群众稳定增收得到有效保障。对脱贫监测户、边缘户进行动态监测管理,落实“一对一”帮扶。脱贫监测户、边缘户、建档立卡户全年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1690元、10237元和18990元,基本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编制村庄规划,17个行政村和1个农场连队的村庄规划编制方案通过专家评审。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全年开工建设农村户厕3619座。完善农业设施,培育龙头企业,全年建设高标准农田3.2万亩,省级农业、渔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5家。积极应对疫情影响,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冬季瓜菜、热带水果、花卉、南繁育制种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壮大。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博后村、西岛社区等成为网红打卡景点。颁布实施《三亚市集体建设用地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全省首个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海南(三亚)农村产权服务中心揭牌。

  推进民生事业发展。落实阶段性社保费“免减缓返补”等政策,支持企业减负稳岗,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3万个,年底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8%。社会保险参保基本实现全覆盖。加快推进中小学和幼儿园新建、改扩建项目,新增学位4770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占比快速提升,分别达到91.54%和51.9%。上海外国语大学三亚附属中学建成开学,重庆南开学校托管崖城初级中学,海口中学三亚学校开工建设。加强教育人才引进和培育,持续实施“好校长、好教师”培养工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加快实施市中医院改扩建和三亚中心医院新建二期综合门诊大楼、市疾控中心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等项目,建成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医联体江林院区等项目,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明显增强。加快推进市体育中心建设,积极打造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完成1797户棚改任务,交付各类安置房1万余套,开工建设2949套公租房,筹集分配人才房500套,制定了1.6万套安居型商品住房的建设计划,完成了7个安居型商品住房项目共8宗用地的挂牌出让工作。强化蔬菜应急调运和投放,继续开设保基本蔬菜平价专营区、保基本猪肉应急投放点,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惠及10.5万人次。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禁毒三年大会战,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消除涉恐隐患。加强道路交通、消防火灾、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监管,安全生产形势稳中向好。大力支持国防建设,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双拥优抚工作,建立市、区、村(居)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

  (五)打造实干型政府,加强自身建设

  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推动以案促改,加强土地利用和工程招投标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狠抓国有资产处置、物资采购等腐败易发多发领域廉政建设,强化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审计监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在全省率先启动《法治三亚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率先完成市级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开展5部政府规章立法工作,《三亚市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设立和运行办法》已公布施行。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办复市人大代表建议160件、市政协委员提案152件,办复率100%。着力转变文风会风,强化督查督办,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率。

  各位代表,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过去五年来,我们牢牢把握重大机遇,积极应对复杂形势,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三亚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一是自贸区(港)建设稳步推进。紧紧围绕海南“三区一中心”发展定位,立足三亚特色优势,明确“中优、东精、西拓、北育、南联”的空间布局,推动崖州湾科技城、三亚中央商务区等重点园区建设发展,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开放“1+N”政策体系和自贸区(港)措施安排,加快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开展招商引资,落实“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在自贸试验区建设中取得积极成效,在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实现稳步开局,海南经济发展第二增长极的作用正逐步显现。二是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坚决落实房地产业调控措施和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打造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4:16.3:72.3,有效降低了经济发展对房地产业的依赖程度。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扎实。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8个贫困村脱贫出列,五年来累计脱贫4939人,2019年全市建档立卡户已全部脱贫退出。全市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3%和8.4%。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三亚学校等一批优质学校建成开学,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全面托管市妇女儿童医院。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近1.2万套,完成棚改超过3.5万户。四是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崖州中心渔港等项目建成投用,三亚大桥等项目完成重建或改造,城乡路网提质升级,公共交通在全省实现“九个率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5%。年供电可靠性提升至99.94%。天然气城市主干管网普及率达到100%。城乡地区均已实现光网和4G全覆盖。五是治理管理水平持续提升。积极推进大社区改革,9个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挂牌运行。坚持做大做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社会治理机制,推动警力下沉、警务前移,不断完善“路长制”“警保联控”机制,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全省率先完成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六是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强化。深入开展中央环保督察、国家海洋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建立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评价考核体系。2020年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100%,地表水水质优良率91.7%,生态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全国一流水平。

  各位代表!2020年和“十三五”时期三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面对“三个大考”,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工作安排,勠力同心,攻坚克难,用智慧、勇气和汗水,夺取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重大胜利,实现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历史突破,让三亚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中迈出了坚实步伐。这是充满挑战的一年,是辛苦付出的一年,也是奋进收获的一年。在这里,我谨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驻三亚各单位,向驻市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向长期关心支持三亚发展的国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结过去的工作,我们也看到,三亚发展还面临很多问题,特别是经济总量小、产业基础弱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高品质旅游资源与低水平旅游业态并存,旅游升级有待加快;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刚刚起步,创新引领能力急需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设施存在较大短板;营商环境、人才队伍与建设自贸港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和物价的差距等矛盾有待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仍然存在,个别领域腐败问题时有发生。对此,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解决。

  二、“十四五”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我省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关键五年,也是推动三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央12号文件、《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省委七届九次全会精神和《中共三亚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市政府制定了《三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纲要(草案)》明确了今后五年三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提出加快打造充满活力魅力的世界级滨海旅游城市、开放创新的海南自由贸易港标杆城市、宜居宜业的民生幸福城市。在“十四五”时期的工作中,我们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坚定不移担负起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时代重任,加快形成高水平开放格局

  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分步骤、分阶段实施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政策,落实“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等制度安排,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大力推进制度集成创新,深化改革目标集成、政策集成、效果集成,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立足三亚特色,突出重点领域,推动落实“非禁即入”,创新开展招商引资。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深化“双随机、一公开”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以信用监管为基础、与负面清单管理方式相适应的过程监管体系。力争在“十四五”时期,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初步建立。

  (二)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把握国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机遇,打造千亿级旅游产业,加快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核心区。以崖州湾科技城等园区为载体,推动以南繁科技、深海科技、空天科技、数字科技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突破发展,加快布局无污染的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金融服务、国际会展、健康产业、教育产业、国际设计、现代物流、生态环保等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王牌,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力争在“十四五”时期,经济增长速度位居全省前列,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迈入高收入地区行列,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四大产业加快发展,三亚作为海南经济发展第二增长极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三)坚定不移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努力打造文化繁荣兴盛的文明城市

  强化核心价值引领,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文明大行动,持续开展五大文明创建活动。加快推进市体育中心、市文化中心等公共文体设施建设。扩大文化交流合作,办好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三亚国际音乐节等品牌活动,提升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力争在“十四五”时期,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三亚文化魅力进一步彰显,城市文化软实力显著提高,建成全国文明城市。

  (四)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力争生态文明建设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持续优化三亚“中优、东精、西拓、北育、南联”的空间布局。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不断完善生态环境质量巩固提升机制和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评价考核体系。探索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行问题追溯和责任终身追究制。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开展新一轮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高标准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和国家海洋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开展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力争在“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持续优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生动范例。

  (五)坚定不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奋力推动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坚持自由贸易港建设红利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防控救治体系建设。强化“菜篮子”“米袋子”主体责任,多措并举保供稳价。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力争在“十四五”时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国中上等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六)坚定不移建设法治政府,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用好用足法律赋予的立法权,推动完善与自由贸易港政策相衔接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坚持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引入法律、仲裁、会计、审计等涉外法律服务机构,提升国际化法律服务水平。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推动全社会形成崇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深化大社区改革,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综治中心、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五位一体”新机制建设。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安全生产机制,加强口岸公共卫生安全、国门生物安全、食品药品安全、产品质量安全管控。力争在“十四五”时期,法治领域改革深入推进,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行政体系更加完善,政府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法治三亚、平安三亚建设成效显著,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牢牢抓住自贸港机遇,突出三亚特色优势,聚焦“一中心、一城、一区、三重点”,高标准推进各项工作,确保自贸港建设取得早期收获,确保“十四五”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2021年三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左右,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实现自贸港建设早期收获

  高效落实自贸港政策。围绕自贸港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清单、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一负三正”零关税进口商品清单等重点,提前谋划准备,在“管得住”的前提下,确保各项政策在三亚及时全面落地。争取在崖州湾科技城等地增设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政策。加快推进中国(三亚)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三亚)跨境投资服务平台建设。用好离岛免税“邮寄送达”政策,实施本岛居民离岛寄存、返岛提取等便利化措施和免税购买进境日用品等政策,进一步扩大免税品销售规模。

  加快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立足自贸港建设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背景,对内打造“三亚—粤港澳大湾区”3小时经济圈,与深圳、广州建立城市间对接合作机制,对外推动三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深化交流合作。充分发挥“一负三正”零关税进口商品清单对货物贸易、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对服务贸易的拉动作用,同时积极探索开拓离岸新型国际贸易,确保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5%。用好“加工增值”、税收优惠等自贸港开放政策,吸引外商投资和产业发展,提高外资利用规模和效率,确保全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4.4亿美元。用好三大鼓励类产业企业2025年前新增境外直接投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政策,吸引国内企业以三亚为桥头堡,走出国门投资发展。

  推动重点园区建设发展。按照产城融合的理念,加快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实施相关土地整合利用和城市更新,推动崖州湾科技城与崖州片区、中央商务区与中心城区的统筹协同发展,着力将两个重点园区打造成为自贸港实施早期安排、实现早期收获的展示区。继续创新放活园区管理体制,用好省、市下放的行政审批权限,探索设立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公募基金。实现崖州湾科技城“塔吊林立”,确保南繁种业科技众创中心、三亚南海实验保障基地等重大创新平台项目交付使用,加快中科院海南种子创新研究院、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国家南繁作物表型研究设施、南海地质科技创新基地、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和港口配套设施等项目建设,确保海南大学生物医学与健康研究中心、南繁育种科技服务中心、浙江大学(海南)先进技术与产业创新平台等项目开工,推动中国种子集团总部迁建、隆平分子生物育种等项目落地,完善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产业规划和生物安全体系规划,积极推进国家(三亚)隔检中心一期建设。推动三亚中央商务区成形成势,加快大悦城城市综合体、保利国际广场、太平金融产业港、三亚国际金融中心等项目建设,力争世贸月川地块项目、大唐三亚国际总部基地办公楼等8个项目尽快开工,确保中央商务区今年完成投资增长15%、新增企业增长15%、园区税收增长15%。

  创新开展招商引资。实施招商引资管理办法、工作考核办法和招商引资机构奖励办法。完善和强化中介招商、以商招商等机制。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包装推出精品招商项目30个以上,举办、参与重大经贸交流活动50场以上。瞄准大型国企、央企、总部企业、头部企业、独角兽企业实施精准招商,力争全市新增认定总部企业10家,全年签约企业不低于400家。加强与国际专业招商机构的合作,建立面向全球的招商网络,打造驻点平台10个以上。积极与外国使领馆沟通联络,促进对外商贸等领域交流,推动实质性开放合作。坚持“一企一策”“一事一策”解决项目难题,精准服务保障招商项目落地。

  (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核心区。强优势、创特色、补短板,努力扭转三亚旅游市场“冬暖夏凉”、淡旺季差异明显的局面,构建全域、全季、全时旅游消费格局。加快建设三亚国际邮轮母港、南边海国际游艇交易中心和公共游艇码头,继续打造邮轮旅游试验区和游艇产业改革发展创新试验区。依托离岛免税购物政策,吸引购物旅游消费回流。积极引进、建设时尚高端消费品发布、定制和展示交易中心,开工建设梅村黄金珠宝产业园。加快旅游景区、酒店升级改造,开工建设国际汽联FE赛车主题乐园,争创一批5A、4A级旅游景区。在三亚湾率先实施夜景提升工程,策划举办夜间娱乐系列活动,打造美食体验、免税购物、海上游览等夜间消费场景,开发推广三亚夜间玩法攻略。加快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深度挖掘少数民族文化、渔家文化等本地特色资源,围绕“山海联动”、亲子、研学等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发旅游线路和产品。加强旅游市场研究与数据分析,创新开展淡季营销,丰富“三亚·新青年奇趣岛”推广主题内涵,通过举办体育、电竞、音乐等领域的特色精品赛事活动,优化消费客源结构,“以活动促营销、以活动带淡季”。进一步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完善旅游消费维权投诉处理反馈机制,运用数字化手段、联合监管模式和明察暗访方式,巩固提升旅游市场整治成效,营造良好的旅游消费环境。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吸引金融市场主体,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强化FT账户金融服务能力,支持开展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试点。积极对接大型国企、央企、头部企业,加快推进跨境投融资平台建设。争取设立碳排放权交易场所、大宗商品交易场所,推动三亚国际资产交易中心加快发展。大力发展影视文化产业,力争引入一批知名影视企业、剧组和工作室,积极培育涵盖前期剧本孵化、器材进出口和租赁、影视拍摄、后期制作等多个领域的影视全产业链条。加快海棠湾保利C+博览中心等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会展企业和各类高水平会展活动。依托海棠湾国家海岸,导入高品质健康服务资源,与博鳌乐城谋求差异化发展,打造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加快南山货运港扩能改造,提升凤凰机场货运服务能级,完成三亚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建设,发展临空临港经济。加快推进现代化物流园区建设,培育发展保税仓储、国际物流配送、冷链物流等产业。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强化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力争在深海科技、南繁科技及产学研一体化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举全市之力支持创建崖州湾国家实验室,高标准建设种业创新平台,打造种业及关联领域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国家深海基地南方中心建设,培育发展海洋生物、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和应用等产业。有序推进科教城建设,聚焦海洋、热带农业等核心产业和科研方向,支持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建设产学研联合体。大力引进高科技智能制造主体落户,推进生态环保、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海洋工程装备、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发展。围绕数字经济发展,加快升级互联网信息产业园、海南信息安全基地等园区平台,争取国际互联网数据交互试点在三亚实施。完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积极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国际离岸创新创业(三亚)试验区,进一步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强化基础设施保障。持续推进三亚新机场前期工作,力争取得国家民航局预可研报告审查意见并完善立项报告,完成新机场总体规划方案国际征集。全力推动凤凰机场航站楼东扩工程。加快推进海南西环铁路三亚至乐东(岭头)段公交化旅游化改造,力争年内完成40亿元投资。确保三亚动车站站前广场功能提升和服务设施配套项目建成投用。建成海南省环岛旅游公路陵水土福湾至三亚海棠湾通道工程、三横路抱坡段、225国道天涯海角景区段改造等项目,开工建设绕城高速凤凰机场互通及连接线、安游路改造等项目。完成G98环岛高速大三亚段扩容工程施工图设计。全面梳理排查交通拥堵、交通瓶颈路段(路口),分批次实施改造,提升通行能力。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体系,策划研究快速公交(BRT)系统、公交专用道等项目。加快西水中调等供水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污水管网,确保全市污水管网总体覆盖率提升到84%以上。建设天然气主干管道15.5公里,完成燃气下乡“气代柴薪”入户安装1400户。加快三亚数字化转型,打造智慧城市,系统布局5G、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完成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为“城市超脑”提供硬件基础和展示平台。实现主城区5G信号连续覆盖,在医疗、教育、消费、农业等领域和重点园区等场所积极推广5G应用。推动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相结合,建设智能电网、智能水网、智慧交通。

  (三)创建一流营商环境

  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水平。加快构建营商环境“1+N”制度体系,完善营商环境考核评价工作。抓紧研究制定与自贸港政策相衔接的政府规章,主动推进和积极配合市人大开展地方立法工作。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推进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综合保护先行示范区建设。持续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行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合格假定监管模式、以公告承诺和优化程序为主的注销便利等改革措施。探索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服务。大力引进国际化的规划、法律、会计、审计、建筑设计、评级服务、检测认证、人力资源服务等专业服务机构,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落实“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用机遇吸引人才,用事业留住人才,在建设发展中培育人才,着力打造适应自贸港建设需要的人才队伍。

  深化“放管服”改革。对接全省统一的基础数据库和政务服务事项库,做到行政服务事项清单之外无审批。全面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推进“一窗受理”“互联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现事项办理线上线下高度融合。健全“一鹿快办”政务服务体系,提升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服务功能。建立政务服务绩效由企业和群众评判的“好差评”制度。深化“双随机、一公开”市场监管体制改革。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针对各类市场主体,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行包容审慎监管,留足发展空间,营造鼓励创业创新的良好环境。加强金融创新,优化普惠金融服务,建立小微企业服务绿色通道,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解决好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通过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加快搭建产业资本平台,支持种业、深海等高新技术领域企业发展壮大。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聚集主责主业,进一步发挥市属国有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链供应链延伸、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引领支撑作用。开展国企资产重估,做强做实优质资产,打通国资国企“资源—资产—资本”通道。发挥三亚发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作用,用好政府产业引导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金融手段,继续支持企业以上市、发行债券、发行REITs等方式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水平,提高国企市场化融资能力。完成市属经营性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推动监管模式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围绕城投集团等国企负责的政府投资项目,探索“分段验收、分批交付、分段结算”模式,合理调整资金支付比例,推行过程结算工作。探索推动市属国有企业与优质企业开展合作,推行专职外部董事、职业经理人制度,全面激发企业活力,力争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法人治理结构、市场化经营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以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有所突破。

  (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底线思维,提高“六种能力”,压实“四方责任”,慎终如始、毫不放松地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特别是在当前的冬春旅游旺季,要继续保持“应急状态”下的快速反应机制,严格落实关口前移、重点人员排查与隔离、“人、物同防”等措施,确保“不漏一人”,严防疫情反弹。统筹做好新冠疫苗接种、医疗救治保障、检测能力提升、保障物资储备、冷链食品监管、快速应急处置等工作。坚持平战结合,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领域风险预警处置能力。

  严防自贸港走私风险。加快建设海南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三亚分平台(一期),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科技手段,提升“反走私、反偷渡、反渗透、防回流”能力。建立健全反走私联动工作机制,全面构建“打、防、管、控”反走私立体防线。聚焦离岛免税商品销售,持续打击非法“套代购”行为。加大对成品油、珍贵动植物及其制品、“洋垃圾”等重点领域走私行为的打击力度。

  防范化解房地产业风险。完善房地产市场风险预警机制,依法处置房地产风险项目,完成半山半岛项目破产重整。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鼓励存量商品住房转型利用,探索引进管理型房地产租赁企业,规范租赁住房市场秩序。

  有效防范金融和债务风险。建立健全资金流动监测和风险预警防控体系,加强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审查。持续开展防范非法集资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金融诈骗等违法行为。强化重点项目信贷风险监测,健全企业债务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防范、早处置”机制。严控新增政府债务,稳妥有序化解政府存量债务,切实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

  (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对脱贫人口、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监测管理,防止返贫和新增贫困。有效布局特色产业,带动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参与产业发展、收益分享,建立稳定发展增收长效机制。广泛开展职业技术(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创建就业基地、开发公益专岗、引导外出务工等措施,多渠道帮助困难家庭劳动力就业创业。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消费、旅游、电商帮扶等模式,巩固增收成果。

  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王牌。结合南繁优势,持续做精做强冬季瓜菜、热带水果、花卉、南繁育制种等特色产业,培育壮大三亚芒果、莲雾、哈密瓜、豇豆、青瓜等优势时鲜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农副产品进出口及深加工产业,抓紧布局建设一批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提升耕地地力水平,推进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全市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1.7万亩,稳定常年蔬菜基地保有面积1.5万亩,扶持建设市级常年蔬菜骨干基地2000亩。完成罗牛山崖州15万头肉猪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崖州4000头肉牛基地等项目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机制,加快建设崖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绿色农业先行试验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推动渔业捕捞迈向深海远海,大力发展特色水产种苗、深海网箱养殖、水产国际贸易和精深加工等产业,加快发展休闲渔业,打造崖州中心渔港休闲渔业示范区和崖州湾渔港经济区。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做好新一轮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引导推动散、小、偏远自然村村民集中居住,提升农房建设质量,打造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完善道路、供水、供电、供气、光纤网络、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着力提升7个特色产业小镇建设水平。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农村改厕、污水治理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等工作。

  深化农村改革。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扎实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开展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试点。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化垦地融合发展,推动垦区农场基础设施、产业培育、社会管理等进一步融入地方。率先在南田、南滨等片区开展垦地一体化融合试点,通过规划衔接、政策覆盖、项目协同开发,实现垦地双方共同发展、共同受益。

  (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抓好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严格按照时间要求、质量要求,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国家海洋督察和省生态环保百日大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任务。特别是要加快推进凤凰岛二岛整改,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抓紧开展二岛岛体除邮轮母港码头功能外的填海陆域拆除工作,最大限度恢复生态环境;加快实施亚龙湾瑞吉度假酒店配套游艇码头整改,确保2021年底之前全面消除违法围海,恢复公共海域,完成亚龙湾青梅河口的珊瑚礁修复工作。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继续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开展“两违”整治专项行动,巩固“无违建”示范点创建成果。落实耕地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强化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排查治理。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因地制宜分类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扎实推动城镇内河(湖)和地表水治理,严格排查入河排污口。大力推进退果还林,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统筹抓好“六个严禁两个推进”工作,开展秋冬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加强扬尘、餐饮油烟、秸秆垃圾焚烧等污染防治。严格落实近岸海域生态红线保护规定,抓紧推进三亚市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加快创建国家和省级森林城市,继续推进三亚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开展新一轮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完善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高水平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加强国土空间管理和资源高效利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湾长制、林长制、山长制,探索建立山水林田湖草海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机制。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落实赤田水库和大隆水库流域生态补偿。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加强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持续推进充电桩和充(换)电站建设。提倡绿色出行,提高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确保装配式生产基地项目建成投产。制定实施《三亚市“无废城市”建设2021-2025年工作计划》,加快编制《三亚市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开展好生活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积极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确保通过省级节水型城市评估验收。大力推进殡葬改革,完成三亚全域划为火化区任务。

  (七)全力改善人民生活

  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坚持问需于民、贴近生活、目标明确、切实可行,安排9.2亿元,确保今年内完成福利院扩建、“菜篮子”公益性农副产品中心及网点建设、安居型商品住房及安置房建设、学校教室空调配置工程、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公共文体设施建设、农垦居基础设施提升、三亚市教育集团化办学、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公共场所安装便携式除颤仪等十大民生实事。特别是要加强本地蔬菜生产供应,完善岛外蔬菜应急调运机制,扩大平价网点覆盖面,增加肉品销售网点,做好“菜篮子”保供稳价工作。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建成安居型商品住房超过1万套,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对21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加快实施抄表到户工作。

  坚持把稳就业摆在优先位置。用好自贸港开放政策,完善援企稳岗措施,推动市场主体扩增量、保存量、提质量,稳住就业“基本盘”。加快发展电子商务、自媒体、直播带货等新兴业态,推动家政护理、快递物流、保洁绿化、社区服务等行业提质扩容,多措并举拓宽就业渠道。积极开展好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春风行动等活动,大力支持和推动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实现就业。力争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00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5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提升学前教育整体办园水平,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特色多元发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力争全市新建成3所中小学、10所幼儿园并正式开学。积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推动美国卫斯理安学院附属海南国际高中、英国威雅公学三亚学校、加拿大维多利亚公学三亚学校等合作办学项目尽快落地。

  加快建设健康三亚。启动“大三亚”120急救体系项目建设,加快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市级医院整体能力提升和公共卫生救治能力项目建设,推动市妇幼保健院二期、市人民医院抱坡院区等设施建设,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项目,引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知名医疗机构与我市合作办医。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做实做细“区域医保总额预付+紧密型医联体”医改模式。精心准备,确保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推进各区全民健身中心建设,争创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关注“一老一小”,加快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持续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开工建设市综合档案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加快建设“一场两馆”等体育设施,确保体育场建成投用。强化崖州古城、落笔洞等历史文化保护,举办崖州古城文化节等活动,深入挖掘、保护和传承崖州民歌、黎族打柴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大文化交流合作,积极打造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

  扎实推进城市更新。出台城市更新和通过市场化模式建设安置区等一系列政策,在保障安置户个体权益的基础上,提升用地效率,壮大集体资产,让安置户的合法权益得到长期有效保障。加快月川、阳光海岸等10个重点片区征拆,加快建设崖州湾科技城、临春等10个重点安置区,大力开展海罗、第三市场等片区城市更新。以城市更新为契机,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实施“五化”建设。启动城市居民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力争年内新建6个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创新社区治理模式,积极引导专业社会工作团队参与社会服务,推行数字城管和“片长+网格长+12345热线”工作机制。统筹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雪亮工程”“智慧社区”等智慧警务项目建设,提升社会治安防控智慧化水平。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新一轮禁毒三年大会战,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紧扣“减量控大”目标,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的能力。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工作,推动军地双方在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科技、教育和医疗服务等领域的统筹发展,推进军地土地置换整合,大力支持国防建设,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擦亮全国双拥模范城的“金字招牌”。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抢抓政策机遇,增强发展能力,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加强政治建设

  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在三亚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坚持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大胆创新,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努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自由贸易港建设各项任务取得实效。

  (二)打造廉洁政府

  深刻汲取教训,深化以案促改,做到警钟长鸣,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大力完善行政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紧盯土地利用和工程招投标等重点领域,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坚定不移推进反腐斗争,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

  (三)坚持依法行政

  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坚持重大事项向市人大报告、向市政协通报,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进一步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水平。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意见。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持续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规范各类行政执法行为,防止随意执法和选择性监管,杜绝乱执法和不作为。加强行政争议预防和化解工作。

  (四)倡导执行文化

  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增强各领域、各部门工作的计划性,提高行政效能和政府公信力,做到说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坚持“新官要理旧账”,强化责任担当,依法依规、妥善处置历史遗留问题。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落实容错纠错机制,让广大干部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抓落实、抓发展上。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用科技手段提升工作效率,实施有效监管,减少寻租空间。

  各位代表!“十四五”征程已经开启,自贸港建设翻开新篇,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创新实干,努力推动三亚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勇当排头兵、打造新标杆!

  名词解释

  1.“三个大考”: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决战脱贫攻坚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良好开局。

  2.“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3.“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4.“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四集中”: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

  6.“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十五条”:《三亚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政策意见》,从稳定用工队伍、减轻企业负担、加大金融支持等3个方面,出台15条具体扶持措施,支持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三亚市内办理注册登记的、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的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

  7.“旅游企业发展十条”:《三亚市有效应对疫情支持旅游企业发展十条政策措施》,包括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及时发放奖补资金、强化金融政策支持、实施税收减免和缓缴、减免海域使用金、缓缴水电气等费用、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房租、支持企业不裁员、抓好景区酒店升级改造等方面。

  8.“建设项目复工七条”:《关于在疫情期间支持建设项目安全有序复工的措施》,从成立服务保障工作小组、支持一线建筑工人返工、优先保障复工用工安全等7个方面,鼓励2020年总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尽早复工。

  9.“保障项目建设八条”:《三亚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保障项目建设的政策措施》,从支持项目建设先行用地、优化项目审批服务等8个方面,保障新项目加快开工、在建项目加快建设。

  10.“菜七条”:《三亚市冬季瓜果菜产销奖励扶持政策措施》,包括全力开拓销售终端、发起“捐献爱心瓜果蔬菜”大行动、给予车辆运输费用奖励、给予收购商收购瓜果蔬菜费用奖励、加快三亚市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确保进出岛车辆顺畅等7方面内容。

  11.41条超常规举措:《关于进一步采取超常规举措奋力完成全年经济发展目标的实施方案》,从投资、消费、招商、“三农”等6个方面,出台41条超常规扶持措施,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达产,奋力完成全年经济发展目标。

  12.“船舶多证合一”:将涉客船舶所需的《船舶国籍证书》《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高速客船操作安全证书》《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其他财务保证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电台执照》《海上移动通信业务标识码证书》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标识码证书》等7本证书,及游艇船舶所需的《船舶国籍证书》《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其他财务保证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电台执照》《海上移动通信业务标识码证书》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标识码证书》等5本证书,均统一为《三亚辖区船舶管理证书》,证书有效期限统一为五年。

  13.“区域医保总额预付+紧密型医联体”医改新模式:市级医院牵头同区政府签约建设医联体,实行人、财、物、绩效、医保基金统一管理,将区域医保基金交由5家医联体的牵头医院统筹管理,促使医院主动控费、主动下沉医疗资源,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连续服务”的分级诊疗就医新格局,逐步形成以居民健康为中心的高效医疗服务体系。

  14.“四个不摘”:即脱贫“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

  15.“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16.离岛免税新政:自2020年7月1日起实施的离岛免税新政,调整内容包括离岛旅客每年每人免税购物额度为10万元,不限次;扩大免税商品种类,增加电子消费产品等7类消费者青睐商品;仅限定化妆品、手机和酒类商品的单次购买数量;旅客购买商品超出免税限额、限量的部分,照章征收进境物品进口税;具有免税品经销资格的经营主体可按规定参与海南离岛免税经营。

  17.三亚保税物流中心(B型):保税物流中心(B型)是指经海关批准,由中国境内一家企业法人经营,多家企业进入并从事保税仓储物流业务的保税监管场所。三亚保税物流中心(B型)于2020年8月获得海关总署、财政部、税务总局和外汇局四部委准予设立的批复,将以空港枢纽为依托,集通关、仓储、分拣、转运、加工等服务功能于一体,主要为跨境电子商务、国际贸易提供免税、保税商品存储和包括普通货物、冷链物流、危险品物流(消费品)等多种形式的国际物流配送服务。

  18.“一鹿快办”政务服务体系:是我市打造的三亚政务服务城市品牌,该体系包含“一鹿快办网页端”、“一鹿快办三亚政务服务小程序端”、“一鹿快办三亚智慧政务终端”。

  19.FT账户: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客户在自贸区(港)分账核算单元开立的规则统一的本外币账户,该账户体系打通了自贸区(港)与离岸市场之间的通道,为区内企业涉足海外市场、满足实体经济所需的贸易结算和跨境投融资汇兑便利提供了更有效的方式。

  20.跨境人民币资金池:跨国企业集团根据自身经营和管理需要,在境内外成员企业之间开展的跨境人民币资金余缺调剂和归集业务。

  21.“无废城市”:是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也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

  22.农村公路交通扶贫六大工程项目:自然村通硬化路工程、窄路面拓宽工程、县道改造工程、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农村公路桥梁建设及危桥改造工程、旅游资源路工程。

  23.安居型商品住房:指限定销售对象、销售价格、套型面积和转让条件,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方式建设,面向符合条件的居民家庭销售的具有政策保障性质的商品住房。

  24.“三区一中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

  25.“中优、东精、西拓、北育、南联”的空间布局。做优中心城区,吉阳区、天涯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完善自由贸易服务、航空邮轮游艇枢纽和区域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打造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做精东翼拓展区,海棠湾、亚龙湾主要发展旅游业,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核心区;做强西翼拓展区,崖州湾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搭建深海、南繁、热带农业科研、种质资源中转平台,打造战略前沿产业发展高地;保育北部腹地,以“三亚后花园”为总体定位,形成景区、山区、乡村一体化的功能组团;南部以近岸海域、海岛为本底,海上空港、邮轮母港、南山港、游艇港为依托,做好陆海统筹、联动南海文章。

  26.全面深化改革开放“1+N”政策体系:“1”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中发〔2018〕12号)(简称“中央12号文件”),“N”指中央12号文件若干配套实施方案。

  27.“九个率先”:即率先开通微公交、率先开通城际旅游公交、率先开通扶贫公交、率先开通网约公交、率先实现公交扫码支付、率先建设公交电子站牌、率先实施“农村公交+物流”、率先输出城市公交管理服务、率先实现建制村100%通公交。

  28.“路长制”:把道路交通管理与社会面治安管理相结合,对各级道路实行“一路一长”、分级管理、包干负责,推动形成“一警多能、多警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9.“警保联控”:是“共建共治共享”“向整合资源要警力”理念的具体体现,是三亚市公安局实行“路长制”的延伸,是“飞鹭支队+N社会力量”的群众性组织,是“枫桥经验”化解矛盾在三亚的具体行动,是新时期公安机关专门工作和群众工作相结合的新形式。

  30.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整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镇内河(湖)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土壤环境综合治理、林区生态修复和湿地保护。

  31.“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零关税即全岛封关运作前,对部分进口商品,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全岛封关运作、简并税制后,对进口征税商品目录以外、允许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口的商品,免征进口关税。低税率即对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实质经营的企业,实行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对符合条件的个人,实行个人所得税优惠税率。简税制即结合中国税制改革方向,探索推进简化税制,改革税种制度,降低间接税比例,实现税种结构简单科学、税制要素充分优化、税负水平明显降低、收入归属清晰、财政收支大体均衡。

  32.“非禁即入”:除非有强制性的标准和法律的禁止,原则上政府取消许可和审批,对企业实行备案制、承诺制,承诺符合条件就可以开展业务。

  33.“双随机、一公开”: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34.五大文明创建活动:是指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活动。

  35.“多规合一”:2015年6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同意,海南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编制海南省总体规划,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海洋功能区划、林地保护规划、生态保护红线规划等六大类规划统一到一个空间规划体系,解决规划打架、重复建设等问题。

  36.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即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碳中和”即到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

  37.“一中心、一城、一区、三重点”:一中心,指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一城,指崖州湾科技城;一区,指三亚中央商务区;三重点指民生、生态、社会治理。

  38.“一负三正”零关税进口商品清单:对企业进口自用的生产设备,实行“零关税”负面清单管理;对岛内进口用于交通运输、旅游业的船舶、航空器等营运用交通工具及游艇,实行“零关税”正面清单管理;对岛内进口用于生产自用或以“两头在外”模式进行生产加工活动(或服务贸易过程中)所消耗的原辅料,实行“零关税”正面清单管理;对岛内居民消费的进境商品,实行正面清单管理,允许岛内免税购买。

  39.离岛免税“邮寄送达”政策:离岛旅客在市内离岛免税商店、隔离区离岛免税商店或者网上离岛免税销售窗口购买免税品后,在办理提货手续前,可自主选择“邮寄送达”提货方式。目前仅适用乘飞机离岛的旅客,测试期间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提供离岛免税品邮寄物流服务。

  40.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由东盟十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6个对话伙伴国参加,旨在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一个16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目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文莱、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共15方。2020年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署,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41.“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惠州等九市组成的城市群。

  42.“加工增值”政策:《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明确的税收政策,即对鼓励类产业企业生产的不含进口料件或者含进口料件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工增值超过30%(含30%)的货物,经“二线”进入内地免征进口关税,照章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

  43.营商环境“1+N”制度体系:“1”指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年度实施方案(《三亚市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2019-2020年)》,针对营商环境工作做规划、定方向、提要求;“N”指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行动计划安排,结合主管行业领域的突出问题,出台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计划或方案。

  44.REITs:即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是一种以发行收益凭证的方式汇集特定多数投资者的资金,由专门投资机构进行房地产投资经营管理,并将投资综合收益按比例分配给投资者的信托基金。

  45.“六种能力”:发热门诊“前哨”能力、应急核酸检测能力、社区组织动员能力、重点人员隔离能力、确诊病例收治能力、快速应急处置能力。

  46.“四方责任”:党委政府属地责任、行业部门主管责任、单位企业主体责任、个人和家庭自我管理责任。

  47.“六个严禁两个推进”:严禁秸秆、垃圾露天焚烧;严禁槟榔土法熏烤;严禁在禁燃区内燃放烟花爆竹;严禁在允许区外露天烧烤;严禁寺庙道观燃烧高香;严禁在城区公共场所祭祀烧纸焚香;推进气代柴薪工作;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48.能源消费双控制度:指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按设定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进行监督考核。

  49.“一场两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

  50.“五化”建设:即城市净化、绿化、彩化、亮化、美化建设。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

三亚市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月18日 包洪文)

2021-03-17 16:23 来源:三亚市政府
查看余下全文